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根本就是也没想到的大人们,再看看站在桌子另一边的几个哥哥,只能自己提了“爷爷,那明天奶奶就会拿种子让我和哥哥们去种了吗?”
用好奇的表情对着爷爷说完,还开心的看着奶奶。
热闹的饭桌上一下出奇的安静了,爷爷突然恍然的拍了一下脑门,惊得叫起来“啊,看我这真是老了,你们年经人杂也没人提一下,我们这种子可大都还没准备呢。”
“噗哧,咳,咳咳。。。”李外公一口酒还没来得急咽下去,听爷爷这么一嗓子,一口咽到一半的酒喷了出来,还被呛得连连咳嗽。
外公舅舅们也是一脸惊异过后大笑起来,家里的几个大人都被笑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想想也觉得好笑,开始跟着说笑起来,都说自己真没想到这种的事。
几个大的哥哥也跟着笑不停,只有小哥有些茫然的看了这个看那个,有一下没一下的边傻笑边看大家,我们看到他那小傻样,更是笑得肚皮发痛。
奶奶就坐在小哥旁边,看着他更是笑得没法了,直接把他从旁边拉到怀里喂上一筷子野鸡肉,美味进口,终是堵上了小哥的傻笑。
大家是笑够了,终于开始边吃边讨论起了种子这件最重要的事。
小麦种在初五就买回来了,三个男人在十月初五那天跟哥哥们去卖菜,然后到粮行买的,9文一斤的麦子呢,爷爷和老爹硬是狠下心买了100斤,大伯也是买了80斤呢。
其实哪里要那么多,就算是按照现代的计量算法,一亩田也只用15斤左右的,那在这里1斤16两的算法,其实一亩地10斤是足够了的。
到时一定要看好了,千万不能让大人们把麦子都给撒地里去了,撒那么多不光是浪费还得影响将来产量,那多余的留下来,还能变成哥哥们最爱的包子呢。
四个哥哥在整个过程中当起了专业顾问,负责解答起大人们的一切问题,饭吃完时大家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
按计划五亩山地都套种。两亩水田还是挖沟整垄,只是不再整种菜的小矮垄了,都种小麦,只是在田埂内和麦垄边都跟山地一样,点上豌豆胡豆。田埂外就种上洋瓜点上南瓜,这两样只是为了卖瓜尖的,这季节可结不出瓜来。
山地里就种得多了,小菜垄上准备分别撒上一些菠菜、小白菜、茼蒿菜、香菜、青菜之类的。垄边还能插上小葱头和大蒜,就算是麦垄边都能点上豌豆胡豆的,那胡豆可都是到时摘青胡豆卖钱的好东西。
大人们对孩子的提议并没反对,只是在说到胡豆的时候提出了问题,原来这地方并没听说有人种胡豆的,大人们也都没见过,不知道集市上能不能买到,村里也没见人种过。
这胡豆明明相传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带回来了,怎么难道没有,真是奇怪,大人们问了二哥,二哥也说不出什么来,有些着急的看着我。
晕啊,难道这里应该叫别的名字?试探的跟大人们说起了另外两个别名:“爷爷,无心说那胡豆也叫罗汉豆,也叫蚕豆,我们这没有吗?”
大人们一听,愣了一下突然大笑起来,听大人们边笑边给我们讲解,大人们明显对这胡豆没什么兴趣了。
原来胡豆在这里被叫作蚕豆,而种的人非常少,产量很低,大家觉得那吃起还太硬,都没人爱吃,一般都是喂牲口的,饿饭的时候吃多了胡豆还胀死过人。
额,原来如此,看来这时候还没有什么胡豆的加工做法,在现代我可是最爱吃怪味胡豆的,不光是长老的能吃,青的时候做菜吃也非常不错的,青的豆米还能做些农家的小点心,连胡豆最早掐下的嫩尖也是个好菜呢。
家里是有一些菜类的种子,可并没有这么齐全,也没有这么多的量,商议后决定,明天一早娘和大伯娘就去村里,找别人家换一些或是买一些,而大伯说明天会跟哥哥们去卖菜,尽量去镇上看看有没有蚕豆种子。
商量完了事,饭也吃完,外公舅舅们都准备回家,这时都六点过了,回去得走不少路呢,等他们回到家怕是得天黑了。
大人们虽然极力的挽留,说是让女人带孩子们睡一屋,男人们睡两个屋,可外公他们都推辞了,说不回去家里会担心的,而且应该也是怕家里的被子不够分配的吧。
还真是,家里如今就四床被子四张床,那几床被子从春天到冬天都一直没变过,夏天的时候盖着觉得热,到冬天又觉得有些冷。
如今晚上有些冷,娘都不给我脱外衣睡的,到了冬天全家基本都是穿着厚衣服睡觉。
送走了客人,哥哥们都开始眼巴巴等着我教写新字了,这一天都忙着,大家都还没机会认字呢。
看着好学的哥哥们,很是让人欣慰,可那几篮子的菊花,如今正被奶奶晒粮食一样,放在竹簸箕里晾在院中。
这要真想制成菊花茶或是卖钱,可不能这样随便处理,就算是要做枕头,也都还是得用大木蒸子隔水蒸上两三分钟,然后才能晾晒。
这样处理过后,泡水喝的时候更容易出味,花香味也更浓醇,而且更容易储存,不容易长虫子一类的。
看着正端了剩鸡汤准备进厨房的老娘,我忙跑去拉住“娘,我们家有大蒸子吗?无心说菊花是要蒸了才能晒的。”
~~亲们,今天增加了22个收藏文文的亲,推荐54个,有2518个朋友来看了文文,谢谢大家的支持。觉得文文还算能看,而没有收藏的亲快收藏喔,明天两点后换到首页最右下文的编辑推荐榜,不方便收藏的亲可以去那里找娃娃。每天看到收藏推荐阅读在增加,是娃娃最开心的事~~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五十六章 酒楼订盐菌
娘看了看院中晾晒着的菊花,有些了然“嗯,你大伯家是有一个的,一般都没怎么用,是够大的,我找你大伯娘给你拿去。”
说完就笑着进了厨房“大嫂,芽儿他们说要蒸了那菊花才能晒呢,借你家那大蒸子给他们用用行吧。”
正在洗碗的大伯娘听到娘这么说,可不乐意了“哟,这都是自家人说什么借不借的,我这就让大壮他们几个回去拿就行,是够大的,可也不重。没想到这什么菊花茶还这么复杂呢,呵呵。”
说着就站起身擦了手,掏出钥匙开始交待旁边的大壮哥了“你们几个回去,那蒸子就放在装杂物那屋的柜子旁的,可注意路上别调皮啊,要是摔地上散了可就费事了。”
几个哥哥早在刚才就等不急了,大壮哥听大伯娘吩咐完,一把接了钥匙“哎”一声就领着几人往外跑。
惹得大伯娘又是笑骂了几句,奶奶也是在院中大声的喊着“慢点跑,慢点跑,看好小柱了,这时候可不早了,不能跑远了玩。”
。。。。。。。。。。
其实这菊花处理起来很容易的,为了早些晒干,而且考虑到这古代的空气并没什么污染,根本没让哥哥们洗菊花,水开后直接就放进蒸子里开始蒸了。
这些小活都不重,大家都没让大人们帮忙,几个孩子就忙活开了。
小壮哥和小哥就负责看火了,二哥负责打杂之类的,大哥和大壮哥就光听我指挥,什么时候放花,什么时候取出,怎么晾晒。
本来是不需要小哥干些什么的,可小家伙应该是记着白天的事了,硬得要让安排他点事干才行,不然就可怜兮兮的跟着两个哥哥瞎忙活,帮了不少倒忙,最终得了个跟哥哥看火的闲差。
两家人的六个簸箕加上两个筛子只是刚好够用,可今天采得也不算多呢,要是真能卖钱,到时一天可不止才采这点的。
看来得请大伯再多给我们编几张竹席才行,那东西比编簸箕容易也简单,要是今后做柿饼也是能用的,只是如今还真有些不敢去那后山。
两个哥哥听了我的抱怨,大壮哥直接就去求了大伯,大伯好笑的同意了,说明天去镇上问问,要是真有人收,那等种下了庄稼就一定给编。
如今哥哥们已经能写上一百来字了,每天也不多教,就是十来个字而已,无心也很是能干,请他帮写的百家姓和千字文的方块字他都给写好了。
哥哥们也是聪明勤奋的,每天认上十来个字,还能跟着我学两种数字和算数,因为之前在我教小哥时大家多少有些接触,加上每天还卖菜,结合着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所以算数学起来也是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