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联邦之帝国再起-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半个日本,完成对日本瓜分的最后一步。

    9月10日当天,在中华联邦东海道行营与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停火协议生效的发布会上,日本首相泽崎敦当场宣布,日本帝国将与中华联邦进行皇室联姻,日本皇室唯一幸存者,日本内亲王皇神乐耶将嫁予中华联邦天子为妃,中华联邦皇室正式接纳日本皇室,日本帝国宣告终结,泽崎敦代表日本政府正式向中华联邦请求中日合邦,呈请中华联邦天子允许日本成为中华联邦第214个加盟邦(天竺几百个土邦被纳入中央直辖,所以原本的八百余邦就只剩下二百多)。

    中华联邦来个中日合邦,干净利索的吞并了日本,越俎代庖地终结了日本的独立国家身份,让被摘了桃子的布列塔尼亚帝国恨得牙痒痒,于是次日,9月11日,布列塔尼亚帝国宣布日本帝国灭亡,日本成为帝国的第11个殖民区,并被剥夺日本国名,编号“eleven”!帝国日本占领军总司令阿尔弗雷德・威廉・冯・霍亨索伦公爵上将担任第11区首任总督;

    至于那第10个殖民地在哪里?呵呵,潘德雷肯表示今天天气真好啊・・・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十七章 华夏九服

    在泽崎敦正式对外宣布中日合邦之后,一直在日本为此事奔波的大鸿胪师皓就带着《中日合并条约》的文本飞回洛阳,赶在日本派出正式使节之前找到了正在太学向天子汇报工作的丞相大人。

    “唔,时隔483年,东瀛最终还是落入我中华手中啊。”看着大鸿胪递上的条约,杨慎抚须不无感慨的说道。

    而作为此事亲身经历的师皓也是唏嘘不已,很理解丞相的心中感慨,想当年三宝公狭中华之威势,千船万帆之兵威,七下西洋,兵临万国,征服了三韩、南洋、天竺、天方诸地,迫使八百余邦国承认中华帝国宗主地位,并于皇历1527年在洛阳朱禁城签署《中华联邦宪章》,以中华帝国为绝对核心的中华联邦就此建立,亚洲由此成为了中华之亚洲,但在此情况下,犹有东瀛抗拒王命,不服教化,此后几百年间因种种机缘巧合,使得联邦或是无暇、或是无力顾及卧榻之侧,东瀛小国成了中华联邦历代有识之士心中一个若有若无的心病。

    现在这个唯一还游离于中华体系之外的势力也已经臣服,纵观整个亚州,中华联邦已然是毫无敌手!

    至于还盘踞在日本关东的布列塔尼亚军,既然联邦可以在吕宋歼灭八十万之众,那么同样近在咫尺的日本又有何惧哉?

    “既如此,此事已然尘埃落定,恰巧今日陛下在太学论学,也该正说到此事,子善,就随本相一同前往。”

    来到黄埔书院,过了层层侍卫和禁卫线,进到一间课堂,扇形阶梯状的课堂里,刘轩正一身素色常服端坐堂上,给一群人讲课。

    “・・・故,当今世界犹若昔日汉献,如今寰宇全球,东西相近,西人已掠食到了我华夏门口,这是弱肉强食之势!吾等中华联邦与布列塔尼亚帝国、欧罗巴联合共和国三足鼎立,此诚多事之秋,彼布列塔尼亚帝国先有意图侵占联邦吕宋,后又侵吞东瀛,我不犯人,人亦犯我!吾等联邦外策一事已是迫在眉睫・・・”

    而杨慎带着师皓进来的时候,刘轩刚好讲完,语毕,台下众人齐刷刷行长拜礼,同声高呼:“谨受教!”

    下了讲台,见到杨慎带着师皓出现,刘轩挥手止住两人参拜,拉着他们坐到了课堂前排,刘轩坐在正中,早在此处的太尉和大将军领衔的一干武臣位于刘轩左侧,杨慎和师皓就在刘轩右侧两个空位上落座。

    “是为东瀛之事而来?稍待,听李博士讲完。”

    天子这么说了,杨慎二人也就安心下来听讲,见到一个年轻人上了讲台,很是好奇,听这头衔,该是太学的人。

    “李之,太学博士,王道社干将。”

    刘轩所说的王道社正是近年来联邦新出现的一股政治力量,说是新出现倒也有些不太准确,因为承袭于前汉的中华联邦一直以“内圣外王”之治为理想目标和执政理念,当年魏武郡王曹操该国号为“中华”,行君主立宪制后,一些新兴的政治派别就在两院的资政院和奉议会中产生,作为国策的“内圣外王”也就分成了两派,一派关注内政,也就是“圣治”,一派关注外事,也就是“王道”。所谓“王道”,其实就是“霸王道”,只不过在刘轩登基之前,联邦数十年衰颓,对内尚不能国富民安,这对外行霸王道自然也就无处可谈。

    听了天子的介绍,杨慎也来了兴趣,虽然作为文官之首的丞相天然属于关注内政的“圣治”,与主张对外强硬的“王道社”无太大关联,但是作为掌丞天子的丞相,也不可能真的对外一无所知,所以对于这位“王道社”干将的理论也是相当的有兴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李之人虽瘦弱,上台却来了这么一句,顿时让他的身影高大起来。

    “寰宇所及,华夏独踞东极,古往今来,三千年矣!今曰倚南洋而左右睨视,占中洲而上下求索,这衮衮凡尘,又怎能置于夷狄之蚀,而不归我华夏王化!”

    掷地有声,别说在场诸位博士、太学生和文官,就连彭茂邦和庞兴龙都放轻了呼吸,作为领导中华联邦数百万虎贲之士的太尉和大将军,此时心中不由得高叫一声好!这话说得太泥马好了!咱们武人就最欢迎你们这种好战文人,这是赤果果地宣称我中华要统治世界啊!虽然是大话,但这个志向,这个胸襟,可是一般文人拍马莫及的。

    “寰宇归华夏王化,此乃我中华天命!古有周制九服,今有华夏九服……”

    接着这话不仅让兴奋的武将们一愣,就是稳重的杨慎和师皓也是面面相觑,九服!?把周制九服的那一套扩至寰宇!?这家伙是认真的?

    所谓周制九服,是周时分封天下的制度,“方千里曰王畿”为中心,五百里为一等级,由内而外,依次是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共九服。所谓“蛮夷”,所谓“藩属”,都由此而来。最早“华夷之辩”,都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根基:我是世界中心,谁离我越远,谁的血脉就越不亲,而邦国也就越不开化。

    再听下去,大家明白了,李之这是在将天子刚才“外策”之言作着具体阐述,至少是将目标清晰勾勒出来了。

    就是这样的目标,让杨慎、师皓也瞠目结舌,心说学者果然牛掰,心有多大,嘴就有多大。而且一套套的,看上去挺美。

    这李之所说的“华夏九服”,还不是最终的理想形态,而是根据中华联邦现有态势而定,分作了根、本、延、泽、卫、藩、蛮、夷、镇九服。

    这九服被划分为“内三服”和“外六服”,内三服里,“根”是中华根本之地,也就是传承数千年的十三州之地;“本”则是中华联邦内只属于中华帝国的中央直属领地,也就是十三州之外的划州定郡之地,例如东北幽州之外的辽平二州,南洋吕宋这样的汉民久居之地,“根”、“本”乃是华夏核心利益所在,只要有这些在手,即使联邦不存,华夏仍有争雄制霸之力;“延”则是中华联邦内部那些加盟邦国。

    这内三服皆是隶属中华联邦所辖之地,属于“圣治”的地盘,“王道社”的重点在于外六服,外六服还分“近三服”和“远三服”。近三服里,“泽”是礼敬天朝,可以带着一同奔富贵,有可能加入联邦的国家,例如完全投靠联邦的阿拉伯联盟;“卫”和“藩”则是比这层次低一些,主要用来当作跟“远三服”缓冲之地的外域,比如未来肢解eu后的西亚诸国和布列塔尼亚在拉丁美洲的几个编号区。

    “远三服”就有些模糊了,“蛮”用来概括可以沟通,可以利用的外国,例如日后肢解eu的一些小国;“夷”则是视之为敌的外国,这不用说,现在的布列塔尼亚和eu都是属于这个“夷”的范围;“镇”则是……这个不好直白说,早先天竺那些土邦和不远的未来的澳大利亚,就属于这一类。

    总之,和鲁鲁修做的差不多,一定要彻底肢解掉eu和布列塔尼亚帝国,然后在建立以中华联邦为核心的华夏九服体系;以求最终达到使得外六服全部同化为内三服,华夏独据寰宇的目标。

    早先在城里中华联邦之前,从秦汉到中华帝国就有着一套基于九服的朝贡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