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肆,此乃是彭大元帅,你安敢如此!”听到此人这话,披甲携盾的朱元璋不等身前彭大发话,提着大盾一下子便也不由将此人砸倒在地。
“你……你好胆。”见朱元璋此举,那将官身后的一众兵卒自也不由迎了上去,隐隐的将朱元璋他们包围。
就这般,一瞬间局面却也不由到了剑拔弩张之时。
而在这个时候,彭大也终不由从人群之中站了出来。
“哈哈,你们好大的狗胆,竟然敢阻拦我彭大。我彭大连元蒙鞑子的丞相尚且不畏惧,你们这些人难道还要阻挡我求人吗!还不快快给我让开道路,否则我定要汝等好看!”
不得不说,参加过徐州保卫战,抵挡过脱脱大军的彭大,对于孙德崖手下这些个士卒来讲,的确是莫大的传奇。
所在彭大说出这话之后,这守门的百余兵卒,也不由为其闪开了道路。
而见此,朱元璋还有郭天保等人,自然也是在第一时间便冲进了孙德崖的元帅府中。
不过此时的孙德崖却并没有在府中。显然孙德崖已经知道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请了彭大当救兵。
所以在没有底气和彭大决裂,也没有信心可以阻挡彭大救人以后,孙德崖干脆就不准备在阻拦了。
故而在冲进孙德崖的府中之后,朱元璋等人也不由将满身是伤的郭子兴从柴房之中救了出来。
“走,回去,我要召集兵马,我要宰了孙德崖的小人。”郭子兴此时被朱元璋等人搀扶着,浑身是血的他,眼中也不由被仇恨所充斥。
不过听到他这话,彭大却是长叹了一声摇了摇头。
“郭兄弟,以后小心些吧。还有元蒙朝廷的哪位工部尚书大人,已经快带着兵马杀来了。所以现在这个时候,我们都不想在看到内乱发生了。郭兄弟,咱们现在要以大局为重,不是吗?”
彭大这般说着,但其中的意思谁都能听的懂。那就是一切显然都已经到此为止了。
元蒙朝廷的大军要杀来了,所以为了自保和名声,彭大救出了郭子兴,而孙德崖也默许了彭大这样的行为。
所以接下来,无论是彭大也好,孙德崖、赵均用等人也罢,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们都是不准许在出现内乱的。
所以如果郭子兴还想要在这个时候报仇的话,这些人也绝对不介意在战前,先将郭子兴这个不安定分子给解决了。
故而在听到彭大叹着气说出这样一番话之后,郭子兴深深盯着他。然后便也不由低下了头,在两个儿子的搀扶下,离开了孙府。而跟着他们一起离开的,自然也有朱元璋。
不过在朱元璋从彭大身旁经过的时候,彭大想着他方才的所作所为,却也不由赞赏的拍了拍朱元璋的肩膀,“不错,郭兄弟他,到真的找到了一个好女婿。”
说着,彭大便也不由大笑离开,只留下了朱元璋一个人,待在原地。
…………………………
ps:这一章的内容乃是作者根据朱元璋投身义军第一年,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写的不怎么好,请大家见谅。还有在这里,也不由跟大家说一下有关朱元璋相貌的问题。
反正一直以来,在民间,朱元璋的相貌一直都是老百姓所吐槽的焦点。一些个文学作品中,甚至把朱元璋丑化为了一个下巴奇长、耳朵肥大、满脸麻点的丑陋、猥琐男人。但朱元璋之所以被形容成如此模样,其实更多的乃是清朝统治者的恶意丑化,他的真的相貌其实并非如此。
想一想就知道,朱元璋投身义军不足三个月,郭子兴就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要知道,马皇后虽然是郭子兴的养女,但马皇后的父亲却和郭子兴是生死之交。
所以,单凭这一点,郭子兴就绝不可能将当时的马皇后嫁给丑的跟鬼一样的男人。别忘了,当时的朱元璋还只不过是郭子兴帐下的一员小卒,如果这家伙真是一个丑b,郭子兴发了疯,宁肯让人家戳他脊梁骨,也要拿自己生死兄弟唯一的一个女儿的一生幸福来笼络这个看着好像有本事的小卒。
这根本就不符合逻辑吗。
所以真实历史上的朱元璋绝不会是一个长得跟鬼一样的丑b。毕竟古代的时候,以貌取人可是很严重的,如果朱元璋真的像一个夜叉,郭子兴估计都不会搭理他。所以用反向思维一推,我也不由觉得朱元璋应该是一个长得有些小帅的人才对,要不然解释不通郭子兴嫁女儿这个问题。
………………………………
第三百二十四章 官升平章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至正十二年冬十一月初四,这一天停留在中兴路足有一个多月的黑衣军大军也在张世华的率领之下,正式班师。
不过和张世华提前安排的一样,虽然说张世华带着大部队正式折返。但是郭羽和白希这两个万户,却依旧留守在了中兴路。其中郭羽为主将,白希为副将,两人携手为张世华镇守南方。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郭羽帐下那数千精骑自然不可能全部留下。张世华只是给郭羽留下了一千精骑并又调配给了他七千步卒,这样再加上白希麾下的六千兵马。
他们两人麾下的全部兵马便也不由达到了一万四千余人,这样的兵力镇守南部防线,却也是足够了。
但即便是如此,在收编了大批的官兵降卒和为数众多的豪杰之后,张世华返程时,麾下的全部士卒竟然还足有四万八千余人。
不过这其中两万两千人都是官兵降卒和闻名前来投奔的豪杰。所以论真正的战力,自然是比不过张世华南下的时候的。
所以在回去之后,张世华便也准备让这些人再度回炉训练一遍。
毕竟这些人现在连黑衣军的旗号还看不懂,除了充个人数装个样子之外,根本就无法与黑衣军协同作战。
而且,像这些人本身也有很大的缺点,比如官兵降卒中的山头林立,大多数官兵降卒只认他们的将领而不认他张世华;前来投奔的豪杰,江湖匪气太重,重义气而轻军规。
像这类现象,在张世华的军中绝对都是不准许出现的。
从一开始,在招兵买马的问题上,张世华奉行的便就是宁缺毋滥的原则。这就像他头前说的那样,他宁肯不要这些闻名前来投奔的豪杰和大批归降了的官兵士卒,也要保证麾下士卒的质量。
毕竟在冷兵器时代,即便是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决战。在通讯不发达、指挥能力低下的元末时期。真正能决定战争胜负的,其实便就是那十万大军中,勇猛善战悍不畏死的一小撮人而已。
至于余下的人,说白了其实就是呐喊助威、装装样子的。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元蒙才那么一点点人口,却最后一举征服了大半个文明世界的根本原因。在冷兵器时代,三十个敢拼敢杀、号令统一的汉子,正面击败三百混乱不堪没有统一指挥的杂兵,那绝对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当然,即便张世华采用了很多后世的办法来练兵。
但实话实说,张世华麾下的黑衣军中,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敢上刀山下火海与敌人拼杀的士卒,在全军之中占的比例依旧很少。说句难听的,像这样的人,即便是在黑衣军中估计也不足十分之一。
毕竟在这个民智未开、思想尚未解放、高级知识分子都普遍目光短浅的社会之中,想把士兵训练成后世新h国建国时期,那样喝冰雪啃窝头、零下几十度的天气下,趴在雪堆利,宁可成排成排、成连成连的冻死,也绝不离开自己伏击岗位半步的爱国战士,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不说大话,如果张世华手底下真有这样一心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战的战士,给张世华三万人,张世华就能一口气杀到元大都灭了他大元天子。给他十万这样的战士,张世华就能带兵打到地中海去。
所以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训练士卒,走精兵路线那才是真理。
后世有人说,自从坦克飞机出现后,人海战术,就被历史淘汰了。但在张世华看来,早在人类开始战争的那一天,像人海战术这种害数倍于利的战术,就已经该被扫进垃圾堆了。
既然一个民族有了国家体制、有了统治阶级、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政权,那么这个政权就必须要有一支脱产的军队,来保护自己的民族、国家和政权。
所以,中国一千年才出一个的平民皇帝朱元璋虽然是一个传奇般的伟人。但他继承元朝,自行发展的军户制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