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官兵之中也有不少有良知的人,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样一个粪池一样的兵营中,那些人就算想身上不沾翔,也做不到啊。
除了少数实在是不愿意同流合污的而离开的,剩下的那些也都被沾染,和那些兵痞一起开始同流合污了。毕竟底线这个东西,就像男人出gui时穿的裤子,一旦放下,就再也提不起来了。
也因此,县中的这群官兵战力那绝对是低的可怜。
这taihe县,说是有三百官兵,但是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官兵那都是影子兵,是百户官、县尉等人吃的空饷。也就是说整个县城所有官兵加起来也不过就是二百人,再除去那些老弱病残,整个县城青壮官兵也就是一百多人。
这个缺额,在咱们后世人听来那绝对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但是在古代,军官吃空饷那却是再普遍不过的潜规则。
举个例子吧,几年后朱元璋起兵造反,到了一个驿站,发现整个驿站中只有一个老卒,于是就开口问那老卒:“驿站中应该有半什兵卒才对,可为什么整个驿站就你一个兵卒?”
那老卒听到朱元璋这话,从怀里掏出了几个写着人名纸片,对着朱元璋道:“其他的兵卒都在这呢。”
由此也可见,元代军官喝兵血吃空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
所以县尉刘钱吃空饷喝兵血,在这个时代,根本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甚至他刘钱只吃了三成空饷,在现在那还算是有良心的,要知道这时候一些江南地区,不要说是吃三成空饷了,官兵人数能剩下三成那就不错了,要不然你以为上个月月底颍上官兵是怎么战败的。
不过吃空饷这个事情它毕竟是潜规则,虽然对这件事大部分官吏都是心知肚明,但是那些老百姓可不知道官兵们还有这样一个潜规则,毕竟朝廷一直都是按三百官兵的额度向百姓们征的税,要是让老百姓知道他们交上去的血汗钱,一大半都进了那群贪官的口袋,那百姓们不出乱子才怪。
所以当刘钱硬着头皮领命之后,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把县中的老百姓糊弄过去,毕竟老百姓又不是傻子,三百人和一百人的差距只要眼不瞎,那是个人就都能分辨的出来。
但这些军官们这么多年空饷也不是白吃的,对于这种问题早也不知遇到多少回了,自然也有了一整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不就是人数不够吗,这些当兵的家中又不是没其他男人了,临时让他们把自己家中的兄弟甚至父亲拉来凑个数,那不就成了吗,如果这样还凑不过,大街上不有的是闲汉流氓吗。
至于百姓们知不知道,管那么多干嘛。只要面子上好看,是那个样子,能向上面交差也就行了。至于那群泥腿子,只要人数满了,向上面交了差,谁还在乎那群泥腿子怎么看。
………………………………
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
在刘钱一个上午东拉西凑的忙活之下,刘钱总算是顺利的,将县中的官兵人数凑足了。
虽然这群人怎么看,怎么都像一群乌合之众,但是只要人数凑够了,其他的也就管不了这么多了。
再说只要这群人不说话,再给这群人换上一身兵服,糊弄一下不知兵的县尹he县中的老百姓,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过刘钱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上个月月底,颍shang县的县尉和手下的百户官也是这样做的,而后那名县尉便“壮烈殉国”了。却又不知道也这样做的刘钱,他的下场又会是什么?
下午未时初刻也就是后世一点钟,taihe县大街上,一群人数在三百人左右的官兵,在县尉刘钱以及三名百户官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声势十足的”出了县城的北门,向着北面的徐城镇进发了。
而在这群“声势十足”的县中官兵的队伍后,三个底层百姓打扮的前巡检司弓手,也在无人注意的情况下,悄悄的尾随在了这群官兵的队伍后,跟着这群官兵一起出了县城北门,去了县城北面的徐城镇。
李五他们三个悄悄的尾随在官兵队伍之后,一路上看着这群官兵的所作所为和行军队列,李五不禁一脸鄙夷的对着身旁的另外两人道:“大人曾对我说,县中官兵尽是乌合之众,只能欺男霸女而不堪大用,今日一见,我才方知大人的话是多么的正确。”
李五所说的大人自然就是张世华,和驴哥他们四人不同,李五他们私下称呼张世华,更愿意称张世华为大人,而不是少爷。
而再看一眼那对近三百人的官兵,也就知道李五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了。
光看这三百人,要不是他们人人身穿兵服,打着官兵的旗号,外人还真看不出来,这样的一群家伙竟然会是一群“官兵”。
怎么说呢,要是外人看这群官兵一眼,那么得到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军人的那种铁血气质,而是“乱”。是的这群“官兵”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乱,他们走在路上一点都没有整齐的感觉,看着这群官兵摆出的队列,李五甚至觉得,当初自己第一次上战场时,遇到的那群劫匪,在队列上都要比这群官兵整齐的多。
而且这群所谓的官兵不单是队列乱,人员也是杂乱无章。因为刘钱为凑人数在官兵中又加了两百人,而正因为加了这两百人,致使原本那一百人的官兵秩序也彻底被破坏。
要知道,军队在行进时,什长一定要和自己什中的九人在一起,而百夫长也一定要和自己统领的那一百名官兵在一起,因为只有这样,主帅在指挥军队时,才能如臂指使,而不会发生什么意外。而也只有这样,下面的士兵在作战时才会有主心骨,接到的命令清晰明确,士兵们与敌人作战,自然也不会感到慌乱。
但这群官兵的做法却完全没有遵循这一点,那些被用来凑数的人,根本就不懂该怎么行军作战。又因为他们有的是官兵的亲人,有的直接就是街上的闲汉无赖和所谓的帮派人员。在他们内部自然也根本不会有什长之类的人员指挥他们。
所以这群人在军队行进中,那些官兵们的亲人,自然会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而那群闲汉无赖和帮派人员,自然也是按照个人关系的亲疏来聚集、而他们这样,自然也将官兵们上下间的指挥全部破坏掉了。
以至于这群官兵在行进中,什长不知道自己什中的其他人在哪,百户官也分不清那些人是自己率领的士兵,而士兵们更是连自己的主官都找不到,跟不要说能清楚的听到上面的军令了。
而且更加可笑的是,足足三百名官兵,走在路上竟然连一名探路的先锋斥候都没派。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一支军队没有了斥候,就像一个人没有眼睛一样,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如果这时前面出现了一支劫匪,那么这群官兵根本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
当初张世华率领巡检司弓手第一次上阵,就将那群人数和自己相差不多的劫匪击溃,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张世华他们出现的很突然,那群劫匪根本来不及反应,就与养精蓄锐的巡检司弓手交上了手,所以才会败的这么惨。
因此,张世华每次带弓手行军出门,都会在前方布置一什或者是一排先锋做斥候。
但由此也可知,如果在前方也有一支养精蓄锐的“劫匪”的话,那么这群从头到尾,从内到外都乱哄哄的“官兵”,他们的下场比当初张世华剿灭的那群劫匪,绝对好不到那里去。
但是前面会出现劫匪吗?
如果让刘钱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刘钱一定会认为问这个问题的人疯了。开什么玩笑,自己带着的可是一群官兵,那个劫匪有胆量袭击一群官兵,毕竟袭击官兵那可是造反,朝廷对于劫匪或许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对于造反者,那可是一点都不会手下留情。
上个月月初,白莲教在hebei聚众造反,结果那首先作乱的三千人,包括他们的家人都被朝廷明刑正典,朝廷对于造反者那可是一点都不会留情的,所以谁敢造反袭击他们。
至于月底再颍上发生的事,在刘钱看来,那是官兵主动打的劫匪,所以才会造成那样的后果。而自己又不是去剿匪,只是去镇压抗税的暴民,这两件事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至于那群暴民会不会也和颍上的劫匪一样,为自保而袭击他们。刘钱觉得这件事是完全没可能的,毕竟百姓和劫匪不一样,劫匪没有家人,想走就能走,想逃就能逃,但老百姓可不一样了,他们的家就在那,家人也在那,就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