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末称雄-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再说现在,因为颍州城距离距离太和xian足有百余里,这二百人一大半又都是步卒,所以张世华他们赶到颍州城,估计怎么也要用一天半的时间。

    因为时间不短,行军路上又很无聊,为了打发时间,张世华自然和徐明盛五他们聊起了天。当然说是他们三个人聊天,其实大半时间都是张世华在和盛五聊,毕竟张世华和徐明早就相识了,双方底细也摸的差不多,实在没什么好聊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张世华对于盛五跟随的那位盛文郁盛大人也很好奇,毕竟盛文郁可是正儿八经的元蒙进士,要知道元蒙立国到现在一共也就举行了十二次科举考试(注1),汉蒙两族加起来也就不到一千名进士,又因为名额分配不均的问题,这一千名进士中汉人出身的进士,顶天也就是四百人,至于现在还活着的汉人进士那就更少了。

    而成为进士后,还扛着红旗反红旗的,估计现在只有盛文郁一个人了,所以张世华对于盛文郁的经历自然会充满好奇。毕竟论出身,盛家那绝对是正儿八经地主阶级;轮地位,盛家也是真正的上流人士,要知道盛文郁老爹盛添祥那可是zj都察院御史。

    一个官宦子弟还是统治阶级的进士,要闹革命造反,这不管在哪朝哪代那都是一件稀罕事。

    所以对于这样的稀罕事,张世华压抑不住内心的好奇,那完全也是正常的。

    而对于张世华有这样的好奇,盛五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因为有这样好奇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再说盛文郁盛大人,起兵造反的原因也并不是什么秘密,也实在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所以当张世华表露出这个好奇之后,盛五便也大大方方的将这件事告诉了张世华。

    而张世华听完盛五的讲述之后,也大致明白了盛文郁为什么要和一群农民军一起造反了。说白了还是和元蒙朝廷的民族歧视制度有关,我们都知道元朝有四等民制,这四等民中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元蒙人,而后便就是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在这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汉人和南人的区别了,虽然说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都是汉人,但是因为南宋和金国的原因,致使南北两方敌视长达百余年。虽说后来元蒙朝廷又重新统一的中华,但是在元蒙的统治者看来,北方人是属于金国遗民是北人,南方人是大宋遗民是南人,并不是属于同一个民族的。

    又因为南方人是抵抗元蒙朝廷时间最久,同时也是最后一个被征服的国家,所以一开始元蒙朝廷就看南方人特别不顺眼。再加上南方人口众多,还特别富有,元蒙统治者自然也会加重对南方地区的压迫剥削。

    但偏偏中国老百姓又从来都不是什么逆来顺受的绵羊,自从陈胜吴广喊了一嗓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抗的基因就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了中国老百姓的血脉深处,更何况还有刘邦老前辈这样一个成功的榜样,所以不管在哪朝哪代,咱中国就从来不缺敢挑战强权的勇士。

    所以元蒙朝廷对南方人不公平的对待和压迫,自然也使的南方人屡屡造反起兵反抗。最夸张的时候,南方老百姓在一年内起兵造反了四百多次,几乎天天都有造反。

    作者语:“元朝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简称元十六考)”而在至正十一年以前,则一共举行了十二次。
………………………………

第八十六章 谋划

    但南方老百姓越是反抗,元蒙朝廷对南方人就越是厌恶,对于南方地区的压迫也越发严重。发展到最后,元蒙朝廷和元蒙统治者是看到南方人就烦,受此牵连,以至于就连南方出身的进士官员也得不到元蒙朝廷的重视。

    而偏偏盛文郁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一开始盛文郁还想着要趁着年轻做出一番事业,可等到他好不容易考上进士后,却发现元蒙朝廷根本就愿意用他这样一个南人。

    在家闲了一年多,盛文郁也苦等了一年多,可是元蒙朝廷那边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心灰意冷之下,盛文郁就决定去外面游历一番,放松放松心情,随便还能涨涨见识。

    可令他想不到的是,在外面转了一大圈,所看的的这一切,却对他的三观,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冲击。他游走于南北,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黑暗,富人为富不仁,百姓卖儿卖女,朝廷政治**,到处皆是民不聊生的景象。

    这一切黑暗与腐朽,对于一个从小生活在光明和圣贤书中的盛文郁来讲,是那样的可怕与荒诞。他忽然发现,他在这个世界活了三十年,却对这个世界丝毫都不了解。他亲眼看到的这一切,和书中写的师长说的,完全都不一样。

    而这也无疑使这个男人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后来或许是因为读书人和青年人那种特有的责任心吧,他萌生了改变这个世界的想法。既然这个世界是黑暗的,那么我为什么不能让他再重新变成光明的呢。

    而之后也就不用再说了,他遇到了韩山童和刘福通,并因此投身到了反抗朝廷的白莲教中,成为了有元一代第一个投身农民军,反抗朝廷的朝廷进士。

    对于这样一个人,张世华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和评价他,但是不得不说,盛文郁的确是一个有责任和抱负的的读书人。他造反不像韩山童那样是为了皇帝美梦,也不想刘福通和杜遵道那样是因为个人恩怨。与他们相比盛文郁更像是后世的爱国知识分子,虽说他的民族意思还很朦胧,但是他想改变这个黑暗世界的行为和举动却让人佩服。

    一个吃喝不愁、生活无忧的官宦子弟,不但生出了改变这个黑暗社会的想法,并且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行动,那么不管他是否可以成功,但仅凭他这样一个出发点,他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所以张世华倒是越来越想见一见,这个有着传奇经历的盛大人了。

    ……

    临近傍晚时,众人赶到了颍州境内的一个镇子。

    到了那个镇子时,盛五便对着张世华和徐明道:“两位大人,天色也不早了,想继续赶路是不可能了,不如今晚就在这个镇子休息一晚,等到明日在出发吧。”

    对于盛五这个建议,张世华和徐明自然不会反对,于是他们一行二百人,便找到了镇子的里正,向他提出要在镇子里借宿一晚。

    而先不说里正是怎么样的,只说一下这个镇子的百姓们的反应。说实话,镇民的反应有些出乎张世华的预料,当张世华他们一行人打着红巾军的旗号,全副武装的赶到这个镇子时,镇子中的百姓并没有如张世华预想的那般露出惊慌和恐惧。

    当然夹道欢迎什么的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百姓看到他们都表现的很平静。而见此,张世华也不由的在心中感叹道:“看来现在的红巾军还是比较不错的,至少现在他们做得很不错。”

    不过随即张世华就在心里叹道:“就连一群刚刚起义的农民军,在军纪上都要比朝廷的官兵强,也怪不得元蒙朝廷会因此而灭国了。”

    而再说这清颍镇的里正,当他知道张世华他们要在这借宿一晚时,并没有显得为难,毕竟只是借宿一晚罢了,再说现在红巾军的军纪名声很不错,里正也不担心他们会在这为非作歹。

    一个多时辰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绝大多数的兵卒也都睡下了。

    但事事都有例外,比如张世华和徐明,他们就还没有睡下。张世华不睡,是想着明天见到刘福通时该说什么样的话,才能为张家为自己博取最大的好处,而徐明不睡,则是想着自己未来的前程会是怎么样的。

    谁实话,徐明虽然也算是白莲教的老人了,但是他对于白莲教起兵造反一事,其实并没有多大信心。这些年做白莲堂主,也不过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想着为自己和妻儿某一个衣食无忧的富贵生活罢了。

    所以当刘福通、杜遵道、盛文郁等人来到南方时,才会回和另外几名堂主联合反对刘福通他们。因为他徐明看得出来,刘福通几个人都不是什么甘于安稳的主。

    可是后来发生的一切也证明,他根本就阻止不了刘福通他们,甚至要不是他见风使舵转的快,估计现在连命都没了。但是虽然他保住了命,却也因此深深的得罪了刘福通他们,以至于自己虽然挂了一个白莲堂主的名头,却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一想到这,徐明也不禁叹了口气,但随即他便又想到:“这一次,或许将会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呢,总之不管怎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