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兄弟姐妹齐种田-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大家人,不,应该是三家人就亲如一家人一样的开始讨论了起来,但发言提议的都是大小男人们。六个女人们只是坐在一旁小声的说着悄悄话,而我和燕儿只能乖乖的坐在妇女队伍中立直耳朵听着。

    对于在这封建社会,女人在这样的场合只能当背景板的事实,我是真心的接受不了,而且满肚子都是泪。但也已经慢慢习惯了,这时我只能等。

    一阵五花八门的意见发表完后已经是近一小时了,大伯看了看乖乖坐着却不眨眼盯着他看的我后,咧了咧嘴角看着爷爷道:“爹,今天我跟芽儿说过这事的,她刚好在无心师父那看到过这修建烤房的书,要不让芽儿也给我们讲讲。”

    一家人的目光随着大伯的话都集中在我的身上,我挺直了背,想让自己变得更有存在感一些,惹得大家都咧起了嘴,爷爷满脸笑意的和同样笑容满面外公对视一眼,磕了磕燃尽的烟斗后道:“嗯,行,那芽儿也说说吧,你这小丫头爱看的书杂,懂得也是多。”

    开心的一下就站了起来,不自觉的学着爷爷一样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的道:“嗯,书上说了建烤房的讲究,虽然我没见过烤房,可大伯是会建房子的,等跟大伯细细商议一下,我们自家建个大烤房是没问题的。”

    跟着大家大概的讲解了一下烤房的大体情况,我话锋一转后道:“爷爷,你刚才说忙完这阵后建烤房我很赞同呢。”

    拍完爷爷这马屁,见爷爷和大家都开心的笑了,我转头冲笑得满有深意的奶奶讨好的一笑后接着道:“要不咱们不光建烤房,再一起建上个大作坊吧,再给家里修上围墙,而且我还想再买些山头。”

    正笑看着我的一大家人听到这话明显愣住了,爷爷一愣后看着我道:“修作坊?还修围墙?还要买山头?这可得多大的事了,你这小丫头一天都瞎琢磨什么呢。”

    正要开口辩驳,身旁的奶奶把我拉进她怀中的同时道:“杂不能建了,多买山头开地不是好事?我就同意芽儿这想法,咱们家和老大家这些年都是这篱笆围墙,多不方便,你看看亲家他们家,修个围墙多稳当啊。咱们家这靠山呢,前些年芽儿更小的时候,就在院里玩玩我都时常不放心,生怕山上下来个什么大东西。这些年有了那二十几亩地,家里可过得比从前好多了。”

    爷爷见奶奶竟然率先站出来反驳,有些意外,但几十年的夫妻了,爷爷也是了解奶奶的,知道这次奶奶是铁了心的赞同这提议,只得让我细说一下后,让大家都再说说对这事的看法。

    听爷爷发话让我细说。激动的从奶奶怀中爬下来,回想着这些天观察后的打算,坚定的道:“首先要买下从村里进来到我们家里边寺庙外这一片12个山头,上至后山的大林子边。下至河边。然后得建作坊,就建在我们家和大伯家之间,我们两家虽然离着近400来米,又分别在两个山梁下,可这一片地都够宽、够大、够平坦,中间那小箐沟到时修整一下依然留出来就行,不会有影响。”

    一句话才说完,小舅舅惊呼道:“啊!买这么多山头,芽儿你还要建作坊,这。。。你两家之间这么宽。这是得建多大啊?”

    看着都同样惊讶的大家,我得意的一笑道:“嗯,就是刚才说的那么大,从我们家建到大伯家这边。”

    说完看着又要惊呼的其他几人,我笑道:“等人家说完嘛。”见大家又都强自冷静下来。才接着道:“我们家和大伯家各自建上围墙,但各家都留出一道可以通向这片厂区。。。额不是,是通向作坊区的后门。整个作坊区全用围墙围上,靠近大伯家这面就建成柿饼作坊,跟另外一边用围墙隔开,柿饼作坊从左右分成削皮区和晾晒区,在它们之间也用围墙隔开。但在围墙上也留出一道门。”

    见这样说显然不够明白,让小哥拿来纸笔后,让大家都围拢在桌前,边画边道:“削皮区在四面围墙边建上连通并三面敞开的瓦棚子,又可以堆放收到的柿子,又可以让大家在里边削皮。雨季收菌时也会很方便。右边的晾晒区要更大些,留出大大的院子晒柿饼,而且在这里修上大库房和大烤房,也修上煮盐菌要用到的大灶,到时也可以在这制盐菌了。”

    画着图讲解。大家明显已经明白过来,但老爹还是疑惑的问道:“那这柿饼作坊的大门建哪啊?靠你大伯家这边建削皮的?”

    我笑着在图在几笔画了个门的位置道:“这作坊大门要留得大大的,就建在靠近大伯家这边,当然也就是削皮区这边,工人们和村民削皮和称柿子都在这边,削皮区到晾晒区中间的围墙上也建个能通过骡车的门,到时方便运送削好皮的柿子和菌之类的。”

    爷爷听完后道:“嗯,这样是妥当,只是这图上靠山的围墙外还有这么大大的一圈是什么啊?这靠后山的作坊围墙外还有这么大空档是要干什么,我记得那有些陡了吧”

    见爷爷已然进入状态,我轻笑道:“靠后山外边一圈也是围墙,从大伯家那边围到我们家这边的外围墙,那些不是有些陡么,在上边就都种上果树,在晾晒区围墙后那坡上的箐边还能修上个大水池子,架上竹管子就方便用水不是。到时在晾晒区后围墙上开道门可以出去的,但这外围墙确实太大了,可以先不修的。”边说边用笔画出了小箐沟的位置,并画出大伯家和我家的位置。

    大伯惊道:“对啊,这才过去200来米呢,晾晒区也才修到了小箐边,那另一边还有200来米要干什么用啊,现在这已经就是集盐菌作坊和柿饼作坊为一体了。”

    听着大伯用上了我常用的现代词汇,我笑道:“另外一边也有大用呢,准备到时要建上制糖的作坊和加工其它东西的作坊,而且这柿饼作坊也不光是包含了盐菌作坊,到时也还有其它用处呢。”

    这些说完后,让大人们更是目瞪口呆了,燕儿跟着哥哥们则兴奋异常,就着桌上的简易图纸叽叽喳喳就开始讨论幻想起来。

    二哥突然开口道:“那买完你说的那些山头又修完这些得多少钱,你算过了么?”

    额,这话题让我一阵的气馁,钱我早算过了,可能是不够了,买下一直想要的这片山梁后,可能只能先修出柿饼这片作坊了,另一片可能有些为难。

    见大家又都注视着自己,我瞪了二哥一眼后弱弱的道:“这次的柿饼保守估计还能再收一个月,也就是大概总共能收到40多万斤,但不管怎样至少能挣到1000多两银子。。。。。”

    “啊,这么多?”小哥不信的惊叫着打断我,其他的人除了二哥也都明显的不信。

    得意的看了小哥一眼后,我依旧得意的道:“当然啊,现在每天都做上5千到7千斤脆柿,而且每天还能晒上差不多同样多的柿子,柿子至少还能收一个来月,算上这八天收到的14万6千多斤,就算后期每天收到的柿子数量会下降,但收完今年的柿子也至少有40~50万斤了。”

    见一家人默默计算,转动着的眼珠停下来,都是相信了我的话后,边在纸上写着边笑道:“按一半脆柿一半柿饼计算,脆柿4文1斤,柿饼10文的价格也都有人预定着了,那至少就能得200万文吧。除掉收柿子的成本40多万文,再除掉削皮的工钱7~8万文,买坛子竹席筐子的钱3万文左右,再扣除我们自家的工钱大概3万文左右,那至少还挣140万文左右,也就是大概在1100两银子的样子了。”

    ps:

    亲们,祝大家七夕快乐,周末又逢中国情人节,大家愉快的玩耍吧,今天下午六点后会加更一章喔。同时求推荐收藏啊,求票票啊,你们的支持就是娃娃最大的动力,娃娃鞠躬感谢了。
………………………………

第一百零四章 舅舅们建商队

    见除了外公家几人和爷爷,其他人都基本已经心算完了,我笑道:“爷爷和外公你们都别算了,我说的是真的,咱们家买路下方的那个小山梁时花了20两,这次买下从村路口进来到寺庙外边两个山梁,共有12个山梁子,只是这次不光是路下方,还带着路上方后山更大的山梁,这样花上七八百两应该也足够了,反正现在也要减免五年税的,而且这些山梁在后山上基本都只能种果树,路下方才能开些田地出来,我们多种果树少开地,五年后也交不了多少税收的呢。”

    边跟大家分析着,边就咧着嘴角想出了如何偷税的好办法:这买下地还要交税的鬼年代还是有个好处的,竟然只收田地庄稼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