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梦蝶缘-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84年,日本帮助朝鲜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企图驱逐中国在朝鲜的势力。袁世凯率清兵击败了日军,镇压了政变,但是日本同清廷订立了《天津会会议专条》,规定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出兵朝鲜需相互通知。

    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对开战的要求更加的迫切,时任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第一次帝国会议的施政演说中抛出了所谓的主权线和利益理论,将日本本土作为主权线,中国和朝鲜半岛视为日本的利益线,声称日本人口不足,必须以武力保卫利益线,加紧扩军备战。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军节节败退,迫使向清廷乞援。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到了,向清廷表示,“贵国**何不速代韩戡?”诱使清廷出兵朝鲜。清廷派直隶总督叶志超和太原总兵聂士成率淮军精锐2000人6月6日后数日两批在朝鲜牙山登录,准备镇压起义,并通知日本。6月10日,朝鲜**和起义军达成了全州和议,清军未经战斗起义就平息了。6月25日,原定计划的第三批清军在牙山登陆,驻朝的清军总数达到2465人。当时的伊藤博文内阁正面临议会的不信任案弹劾,在朝鲜向清廷乞援的同时,日本通过驻朝鲜公馆探知清廷要出兵朝鲜之后,便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全力着手挑起战争。1894年6月2日,伊藤内阁决议出兵朝鲜。6月5日,日本立即设立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6月9日,日本派先遣部队400人,在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的领导下,以《济物浦条约》规定之日本有权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进入朝鲜都城汉城,同时根据《中日天津条约》知照中方,其后又有6月12日派兵800人进驻汉城。在日军先遣队出发前,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处分授权大鸟挑起衅端。

    全州义和达成以后,朝鲜**要求中日两国撤兵,大鸟圭介开始和清廷的驻朝大臣袁世凯进行撤兵谈判,日方口头答应撤兵并签订书面协议。6月15日,抛出中日两国共同协助朝鲜改革内政的方案向朝鲜增兵。6月16日,大岛义昌少将率领混成旅团第一批部队在仁川登陆,侵朝日军达到8000余人,比驻朝的清军占绝对优势。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希望中日两军共同撤军,即未向朝鲜增援军队。又未按袁世凯、聂士成等人的建议为由清军先行撤军,最终给日本一个可趁之机。日本之所以提出共同改革朝鲜案,其目的一方面使自己的军队协助朝鲜改革内政为名赖在朝鲜不走;另一方面拖住驻朝的清军,完全是为了发动战争采取的挑衅手段。清**拒绝改革朝鲜案,并强调日本必须撤兵,于是日本在6月22日向清**发出第一绝交书。此后,李鸿章寄希望于英、美、俄等欧美列强调停,让日本撤军,由于前述的各国利害关系,美、英、俄只是对日本表示谴责而已,并未采取强硬措施,加之日本灵活应变的外交政策,列强最后都采取观望的态度,调停均告失败。7月14日,日本向清**发出第二绝交书,拒不撤军,并污蔑中国有意滋事,扬言,“将来如果发生意外事件,日本**不负其责,”至此中日谈判破裂。

    日本向清廷发出第一绝交书以后,开始单独改革潮鞋内政策略,于朝鲜交涉期间,大鸟圭介一方面逼问朝鲜否认自己是中国的附属国;另一方面提出五项二十七条改革方案,强迫朝鲜**限期接受。因此朝鲜**十分反感于日本的蛮横,敷衍日本的要求,并一再督促日本撤军,到7月17日,日朝谈判也宣告破裂。

    1894年期间,日本发动战争的阴谋愈发的明显,中国国内的舆论和清军驻朝的将领纷纷请求清廷增兵备战。在朝廷之内形成了以光绪皇帝载湉,户部尚书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然而慈禧太后并不愿意其六十大寿为战争所扰,李鸿章为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也是企图和解的,这些人形成了在朝廷之中的主和派,到7月中旬中日谈判破裂以后,一直按兵不动的李鸿章才应了光绪皇帝的要求,开始派兵增援朝鲜。随着中日、日朝谈判相继破裂,列强调停均告失败。1894年7月17日,日本大本营作出开战决定。7月20日,日本编成了以伊东祐亨为司令的联合舰队,随时准备挑衅。同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发出最后的通牒,要求废华约,逐华兵,并且要求在48小时之内做出答复。朝鲜**继续敷衍日本,于是日本决定出兵控制朝鲜**,已找到与驻朝清军开战的委托。

    1894年7月23日凌晨,侵朝日军突袭汉城王宫,击溃朝鲜守军,挟持朝鲜国王李熙,解散在朝鲜的亲华**,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罡应上台摄政,日本促使朝鲜的亲日**断绝与清廷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的清军,控制朝鲜**。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的丰岛海面上袭击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之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击沉清军借来的英国的高升号运兵商轮,制造高升号事件。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8月1日(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清廷在其宣战的诏书中指出朝鲜历来是中国的附属国,清廷是应朝鲜**的要求出兵的,相反日本不遵守条约,不守公法,任意滋长,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理昭然,今清廷忍无可忍。因此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狮,陆续出发,以拯救韩民于涂炭。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在宣战书中则争锋相对,声称,“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提出开战的原因,“帝国于是劝朝鲜以厘改其秕政,朝鲜虽以允诺,清国始终暗中百计阻碍,更派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之极。”并且说出了目的,“使朝鲜永免祸乱,维持东洋全局之和平,宣扬帝国之荣光于中外。”
………………………………

第七十九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在丰岛海面上被日军偷袭之后,很快被在陆上的成欢驿的日军偷袭,由于朝鲜**被日军控制,叶志超、聂士成等部驻牙山的清军被迫绕道汉城,北撤到朝鲜北部重镇,平安道首府——平壤。毅军以分统太原镇总兵马玉昆率五营一队于河州镇总兵卫汝贵盛军以及奉天的奉字练兵、盛字练兵一起,构成四大军29营。13526人,于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与从牙山退后的叶志超、聂士成部汇合。朝廷命叶志超为驻平壤各军总统。截止8月下旬,清军已在平壤内城、中城、外城及东北城4区建好堡垒27处。

    平壤之战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驻守平壤的清军三十五个营,一万五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虽然朝鲜**强行被拉到日本阵营,但朝鲜的平安道观察使闵丙姡Щ寰髡剑笤壕铑赣Π抵懈寰萸楸āG寰⑽闯浞掷谜庑┯攀疲斐烧绞贫郧寰焕置妗H站炙穆肺Чテ饺溃Ψ稚ⅲ捎诶詈枵孪榷ㄊ鼐郑偻冀サ牟呗约扒褰吨境ㄐ』桉蟊蟮热斯ゴ蛉站男卸啻问艿揭吨境淖枞牛站忱赝瓿啥云饺赖陌А1894年9月15日,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其三为城西南战场。在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之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的清军发起攻击,清军分兵抗击,重创日军第九旅团。日军中、右两队司令官田秀山中佐和西岛助义中佐拼命督战,攻陷了左右两翼的堡垒,随后遭到清军的步兵和炮兵协同夹击,再遭重创。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优势兵力。由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联队担任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上玄武门指挥,激战中,左宝贵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被日军攻陷,日军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的奋力抗击,只得退守玄武门。在城西南战场,野津道贯率日军第五师团本队,于晨七时从平壤西南城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此时,军总统叶志超见战局胶着情况下,于午后四时竖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当天雨夜,撤退的清军中伏,阵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