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幸福滋味(免费全本)-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议开始了,刘书记开始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台下,数千双眼睛聚焦在一起,摒心静气地倾听着。

    孟庆恩坐在听众席上,听着刘书记感人肺腑的讲话,不由得感到一阵阵地紧迫……

    早在1956年,**描绘出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前景。为了绘好这个美丽的图画,几代人付出了的辛勤汗水。1958年,正式拉开了建立“三峡大坝”实战演习的序幕,鄂省、中原两省17个县10万民工以部队模式建制,挑着干粮和工具汇集丹江口工地,靠着粗糙的双手兴建丹江口大坝。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劳动力跟不上了,那年冬天,十几岁的孟庆恩丢掉书包应征上了工地。他在那个在百万分之一比例的中国地图上也难以找到的地方,干了整整一年。

    20世纪七十年代,丹江大坝竣工蓄水后,中原、鄂省几乎同时发现了陶岔这块瑰宝。于是,中原省宛南地区搞了个引丹灌溉工程,“龙头”伸在陶岔,“龙尾”甩在那个三国时“水淹三军”的泽野县,龙身就摆在湍州市。鄂省人精明,大手笔做文章,借湍州的地皮,钻山打洞,引清泉水灌溉,从青泉沟水渠溢出的优质丹江水,一下子灌溉了280万亩良田。眼下,北京缺水了,天津用水也不足了,而南水北调,把丹江水库的水从陶岔开个口子,经中原,穿黄河,送到北京、天津。为了让一江清水送京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又全线动工。

    为了这个功在当代、泽披千秋的世纪工程,库区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国家,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这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共需搬迁34。5万人,仅涉及我们中原省丹水一个县,就有移民21万余人,需搬迁安置农村移民16。2万人,安置在湍州市的有2。8万人,涉及12个乡镇、118个村。桑榆村就是其中之一,一共需安置28户108人。这次移民迁安,是整个调水工程中的攻坚战,也是移民迁安的第一战,做好库区移民迁安工作,是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志们,”刘书记在大会上强调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我国继三峡工程后最大的移民迁安工程。工程移民,尤其是水库移民问题常被称为‘世界第一难’。各级党委、政府要对移民工作高度重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性地给移民提供生产、生活发展的良好环境,尽可能把好的土地给移民,尽可能地靠路边、集镇,把移民安置在交通发达、经济基础好的地方。其次,把当前的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和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争取一次规划、一步到位,将移民新村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从根本上改善移民群众的生存环境。第三,走开发性移民之路,使移民更加充分地就业。第四,把移民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结合起来,发挥政策集成效益。使移民群众从搬迁安置中受益,尽快稳定下来,并跨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同时,要确保‘三个安全’。一是工程安全。移民地房舍建筑确保高水平、高质量,绝不能留下隐患,绝不能留下遗憾。二是资金安全。资金划拨和使用要严格程序,,因此必须加强资金管理和资金流动过程的监督,决不能在资金上出问题。三是干部安全。绝对不能工程建起来了,却有一批人进监狱了。否则的话,怎么向社会交代、向移民交代、向国家交代?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库区移民在湍州市住上最漂亮的房子,种上最肥沃的土地,建好最美丽的家园,过上最幸福的生活!……”

    孟庆恩的手心里早已沁出了汗,他满脑子就是:为了这个国家行动,一定要履职尽责,决不辱使命!
………………………………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世纪大工程(113工地烈日)

    113、工地烈日

    骄阳似火,中午的天气格外炎热。知了在树枝上鸣叫不止,狗们趴在地上伸长了舌头,猪圈里的大肥猪热得哼哼唧唧来回转。村道旁、树荫下,到处是扇着大蒲扇的人。小沧河里洗澡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干脆把饭盆子放在河水里吃。

    老学校的移民点,也在烈日中暴晒着。但是,工地上的机器却在轰鸣,人影还在穿梭,车来车往,一片繁忙。工人们为了赶工期,冒着酷暑挥汗如雨,甚至连吃晌午饭的时间也不曾耽误。

    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在工地旁的树荫下停下来。张桂花和孟庆喜从小车里下来,把车上的啤酒、饭菜往下搬。

    张桂花挥了挥手:“弟兄们下来歇歇,快吃点东西。”

    十几个工人停止手,从脚手架上下来,蹲在树荫下吃饭。

    一个工人说:“我们这样白吃白喝你们的,真是太过意不去了。”

    张桂花说:“弟兄们远道而来,帮我村建移民点,不拿出点吃的喝的,那哪行呢?”

    那人说:“村长待我们真亲。”

    另一个工人说:“我们知道,这些饭菜酒肉,都是你和喜子哥自己出钱置办的。还有那么多乡亲提茶送水,弟兄们不能吃昧心食啊,只好加班加点多干活了。”

    孟庆喜问:“你们老板呢?咋不见他?”

    工人说:“工地要赶工期。镇里按进度结款,眼看工期要迟了,回去找人去了,刚才还打过电话来,说家里也在搞移民工程,再加上移民工程标准高、把关严,弄不好就要返工,活儿不好做,根本招不来人。老板要我们再加把劲儿,日夜不能停。”

    张桂花问:“还需要多少人?”

    那人说:“至少需要十个,越多越好。”

    张桂花说:“这十个人我包了,给你们老板言语一声,人我出,但工资照开,随行就市。”

    工人说:“可中、可中,这下可救了老板的大急了。”

    旁边一个工人仰脖喝了一气儿啤酒,把孟庆喜拉到一旁说:“你媳妇人真好,太能干了。这不,先搞订单农业,再搞订单式良种繁育,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还当选了大村长!全村三千多口人,全都听她一人的,真不简单哩!”

    孟庆喜撇撇嘴说:“这下可好,她这一句话,我们几个村干部又要给你们做长工、打短工了。”

    张桂花打了一通电话,村里的男劳力吃罢饭陆续来到了移民工地。鲁汉正跟虎子在河里洗澡,被他媳妇叫到工地上了。孟庆喜、孟庆吉、张万仓也都参加了。孟庆恩为了做表率,还上架拿起了瓦刀。

    张桂花在工地守了一会儿,见村里的十几人来齐了,才放心离去。这时,刘兰香送来了藿香正气水,桂先家的拎来了一大桶“柳叶茶”,澥大瓜给工人们每人发一顶草帽,并且主动留下来帮工。小蒙带着一个班的学生来工地慰问,还送来了毛巾。小蒙招呼着小孩子小心翼翼地给工人的茶杯、茶碗茶水。小学生还为工人叔叔唱歌,架上的人说:“天气太热,不用唱了,明天凉快时再来。”

    后半晌的时候,张望奇也来工地了,甩了上衣就要上架。鲁汉问:“你小子不在面粉厂捣鼓,也来这儿了?”

    张望奇说:“几个师傅按步就班干着,我坐着也没事儿,权当出来活动活动筋骨。”

    鲁汉说:“你小子是怕挨老婆骂,老婆都来了,男人不敢不来。”

    张望奇说:“你小子也好不到哪儿去。人家不去河里揪你的耳朵,你肯来?谁不知道你鲁汉财大气粗了,有洋房,有空调,有小车,有资产,只差一个小老婆。”

    鲁汉哈哈一笑说:“你小子也不赖,机器一响,钞票满仓。”

    张望奇说:“我要想撵上你现在的条件,至少还得三年。”

    正说间,有人远远地就高声喊道:“乡亲们好哇!”

    大家回头一看,是从库区来的移民代表。
………………………………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纪大工程(114理解万岁)

    114、理解万岁

    孟庆恩急忙从脚手架上下来,与那位移民代表打过招呼,带着他在工地上巡视。

    移民代表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稀疏的花白头发向后拢着,一身干部模样,满脸红光,精神矍铄,说话行走干净利落。孟庆恩知道,他是一名退休教师,名字叫范大成,是受乡亲们的委托,来负责监督施工并商谈有关事宜的。他在桑榆村已经住有些天了,从开挖地基那天就来了。

    按照市里规定,移民房屋建设一律实行移民代表全程监督制度,移民房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