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事倒是让我觉得高兴起来。现在这门亲事,应是意示着咱们村真的富起来了,至少在一部分有眼光的人眼里,这村子已经算是个好地方了。
早年村里的姑娘都盼着能嫁到镇子边上,镇子边的姑娘要么就嫁附近,要么就嫁周边的镇子上或是县城府城的,哪里会嫁进咱们这小山村。村里嫁来的媳妇,基本都是更穷更远的山村嫁下来的,比如老娘和大伯娘,听说她们当时嫁到这离镇8~9里远的地方,都让她们的小姐妹羡慕呢。
喝足了水,男人们抽完一斗烟,女人也聊完八卦,周婶带头一吆喝,大家又忙碌起来。
600棵树苗被我留家里了10棵,只余590棵了,却也是种满了这半亩300多平米的地,还余下了4棵。几个村民都说要买,让直接在今天下午的工钱里扣,我倒是也不客气,直接算4文一棵卖最早提的四个村民了。
分完树苗,让村民们挖开小山溏的出水口,直接给葡萄灌了水。斜坡太高的让男人们从沟里提了水来,女人们浇上。下午四点来钟太阳还高,就已经种完了。
本打算带着村民回家领工钱,然后让大家下工了,但两个男人提了铜壶和提篮,一伙人商量吆喝着进了最里边的山梁,去跟着开荒去了。我也只有领了柯楠,夹在六个女人中间,跟了去。rs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做温棚,喝喜酒
现在开着的,是我家六匹山中的最后一匹了,今天基本就能开完,然后明天挖上一天树塘,就算是完工了,然后就得去开河对面的15个山梁。
六点过,太阳马上落山时,大家收了工跟着我回家领工钱。等人走完,才拉了李婶和周婶去菜地埂上夹了几枝快发芽的石榴枝,边往回走还边仔细教她俩如何分辨甜酸两种石榴树。
一人得了一棵葡萄苗,硬是要给钱,惹得奶奶都从厨房里走出来道:“给什么钱,拿去栽上就是,给孩子们当个零嘴。”语气很是不容质疑。然后就看着我道:“再给你周婶拿上一棵,她家现在跟你黄大伯家也分家了,你黄大伯家单起了院子的呢,也给他家一棵种上。”说完才是站在厨房门口跟两人闲聊起来。
奶奶这一提醒,我才想到这事,自己还真是有些不知事,忙又跑到下面房仓库里拿了棵葡萄苗给了周婶,她倒也没拒绝。
和燕儿一起给奶奶打着下手,想到仓库里少了四棵苗子,笑问道:“我外公他们今天来了么?”
“嗯。你说要给他们一家两棵,我就让燕儿给送到糖作坊去了,本想找人给他家带回去,但下午你外公和小舅来了。”
说完又叹道:“你外公和你李外公他们两村那甘蔗少,早砍完了,如今都在修路。下午你外公和你小舅来了,是看看咱们家来,是知道你哥哥他们到丽江去了,想来看看咱们家忙不忙得过来,顺便还给咱们家送了一窝野蜜蜂来,还送了些野蜂糖呢。说是修路时石坎上挖出来的,可是好大一窝,还叮了几个村民呢。”
听说又来了蜜蜂还有蜂糖吃,我自是应该高兴,但听到被蜜蜂叮,只觉得头皮发麻。
忙道:“叮我外公他们了没?上次我小舅舅给我抓那大树上的蜜蜂,被叮得满头包,我都吓得叫他们不用抓了。咱们家现在都整20窝蜜蜂了,到了明年开了春,还又能分出窝来。村民我都通知他们不收了,就算有都劝他们自己养上。”
“呵呵,你这性急的丫头,听头不听尾。”奶奶笑瞪我一眼,才道:“说了叮了几个村民,谁说你外公他们了。原来小路边的石坎上挖出来的,只是惊了大家一阵,都没大事,那几个没注意叮到的过一两天就能消肿了。”
燕儿在大人面前时,是个老实的,见我被取笑,只偷偷伸舌头笑话我,让我无语道:“燕儿姐去叫大家吃饭吧,我堂伯他们在最里边那山箐边砍甘蔗呢。”
本想看她吃蹩的样子,可她倒也是听话,笑着应了声就跑出去了,像让她领钱样的积极。倒是把我愣在了当场。
堂伯家都是算着时间回来的,天黑前一定就回来了。奶奶煮饭也是算着时间的,天黑前也能煮好晚饭,所以基本都不用去催谁吃饭。最里边的山都靠着寺庙外头两个山梁了,走进去至少也花十几分钟呢,她这样反常,让我愣着后有些不解的看着抿嘴笑的奶奶。
“她今天这是怎么了?”不解的看着奶奶直接问出了声。
奶奶一副明明知道的样子,却笑道:“我哪知道啊,燕儿不是天天跟你住一屋,又天天跟着你,有什么事都和你说,你还不了解她?”明明知道最近我老怕燕儿缠着我,早早把她发配去做柿饼和帮忙做饭了,还这样打趣着我。
磨了半天奶奶都只笑不松口,我边帮着摆碗筷,边细想了一遍,最后得出的结论都吓了我一跳:燕儿看上了某个堂哥?
难怪奶奶会只笑不说,但这也太。。。太夸张了吧。难道古人都这么早熟?燕儿现在可才11没满呢。
有了这想法,自也不敢跟跟奶奶说出来,不然就是我早熟了,小孩子应该更不明白这些对合适的。只是在晚上吃饭时,悄悄的观察着燕儿的举动,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她已经跟四个堂哥都混得很熟了。但大堂哥和二堂哥显然是不可能的,四堂哥浩永才九岁多也是不可能了,所以一直留意着嫌疑最大的三堂哥浩海。只是真没看见她对浩海堂哥有过热情的举动来。
吃完了晚饭,一家人也没去糖作坊,而是因吃饭时商量了要育玉米苗的事,所以一家人都围坐在坎子上选种。我边忙活着手上的活,边依然留意着燕儿跟三堂哥的一举一动,却依然没有什么线索。
不得不笑自己,真是有些想多了。以前燕儿最喜欢去镇上,然后跟着放学的哥哥们一起回来,自己竟还以为燕儿对大哥或是二哥有意思了,结果事实证明不是。
这个事件也只是个小插曲,观察了两天没发现后,自是全身心的投入了育玉米苗和开荒的工作中。
最近两年,每年大年十五后,家里就开始育玉米苗了。
在牲口圈后原来的菜地里,划出两块十来米长,四米来宽的小菜地。在两块地边上都搭上一米半高的架子,然后把茅草扎到竹杆上做成长方型的草扇,一些用来作墙围住架子四周固定住,一些直接搭在木架子顶上不固定。
把玉米育到地里后,白天把架子顶上的草扇取下让菜地晒到太阳,下午太阳落山就把草扇盖上保温。算是一个古代版的简陋温棚了。这还是爷爷说起北方来的货商跟他说的,在靠近北方冬天更冷的地方,冬天种出那金贵的绿色蔬菜,就是靠搭建温棚子。
他当时不清不楚的一说,我就激动了。只说自己去找书看,然后就捣鼓出了这样的东西来。不然,每年种下的早玉米,总是有些占后一季庄稼的节令。
正月十九育上了玉米苗,二十这天是李婶家的普永红结婚,我跟着老娘和大伯娘自是去帮忙了。
李婶家这些年因为永红哥兄弟得力了,家里普爷爷有了余儿放心买药吃,身体慢慢好起来,他家里也存上了些钱,在原来老房子的地基上,新修起了一栋五间的土墙瓦房。这次娶亲,更是整整杀了头两百多斤的大肥猪,还宰了六只鸡,院子上方也搭起了锥栗树枝和松树枝的喜棚。
一早天才亮就练完功到了他家,几个帮忙的男人已经都杀完了猪鸡快收拾好。厨房旁边也新垒起了两个临时的土灶,两口大锅正烧着热水。
厨房里忙活着的李婶见我们进来,高兴的笑道:“你们有心了,来得这么早,今天就麻烦你们帮忙安排下菜吧。”随后指了指她旁边的两个女人对我和老娘道:“这是我家大姐和二姐,秀娘还记得不?”
两个女人都是四十几岁的样子,虽穿着有些洗旧了的衣服,一脸沧桑,倒是还能看出和她确实有几分像。见大伯娘已经和两人说起话来,我也跟着老娘跟两人打起了招呼。
李婶两个姐姐显然是知道我要帮忙做菜的事,听着李婶让我给拿主意,让早饭整治3个肉菜,6个素菜,8桌的席面;晚饭正席整治6个肉菜,3个素菜,12桌的席面时,都没什么惊讶的表情,只是憨憨的笑着,跟老娘和大伯娘夸我能干。
一头猪、六只鸡、12条鱼,整了早饭再晚上整12桌6个肉菜的席面倒也不难。我各方面因素都考量了一下,按着李婶想要整好些的意思,定了菜单。
早饭都是男方这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