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了冷宫。
皇后位置的空缺让武媚娘坐立不安,她向袁刚寻求拿下皇后位置的方法,袁刚献计让武媚娘多去巴结走动长孙无忌,只要这关打通,皇后之位唾手可得。于是听从袁刚建议,对李治说:“皇上,国舅在铲除高阳公主叛乱中当推首功,在维护李唐江山上更是居功至伟,功不可没,臣妾跟着皇上这么久了还没去过国舅家做客,能否带着臣妾去国舅家做客,并且我们顺便带上礼金感谢国舅的劳苦功高”
李治听后自然同意,还夸赞武媚娘想得周道。于是李治带着武媚娘到长孙无忌家中饮宴,并带着金宝缯锦十车,席间当武媚娘听闻长孙无忌三个庶子都无官职时,突然灵光一现,请求李治任命长孙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李治也欣然答应并当即赐封,结果没想到长孙无忌确不给面子硬说自己三个孩子才能平庸不足以堪此大任。弄得武媚娘尴尬不已,整个家宴就在这尴尬中度过,最为要命的是等他们一返回宫中,长孙无忌就派人把他们送去的十车金宝缯锦全部返还,理由是自己门庭太小装不小如此多的金银财宝,这让李治脸无处挂,也让武媚娘寄托长孙无忌的梦想彻底破灭。
听到武媚娘在长孙无忌处碰壁,袁刚对武媚娘说:“娘娘,现在是你出许敬宗这张牌的时候了。”这许敬宗可就是前不久武媚娘推荐给李治的,袁刚找到了许敬宗,这许敬宗也可深知自己和武媚娘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但他觉得就自己去向李治提议后宫无主,让武媚娘入住后宫会招人口舌,毕竟他是武媚娘推荐的人,不过他又想起了一个人,就是他的政治盟友中书舍人李义府,他让李义府去向李治进言请求立武昭仪为后。
在李治的心里最适合的人选当推武媚娘莫属,因为她聪明她善解人意,而且更可贵的是她真心替李治付出确不计回报,明明看到皇后位置空缺确一直没有半点非分之想。现在看到有臣子在主动提立武媚娘为后,李治自然内心欢喜,没想到这个提议一提出来就遭到长孙无忌坚决反对,理由当然是先皇的女人怎么能够做国母,长孙无忌这一人反对,他的政治盟友们纷纷站出来声援他,而武媚娘的几个心腹也只有忍气吞声,武媚娘恨得牙痒痒的,她让袁刚帮助出主意。袁刚想到如果自己去和李治说反而会弄巧成拙,他还是想到自己手中的另外一张牌,就是李勣。
袁刚径直找到了李勣,开门见山对他说:“我一直认为将军是重情重义之人,不料将军也是胆小怕事之人。”
李勣自然被他这一棒打的莫名其妙,袁刚解释道:“昭仪娘娘重视将军之才,把将军大力推荐给皇上,为何在立昭仪娘娘为后这事上将军也站在了长孙大人一边。这长孙大人一手把持朝政,对像将军这样真正有才而非他的人都忌讳莫深,要不是昭仪娘娘,你我都难以有再展才华的机会。”
李勣听后略显尴尬,回答道:“但长孙大人反对的理由的确不利于娘娘,做后宫之主是要讲出身,是要人人信服的”
袁刚不以为然的讲道:“将军此言差矣,想我大唐本就是开会的朝代,本就不以出身论英雄,所谓有得有才者居之,将军不以前就是瓦岗英雄现在还是国之栋梁,昭仪娘娘才得兼备,古今罕有,让她做皇后也是社稷之福。”
袁刚的一席话让李勣汗颜无比,他对袁刚说道:“感谢老弟的教诲,否则老哥我就成了不忠不义之人了。不推荐昭仪娘娘就是我不忠于大唐不义于娘娘老弟放心,我会向皇上劝谏李保昭仪娘娘”
很快李勣面见李治,向他再度提议立武媚娘为皇后,李治难为的说道:“爱卿,你也认为武昭仪适合做皇后可国舅等人一致反对,朕也无可奈何啊”
李勣义正言辞道:“皇上,恕臣斗胆说一句,这天下可是你皇上的天下,长孙大人只有谏言没有做决定的权利;这后宫可是皇上的家事,外人更没权利干涉”
李治恍然醒悟,念叨着:“对,朕的家事,外人无权干涉”
李勣再进言道:“皇上,恕臣再斗胆说一句,现在长孙大人权倾朝野,完全就没把皇上放在眼里,现在朝廷简直就成了长孙大人的朝廷了。”
李治打断道:“国舅也是一片苦心,他也是心系社稷,在为朕分忧啊”
李勣又说:“皇上,国舅究竟是心系社稷还是包藏私心臣不敢下定论,但臣现在看到的是朝中大小事务都是长孙大人说了算,朝中大小官员都在看长孙大人脸色行事。现在连皇上家事都是长孙大人说了算。皇上可以再提立昭仪娘娘为后看看究竟有多少人都是看长孙大人脸色行事。”
这一席话点拨了李治,他想起“指鹿为马”,想起了之前曾用此方法试出了李元景人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也因此彻底清除了政治异己。现在他想把这个再用到长孙无忌的身上,想用立武媚娘为后这事为自己立威,也试探长孙无忌究竟还听不听从自己的话,同时他也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政治能帮助自己的贤能的皇后,真又是一举三得。
铁定了心的李治召集群臣以李勣的谏言为据再次宣布要立武昭仪为皇后,自然依旧被长孙无忌一党反对,而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和李勣则站在李治一旁大力支持,李治拿出了铁腕手段将反对最厉害的宰相褚遂良贬为桂州都督,这一举动一下让反对的人鸦雀无声。一代女皇就这样登上了她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
当了皇后的武媚娘更加积极的辅助李治处理国家大事,为他出谋划策,可能李治就如他的生肖是鼠确排位十二生肖之首一样倚重别人得势,以前大多国家大事上依赖自己的舅舅,现在有这么一个“贤后”可以倚重,他不单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自己三生有幸有此皇后终于可以忙里偷闲。但武媚娘积极地干政自然触及了一直来只手遮天的长孙无忌,他想尽办法处处与她作对。武媚娘又找到了自己的智囊袁刚商量对策,袁刚想起了曾经拿下李恪的经典战役,心想何不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对武媚娘讲:“皇后娘娘,长孙大人一向遵纪守法,要抓他的把柄真不容易,不过娘娘可曾记得当初李恪是如何被拿下的”
聪慧的武媚娘一听,顿时心领神会,高兴的回答道:“不错我们也可以依瓢画葫芦”于是武媚娘找来了自己的心腹许敬宗等人,许敬宗立刻想到了一个口子,就是监察御史李巢,这李巢仗着是长孙无忌的人,贪污不少,他们依此罪责把李巢拿下,在大刑的严厉逼供下,李巢道出了褚遂良长孙无忌来济和韩瑗交往过甚之事并且都对武媚娘当了皇后一事心有怨言,狡猾的许敬宗拿出了他早已写好的假供,说:“只要你向皇上揭发长孙无忌来济等人和褚遂良等人勾结,欲图造反,这就是大功一件你贪污的小事想必皇上就会格外开恩,皇后娘娘也会保你日后将功补过”
在许敬宗等人的威逼利诱下,又一桩冤案上演了,许敬宗拿着李巢的供词呈现给了李治,说:“褚遂良在被皇上外贬后,不思报皇恩浩荡,反而欲联盟朝中反对皇后娘娘的权贵欲图谋造反。”
李治听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许敬宗又继续劝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臣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提前造反,所以希望陛下能快下定断,立刻拘捕,免得事情一发而不可收拾”
李治惺惺作态哭诉道:“朕怎么能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人会怎么看朕”
许敬宗道:“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都依此尊他为明主。世人只会看皇上是否保黎明百姓平安,诛杀乱臣贼子正是保天下太平皇上如果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到时百姓们反而会认为是皇上不够果断。”
其实李治心里,一直很厌倦长孙无忌居于“太上皇”的位置,看到此良机,听从了“重臣”的良言,都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放黔州,长孙无忌的儿子们也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来济贬台州刺史,韩瑗贬振州刺史,所有人终生不得回京。
长孙无忌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曾经对付李恪的方法会被别人用来对付自己,真可谓是因果报应。后来也因吐蕃军队的入侵直接把他推向死亡的深渊,这自然是后话,不过他的命运也印证了李恪被杀前最后的嘶喊:长孙无忌必将会赴自己的后尘。
………………………………
第六十二章 李纯被逼打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