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七世纪以后出现的**,是对社会不公正的反动。这种不公正跟文明本身一样自古有之。基督教也好、**以前的别的宗教也好,在理论上都是谴责社会的不公正的。然而在这
一点上,不管是哪种宗教的理论都还没付诸实践。**批判所有宗教,的确是得当的。但因**过分集中力量消灭社会的不公正面陷入了基督教所惯有的不宽容性和所有犹太系宗教所特有的排他性。
**有改变全人类宗教信仰的使命。这种信仰是从基督
361
展望二十一世纪
教那里继承下来的。当然并不是只有基督教和**才具有这种传道的性质。伊斯兰教、佛教,还有对科学进步的信仰,都是具有同样使命感的传道性宗教。
池田我想与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相比,新宗教即对科学进步的信仰、国家主义、**等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旧宗教都是把控制人的**,限制自我作为基调;相反,新宗
教的性质是解放**,作为满足**的手段而产生或利用的。我认为这些新宗教所面临的问题的本质就存在于这种基本性质之中。
汤因比您说得很对。所以我感到新宗教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发源于近代西欧的现代文明在全世界的普及,使人类社会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了一个整体。谁都知道,现代不管哪个宗教都满足不了这种发展的需要。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人类未来的宗教究竟是怎样的宗教
这个未来的宗教不一定是一个全新的宗教。也可以设想是一个采取新形式的旧宗教。但是这样的旧宗教即或采取了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形式而复兴起来,恐怕也要彻底改变形态,而变得而
且皆非了。因为现代人的各种生活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产生并支持新文明的未来的宗教,必须赋予人类明辨和克服严重危胁人类生存的各种罪恶力量。这些罪恶当
………………………………
第37节
中最可怕的是那些从人类历史中沿袭下来的陈旧东西。这就是和生命本身具有同样古老历史的贪欲,以及和文明具有同样古老历史的战争和社会的不公正。还有和这些几乎同样可怕的新罪恶,这就是人为满足自己的**,应用科学和技术所造成的人为的环境。
池田您说得非常对,产生和支持新文明的宗教必须跟各种罪恶作斗争。这些罪恶可以分为与生命相牵连的贪欲,与文明相牵连的战争及社会差别、人为的环境。这跟我想的也是一致的。
362
第三编第二章宗教的作用
贪欲是产生于人们内部的东西。战争和社会的差别等是产生于人对人即社会领域内的东西。环境破坏是产生于人对自然的关系。自己一社会环境这三个范畴,佛法是用“三世间”这个词加
以说明的。
人对自己的关系中产生的多样性叫“五阴世间”。人对别人或对社会的关系中产生的复杂性叫“众生世间”。人对自然的关系中产生的复杂性叫“国土世间。这里所说的“世间¨是“差别、多样性”的意思。而“世间”对生命存在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其中不论哪一方面的现象,都和另外两个方面关联着。总之,我相信要使这三者关系正常化,必须尽最大的努力。为此,每一个人大概都要进行自己生命内部的变革。一种宗教能作到这一点,才有希望成为未来真正的宗教。
3向多种教的回归
池田西方宗教和东方宗教,也就是博士所说的犹太系宗教和印度系宗教,它们之间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势力强大,不容许对别的宗教诸神进行妥协。比如改信基督教时,必须彻底放弃过去的信仰,绝对地皈依于新的唯一的神。我想以前这个宗教的存在方式是决定欧洲文明发展史特征的因素之一。
汤因比佛教在传道这点上跟基督教、伊斯兰教很类似,但对传道地区的影响则不同。佛教在印度和东亚,对其传人以前的宗教、哲学并不排斥,而是同他们共存。因此佛教的传人并没有中断
当地文化的发展。然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传播的地区却出现过文化的中断。如印度西部地区,或伊斯兰教成功地取得立足点时的印度次大陆,都有类似情况。但是在印度尼西亚,因为那里印度教
展望二十一世纪
和佛教的传统根深蒂固,伊斯兰教也不得不同它妥协。
印度和亚洲东部受到近代西欧侵略者所带来的新犹太系宗教的冲击时只限于这时文化发展之所以严重中断,理由就在这里。所谓新犹太系宗教就是上述科学信仰、**,还有国家主义等d它们采取了脱离基督教的形式,各个都带有基督教的狂热信奉的特点。这样,国家主义也就控制丁印度和亚洲东部。
如前所述,它是基督教以前时代希腊、罗马人对地方共同体群体力量的信仰在西欧的翻版。但是由于这种国家主义过去是在基督教的土壤中复活的,结果跟**和科学信仰一样,被注人了基督教式的狂热信奉,因西调子更高。
池田在东方,文化中断是由于受西方的影响,但支撑文化的基础一直不变,所以不存在本质上的转换同题。然而在西方,是文化、文明的基础本身发生了变革。就是说,由于宗教本身的更替
而引起文化上的大变革。
汤因比在西方,文化上的大变革是在两个不同时期,分两个阶段进行的。这两个阶段以外来宗教的冲击西划分的。第一阶段,只是西方改信基督教的时期。第二阶段是基督教被三个脱离它的西欧宗教所替代的时期,这并不是由任何外来冲击而产生的。
基督教被三个离脱它的宗教所代替,如同以前改信为基督教一样是根本性的变化。但是这完全是内部的变革。
跟改信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后的旧大陆最西部的各种文化相反,印度和亚洲东部的各种文化,在从西方传人脱离基督教的那些宗教以前,地位很巩固。所以,一方面有印度、亚洲东部的文化,另一方面有近代西欧文化,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来源于各自宗教在性质上的区别。我的看法跟您刚才的说法是一致的。
池田西方是一神教、东方是多神教这个区别很大。
一神教有非常强的意志要把一切都归结于一个绝对的神。由于这
364
第三编第一章宗教的作用
种意志决定着社会和文明,所以这里表现出鲜明的普遍的统一性。
只从这一点来说,吸收其他因素就很困难。转变方式也只能是要么胜利,要么失败,要么全是,要么全非。西方历史的转变由这种根基转变而引起的原因就在这里。
相反,在多神教的社会里,由于原来就承认多种价值的存在,所以对外来文化和思想也具有宽容性。因此不必改变根基就可以把外来的东西全都吸收进来。就是说,它具有这祥一种倾向:不管接受什么外来的东西,都能保持住自己基本东西不变而继续存在。
汤因比犹太系宗教把宇宙内部存在的神性的因素,都归结到超宇宙的独一五二的全能创世神。这种对神性的规定,就从自然也包括人性的自然夺走了它的神圣的性质。相反,在
受到近代西欧冲击以前的印度和亚洲东部,认为整个宇宙包括其中的一切人以外的自然以及人本身都具有神性。因而人也是神圣的并且是尊严的。这就控制了人对自己以外的自然施加淫威及满足私欲的冲动。
印度和亚洲东部,是属于多神教的。它和一神教的情况形成对照。从多神教的观点看,神性存在于宇宙之中,并布满宇宙。按一神教的观点,神性是离开宇宙,存在于宇宙之外的。就是说,神性是超绝的存在。
然而在改信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前的旧大陆最西部地区和美洲两大陆,所有土著文化,跟受近代西欧冲击以前的印度和亚洲东部的文化是同类的中美文化、秘鲁文化、苏美尔文化、希腊和岁马文化、埃及文化等是如此,转为一神教以前的以色列人的迦南文化,也是如此。不管那个地区,犹太文化的前期,当时的宗教都是多神教,而不是一神教。就是说,现在信仰犹太一神教的各宗教信徒,脱离犹太系宗教的基督教而改信其他宗教的信徒,过去都是信仰多神教的。这个历史事实表明,今日,当人们开始认识到,一神
365
展望二十一世纪
教由于缺乏对自然的崇拜而带来坏影响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