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进门边随意打量着里长家,一个五十来岁穿着一身细布青色裙子的老太太从正房堂屋中笑着走了出来。她笑容满面的看了我一眼然后跟大伯和爹都打着招呼。边请我们进了堂屋,边不顾我们推让的吩咐了一个应该是下人的老婆婆烧水送茶。
听她还随意的问起了家里的娘和大伯娘,显然是认识家里几个大人的了,见几人算是说完了客气话,我从老爹和身边站起来指着被放在常屋桌上的筐子道:“里长奶奶,这是我们家做的柿饼和脆柿,那脆柿放在底上了,你得找装的倒出来分装才行的,不然容易坏了。”说完后给大伯递了个眼色。
果然那老太太看着我亲切的笑道:“哟,这就是芽儿吧,长得不止乖巧这小声音多好听啊。柿子先放在那不急,等我慢慢再分装就行。你也别叫什么里长奶奶了,就叫我杜奶奶。”
说到这指着里长道:“那是你张爷爷,记住了吗?我家小孙子可是跟着你哥哥们一起在学馆念书呢,他们那可是同窗,以前我还常听我们家小孙子景枫回来说起你哥哥和你呢,只是他现在到丽江府念书去了,他爹娘也跟了过去。”这完叹了口气,那神情有些淡淡的忧愁,应是想念起了她口中的孙子和儿子了。
不知应该如何安慰她,而大伯这时也不太好插话,我只有笑道:“那杜奶奶你就应该高兴了,过些年张哥哥准给你考个功名回来的,也许还是个状元呢,呵呵。”
一句话惹得里长和老太太都笑了起来,大伯也刚好插话道:“杜大娘,这柿子你还是快些把拿屋里去分装了好,这样放长了真的不太合适,我们今天来准备再跟里长商量一下买山的事。”
大伯一说完,老爹也跟着劝了起来,见老太太终于抱着筐子就要往门外走,两人脸上有些急了。虽然他两人说话都没什么技巧,但里长很是个精明的人,仿佛看出了些门道,喊住就要出门的老太太正色道:“你抱屋里整去,那屋里不是有装的嘛,等下我还吃两个呢。”说完还冲老太太递了个眼色。
见老太太终是进了屋,我们也松了口气,而大人们也开始拉扯起些闲话来并没有直接就谈起买山的事情。
没有意外的,才一会儿老太太有些不稳的声音就从屋里传来了:“老头子,进来帮忙我拿个东西。”
里长看了看我们,边一脸不好意思的冲我们笑了笑招呼一声,边嘟哝着“没用、麻烦”就满脸笑意的进了屋。
后边就不用说了,从屋内出来的里长有些不太自在的主动跟爹和大伯谈起了买山的事,并说起了最近不少人打听镇子周围那些山梁的事情,但最意外的是他还提到了食味居。
………………………………
第一百零六章 买山插曲
大伯随意打听了一下,听张里长隐晦的说是食味居东家手下的一个什么管事,两天前就跟他打听了一下我们村里山地的事,但打听完没说什么直接离开了。
本还想让大伯再问点什么,但看了里长不愿多谈的神色终是放弃了,只要先把家这面的山梁买到手,河对面的山梁就只有先放下了,如果手上的钱够了,而河对面那些山梁还没人买就得快些买下来。
花了钱办事效率是最高的,50两雪花银在这年代就算是对于里长也不算小数目了。在里长家喝了几口水,里长就要带着我们回理事衙,准备立马组织上几个衙丁带上工具就能去量山了。
乘这个空档,大伯陪着里长一路去做安排,我和老爹两个急忙到集市上采买起来,今天可是得好好的招呼里长他们吃两顿饭的。
在村长女婿家肉铺上花280文称了十斤上好的五花肉,又到酒铺里打了十斤最好的高粱酒。在集市上寻了一圈,因为是十一月二十一,并非赶集的日子,也就没寻到什么好的野味,但蔬菜和鸡鱼兔子之类家里是有现成的,足够整治出一桌好菜了。
跟提着酒肉的老爹到铺子里看了一圈,爷爷正忙得团团转的给几个货商又是称柿子又是算账,见我们一进铺子,他松了口气的道:“哎哟,你们快来帮帮忙了,刚才一忙乱算账都算错了,还好范老板提醒。”边说边冲旁边一个满脸和善的中年男人感激的笑了笑。
看着那穿着青灰色锦衣长袍的中年男人正好奇打量着我,我冲他害羞的一笑道:“范伯伯好。”叫完就站到了柜台后接了爷爷手中的算盘,准备暂时接下算账的活。
中年男人显然没想到我会叫出他的姓来,愣了一下笑着答应一声,然后跟爷爷和老爹夸奖起我来,让我倒是跟他一样愣了一下。
原本只是因为从爷爷的话和表情动作上知道了他就是范老板,本能的打了个招呼,却没想到自己如今才六岁多的年纪让他注意上了。无故得了个聪慧机灵的赞扬。
因为是在铺中有不少外人在场,也不敢太过张扬的用上心算,只得随着爷爷和老爹报来的数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却又是让不少个正等着称柿饼脆柿的货商们惊奇连连。几人围在柜台边看我那扒拉算盘,有两人还在旁边看着我真呼可惜了。
可惜什么呢?虽然两人没说完,可也知道他们应该是在可惜我是个女娃吧。唉,这鬼社会,聪明可爱机灵的女娃就得叫可惜,却也真没有勇气让大家真的改变了这看法,这就是现实的封建社会,是中华民族的真实历史。
唉,没想到只是帮忙算了算账,就惹得一群人这么大动静。要是直接用上心算,那还得了?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今后还是得更加注意些才行了。
多了两人的加入,忙活了半个多小时总算是送走了上午这批的商货,没稍几分钟大伯也带着里长和四个衙丁来了铺中。
外公他们此时不知看骡马看得如何。但量山才是大事,跟爷爷招呼一声后,跟着爹和大伯赶上家里两辆骡车拉着里长他们五人先赶回家。
已是十点多钟了,沿路还能遇上不少背着柿子往我们村走的乡亲,大家见我们一家带着里长和衙丁都很是好奇的热情打着招呼,见到有那年纪大些的背着柿子很是辛苦,里长还很是亲切的做了主让把柿篮子放到了车上拉着。
一路见乡亲们对里长也很是熟悉敬重的样子。年纪大的老人也都并没有过多推让就上了骡车。看来这里长还是很得民心的呢,心里对他之前有些坏的映像好了些。毕竟人无完人嘛,在这年代有点小权的,谁不想能捞点好处呢,但只要他依然能得到别人的敬重,那他绝对有其它不可磨灭的优点。
一路里长时不时询问下村民们今年的收成。问问大伯和爹我们家里的状况,也时不时逗问我几句,很快就来到了大伯家门口。
见大伯家门庭若市,里长在三个老人搬柿子下车的当口也好奇的进了大伯家,几个衙丁见此也很是好奇的跟了进去。
这时间刚好是乡亲们来卖第一批柿子的时候。里长和衙丁们见院中那三十人削皮、很多人排队等卖柿子的场面都惊呼出声,里长更是道:“喔!这么热闹啊,敏诚你们这一天得收到多少柿子?”
大伯有些不好意思的抠抠头干笑道:“嘿嘿,这是上午很多人刚摘到第一批来卖,所以人看着多些,中午时就少下,下午还能有些第二次摘了柿子来卖的,一天也就一两万斤,但以后可能就得慢慢少了,这附近的柿子摘得差不多了,好些都得到大山林里摘了。”
从里长惊呼问起时,我就留心观察着他的表情,有些担心这买山的事情因此再出什么变故,但看到里长问完后,只是点了点头有些惋惜的叹了声气,然后他就开始询问起了乡亲们最近的收入和收成的情况了,倒让我松了口气,对他的映像也更好起来。
回到家时奶奶已经给我们留了饭,看到里长一行人很是吃惊,因为家里准备的早饭并不丰盛,奶奶给里人招呼一声就要再做些菜。
在院里和衙丁们一起边转悠边连连称奇的里长听奶奶这么一说,忙摆手说道:“杨大妹子不急,早饭我们镇上的人都吃得早,现在还是先把那几个山头先量一量,把地契直接在这里给你们家签写了,忙完这些再吃不迟,要用的印鉴我都带了来。”说着时指了指其中一个衙丁一直提在手中的精致小竹筐。
看到那完美的准备,我暗笑:嘿,果然是猜得不错呢,让乡亲们敬重之人必有他独到的一面,这办事效率可真是够高的。
对于如何安排午饭的事有奶奶在是不用操心的,跟奶奶大概念叨了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