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机之神局-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伯已经忙完了,于是就开始主动和他聊天。

    当然,我的话题还是围绕着于友光的那些发现。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心机婊,因为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总是在无意之间将话题引向自己需要的方向,而于老伯却浑然不觉,那时,心里真的有些愧疚。但一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我只能在心里跟他说抱歉了。

    在扯完了于友光的赤峰之行后,我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于友光的赤峰之行和他自己所记录和描述的基本一致。

    接下来,关于那张岩画的发现却是在另一个地方:通辽!

    而且,岩画的发现时间要早于于友光的赤峰之行。

    那应是去年六月份的事了。

    因为于友光完成了一部网络小说后,得到了一笔稿酬,他拿出了一部分给他父母,另一部分就留着准备用来做下乡探访时的经费。

    大约在六月的中旬,于友光去了通辽一个叫回雁峰的地方。

    回来后,他几乎是废寝忘食地在整理资料。

    于老伯本来也极少问起他的事,那天中午父子俩一起喝酒时,趁着酒兴于老伯就问起了于友光最近忙活的内容。于友光性格怪异,他基本不愿和不相关的人聊起自己的工作,即便是他的父母也不例外。

    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他的疑问太多,他居然回答了他父亲的一些问题。

    原来,于友光那天在回雁峰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极小的岩洞。岩洞很不起眼,位于回雁峰的东南角一个偏僻的小山沟内,那里人烟罕至。

    一开始,于友光并未有什么发现,直到他在山上转了很久以后,准备下山时,发现自己居然找不到下山的路了。那里手机又没有信号,无奈之下,他只得掏出了指南针。

    走了半天,他就来到了东南角的那条小山沟。

    因为山上树木较多,根本就没有路,他只能走一段就核对一下方向。大约又走了十来分钟后,他忽然发现指南针居然失灵了,而且像发了疯一样,胡乱的转动。

    于友光很快就明白了,这附近肯定有着什么天然的磁场,而且磁场的强度很高!这立刻就引起了于友光的注意。因为他不光是个考古迷,同样也是个自然迷,对于这种异常的现象,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作为一个博士生,这些简单的物理法则,于友光淡然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他先拿着指南针在原地转了一个圆,很快就发现其中的一个方位上,指针的反应明显不同。于是,他便一路追了过去。

    大约往前追了一百多米后,他就发现一个被荆棘和野生藤蔓遮掩的岩洞,而这里,恰恰是磁场最强的地方。

    于友光稍一思索,就收起了指南针,并将那岩洞口清理出一条能容他通过的区域。

    那岩洞很小,只有半人高,宽不足六十公分,地面都是一些碎石和泥土,看样子是山洪所造成的结果。他担心里面有什么野生动物,就先用手电筒照了一照,却并未发现什么动物留下的痕迹。

    很明显,这里由于磁场太强,没有动物来过。于友光想了一会,就决定进去看看。

    这应该是史前造山运动形成的褶皱狭缝,因为洞顶有明显的挤压断层,不过现在看上去还是很稳定的。于友光小心翼翼地慢慢朝里面爬了进去。

    爬了大约二十多米后,随着逐渐的深入,于友光发现这洞里变得越来越宽敞。洞的地面是斜向下方的,地面的状态和洞口差不多,估计是山洪推着泥石经年累月而形成的。

    到最后,洞的高度已经超过三米,宽度也达到了三四米的样子,他已经可以完全站立行走了,因为洞里的空间已经足够他活动自如!

    这洞里的前一段还比较干燥,到了后面却变得异常的潮湿。而且,洞顶不时有水往下滴,地面也湿滑了不少,但一路走来他并没有什么发现。

    这洞非常的深,也不知它到底通向哪里。于友光不死心,他继续往前走去。

    又走了差不多四五米后,他忽然发现左侧的洞壁上出现了一个小洞。洞口也不小,像一个被捏扁了的馒头,呈长条状,宽约一米三四左右,高约两米,洞口距地面大约有五六十公分的高度。于友光照了照前面,发现洞里依然是深不可测,想着自己没带备用电池,如果再盲目地往前走,电池一旦耗尽的话,自己就很可能在洞里迷失方向。于是,他就决定先看看左边的这个洞里会不会有什么发现。

    略一思索,于友光便爬上了左侧的那个洞道。

    和外面的洞穴不同,这条洞道很干燥,随着他的深入,那洞道的深处变得更加干燥了。

    走了差不多五六分钟,他就有了惊喜的发现。因为地面上好像有很多类似于灰烬一样的残留物,而且数量众多。他蹲下身,仔细观察了一下,那里面居然还有没有烧尽的木炭!很明显,这里曾经有人类活动过,这是当年他们留下的火堆!

    接着,他有了更多的发现。

    洞道的两侧壁上,居然有着许多的岩画,因为环境的关系,这些岩画保存得相当完好!

    于友光欣喜若狂,他先大概地看了一遍,发现岩画的内容相当的丰富,而且丰富的成都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更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些岩画上画着许多在天上飞行的东西,各种形状都有,看外形,于友光却找不到与之类似的生物。

    惊喜之余,于友光马上放下背包,准备将这些东西全部给拍下来。

    从包里找出数码相机后,他立刻就打开了,准备逐一拍照,以作为资料。

    谁知他刚打开相机,却发现相机提示电量已经耗尽。于友光当时几乎气晕过去,嘴里不停地咒骂。而且仍然准备试图拍一些照片。

    折腾了一会,他终于拍了一张,但再也没法拍第二张了。于友光的心情霎时便跌入了最低谷!他十分扫兴,但想着以后还有机会再来,倒也不再纠结。

    为了能再多看一些岩画的内容,他就继续用手电慢慢地观看。

    但让他更为扫兴的是,手电的电池居然也快不行了,灯的亮度下降很快。想着还要出去,于友光最终只得作罢。因为在这种情况不明的洞里,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当时的于友光心情是降至了冰点,不得已,他只好退了回去。

    出洞以后,他担心自己将来找不到这个地方,就在洞口做了一个明显的记号:他在洞口的几棵大树的树皮上用刀子削成了几个三角形的标记。

    洞口总共有五颗大树,他每一棵都削了个记号。

    后来,他又花了差不多两个多小时,才找到了下山的路。

    回来后,他根据自己所见,对洞内的情景所了详细的描述记录。

    听完于老伯的话,我心里的疑问却有增无减。又问了他几个问题,但于老伯基本上就答不上来,最后,只得作罢。

    两人又闲聊一会,于友光的母亲就回来了。

    二位老人都很热情,我也觉得开心,当然,除了当时的氛围,最重要的是,我在这里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虽然目前我还不知道这些信息到底有什么用。
………………………………

第162章 遭遇

    从于友光家里出来后,我特意找了个非常便宜而且又非常偏僻的小旅馆住了下来。

    这种地方因为太小,很不起眼,所以,那些人要想找到我恐怕要费很多的时间。因此,我安安心心地洗完澡准备休息。

    躺在床上,又重新梳理了一下今天的收获,总体上来看,对我的帮助不是很大。我原本想着在于友光家里能够找到答案,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要想进一步弄清楚其中的关系,跑一趟通辽和赤峰已经在所难免的了。

    想着快递还没到,我临时改变了一下计划。因为刚才用手机查询了一下,东西还在深圳机场,最快也得明天下午才能到白城,预计要到后天上午才能派送。

    于是,就给风芸发了条短信,请她的同学代为签收,等我回来时再去找她的同学,并向她要了她同学的电话。风芸只回了三个字:没问题。

    又用地图搜了一下那几个地方,心里便有了打算。

    第二天早上三点,我就结账离开了那家小旅馆,特意在付钱的时候问起往赤峰去如何最方便的办法。因为我知道,他们肯定会跟到这里来的。

    得到的答案是,这个时间段没有去赤峰的班车,找台出租车去最方便。

    于是,就先找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