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以前,王甫莲虽然也一直叫她娘,但什么媳妇的称呼从来都不说,就好像她刘娘子以前养育王甫莲养的就是自己的女儿,而不是儿媳妇。因为家境与以前不同,自己又落下病根,重一点的活儿都干不了,刘娘子一直担心,王甫莲会在哪一天突然离开。但这一次不一样,刘娘子养育了王甫莲这么多年,深深了解王甫莲的性子,王甫莲既以“媳妇”自居,那么就是自己的儿媳妇,跑不掉了。
在“南吴”这个时期,最看中的就是三从四德。
“三从”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虽说王甫莲还未正式嫁给杨小小,但以她的情况,与嫁又有什么区别。
刘娘子是自家知自家的情况,病了这么多年,如果没有奇迹出现,恐怕是时日不多了。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杨小小了,要是她哪天突然离去,杨小小怎么办,十岁的杨小小拿什么去谋生。
王甫莲的话让刘娘子感到欣慰,原本放不下的逐渐放了下来。
“娘,你就坐下呗。”杨小小也来到刘娘子的身边,拉着刘娘子入座。
“好,好,好,那就坐,为娘坐。”刘娘子欣慰的道,“多乖巧的孩子啊!”
望着进入厨房的王甫莲,刘娘子回过头对杨小小警告道:“以后莫负了甫莲,不准嫌甫莲年长,否则,即使为娘入土,为娘也死不瞑目,更不准你到为娘坟头祭拜。”
女人青春如花,如枯不复!
待杨小小礼冠成人(十六岁),王甫莲已有二十有四,在古代,二十余岁的女子,已是剩女。刘娘子深深警告,是以怕自己突然离去,杨小小学那负心之人。
看见母亲严肃起来的面容,杨小小不由“噗”的一声,忍不住的笑了下。
刘娘子顿时双目怒瞪,“你竟敢笑?”
“不不不……”杨小小连忙摆手,“娘亲理会错了。”
杨小小自然不可能与古人头脑般死板,拥有超越目前不知有多少年的思想,年龄身高都不过是一个笑话。
想也不想,杨小小便脱口而出,“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若是两情相悦,神马都是浮云。”
“咦!好你个兔崽子,跟为娘嚼起字眼儿来了。”刘娘子轻轻拍了拍杨小小的小脑袋,取笑道,“若是以后能够考取功名,切莫学那前朝世美。”
说到这,刘娘子深深一叹,“想你也到了开蒙之年,可惜家中银两无几,无力送你到县中书斋,否则以你之聪明,开年之童生必有你之名,哎。”
“娘亲莫要叹气,不就是个童生嘛,待开年之际,开考之时,我也去考场碰碰运气。”杨小小连忙安慰道。
南蛮吴国,素来重文轻武,杨小小不知这南吴童试如何,但杨小小还是想去试试,他相信,以他在中国的十二年教育,料定考取一个童生也不是难事。
南蛮吴国,有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既是分别对应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状元。
一听,刘娘子倒是笑了起来,道:“你拿什么去考,你尚未学过什么,可知试卷中的内容之深奥,再者说,童试可是人人去得了的?”
“哦,娘亲,难道还要什么凭证?”杨小小奇怪起来。
“凭证倒是不用,但是进考场时得交十两碎银方可。”刘娘子解释道。
“来啦。”这个时候,王甫莲两手托着两盘菜出来,一手青菜,一手豆腐干,然后又打了三碗饭出来。
“娘,刚才你们说谁要去考试啊,隔壁家的大伯吗,他都十几次不中了,难道还要去?”王甫莲一边把饭碗放在桌子上,一边问道。
“好香。”杨小小深深闻着桌子上的饭菜,“开饭咯。”
………………………………
第三章 小小赴考
“隔壁家的,开年肯定是必去的了,连续十几次不中了,要说就这么容易放弃,难说。”刘娘子解释道,“不过这次说的可不是隔壁家的,是你的小夫君呢。”
饭菜已上桌子,杨小小便端碗拿筷,大口大口的吃,当然他也不是只顾着自己,还时不时的给王甫莲与刘娘子饭碗里面夹菜。
“嗯……”王甫莲惊讶的看着杨小小,道:“小……官人要去童试?”本来王甫莲是要把杨小小称之为“小小”,但她刚才已在母亲刘娘子的面前已以小小的媳妇自居,若再称丈夫其名,是为不孝,在慌忙之下连忙改口,差点酿成大错,话完之后,清秀的脸蛋微红起来。
“嗯,嗯。”杨小小连连点两下脑袋,“如能中得一吏半职,也能改善家中生计。”
“他尚未读过一字,如何去童试。”刘娘子道。
“如真是这样,就不妨试试,如今之际离开年尚早,阿爹生前好歹也是衙役出身,难道就没有收集到什么书册吗?”王甫莲沉思了一会,慢慢的说道。
杨小小的父亲,原本是在县衙之中身任衙役要职,身手了得,捉罪犯的手段一流,加上当时有刘娘子时常帮托,少有犯人能够安然脱身,当时在整个县城之中也有名气,说起杨总教头夫妇少有人不熟得。
竟有文试,自然也有武试。
武试与文试大同小异,也有武童,武师之说。文有文状元,武有武状元,两者不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杨小小的父亲能当上县衙中的总教头,当时也是有“武师”功名在身,功名决定官职要务的高低。
刘娘子微微沉思半响,思绪一转,“也好,那你就跟着甫连学习,如有起色,为娘也不拦你。”
“谢谢娘亲。”杨小小激动的说。
吃完饭之后,王甫莲收拾饭筷,刘娘子从屋内拿出一本泛黄的、皱巴巴的书册,书册上的封面都不知道跑哪儿去,看起来收藏的时间很长了。
“呐,拿去,要去参加童试,就好好学习。”刘娘子把书册交到杨小小的手上。
杨小小激动的接了过来,随便一翻,顿时间,整个人都愣住了,页面上密密麻麻的全是繁体字,杨小小这才记得,这个时期可没有什么简体字出现。
密密麻麻的繁体字,只有少几个是杨小小所认识的,其他的即使是它们认识杨小小,杨小小也不认识它们呀。
“等下甫莲会教你。”刘娘子把书册交给杨小小便道,“可惜女子不能参与朝廷任何官职,否则以甫莲的才能早就已经有功名在身了。”
杨小小把书册收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由王甫莲指导着杨小小认识书册上的字,同时解决各种随之而来的问题。
王甫莲虽然久居杨家,但本身却是个小才女,早在杨小小父亲捡她之前,便已经熟得经文,即使是到了杨家,王甫莲也不敢表现得太突出。因为她心中藏匿着一个很大的秘密,她不敢表露出来。
王甫莲很细心的教导杨小小。
数日过去,杨小小很快便发现,书册记载的虽然全都是繁体字,其实记载的内容非常简单,起先是因为杨小小并不懂得繁体字,整个人才会发愣,数日以后,略懂许些,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释。
所谓童试,就好比幼儿园中、学前班的儿童要考试上一年级一般,对于杨小小来说可谓说是很简单。
但在古代,童试就要比二十一世纪复杂一倍有余。
童试之上便是乡试,即是考秀才,与小学毕业小考之后,达到一定的字数去读初中一般。
所以杨小小很快便明白,虽身在古代,但古代很多东西还是与现代同出一辙,如今最关键的就是要学好繁体字。
杨小小的表现让王甫莲脸上神采飞扬,半年之后,杨小小几乎已经掌握了书册中的内容。
在这之前,刘娘子听到杨小小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情况时,大呼老祖宗保佑之类的言词。
又是一日,天空蒙蒙发亮,与往常不同,今日的杨村灯光通明,吵吵闹闹,很热闹。
因为后天就是童试的日子了,童试的小子们必须得提前赶往县城报名,否则会误了时辰,又得等到来年开年之期。
在杨村中的一片小空地上,在这片小空地中已经站了十几个等待着出发县城童试的小子,旁边有三辆马车,是杨村接送童试小子们备用的专车。
不过在其中有一个人很显目,看样子已有三十有余,却与十几个童子站在一起。
此人非常出名,名叫杨汤,住于杨小小家隔壁,与参考十余次,次次落榜。
大家对于杨汤的表现已经见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