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幼儿老师闯异界-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夕说:“那么很好,你们准备好东西,就过来吧。”

    。。。。。。

    这时候,玉器大匠车里带着人和两块镜头走了过来:

    “上人,我们依着您的说教,粗粗磨制两块镜头,请您先过过目,怕做了不合适的话,耽误了时间。”

    林夕想着,这个玉器大匠车里倒是很懂得研发的这种特点,点点头,取过两块镜头。

    果然见这镜头一块大约有两寸直径,是个凸透镜,弧度似乎是比小的凹透镜要小一些。

    另一个凹透镜,直径大约一寸左右,一面是平的,另一面凹进去,林夕觉得,应该凹进去不小。

    先拿起大的凸透镜,林夕用手拿着,从中心平视的位置的上端,直线往下移动,然后看到,舱壁内一条横木,在上下的移动中,略略发生了弯曲。

    林夕拿给玉器大匠车里看:“你看,拿着镜头,上下移动,横的线,如果发生弯曲,就是不好的。左右移动弯曲,若是树的线发生移动弯曲,就是不好的。”

    玉器大匠车里看了看,手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来移动去,过了好一会,似乎明白了:“上人指教的是,我还觉得自己制作天衣无缝、白璧无瑕呢,如此一观,则错漏皆现。”

    林夕说:“不过过于苛责,你们并无经验,慢慢先掌握了,再深入探索就是了。”

    玉器大匠车里躬身施礼:“谢过上人。”

    林夕又看了看凹透镜,果然也有一些弯曲。

    然后,林夕用左手举着凸透镜,右手拿着凹透镜,然后前后移动,大约在一尺半前后的位置,林夕看到了放大效应,并且是正像。

    【注:

    望远镜看远处的人或者物体,如果在目镜中是上下左右颠倒的,就是负像,如果是正常的,就是正像。

    通常开普勒望远镜两片都是凸透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凸透镜形式,目镜组也是凸透镜形式。

    这种望远镜成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但视场可以设计的较大,

    最早由德国科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于1611年发明。

    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

    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伽利略望远镜:物镜是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发散透镜的望远镜。

    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

    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

    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把两个放大倍数不高的伽利略望远镜并列一起、中间用一个螺栓钮可以同时调节其清晰程度的装置,称为“观剧镜”,这种望远镜的视觉体验比单筒望远镜要好。

    真正从制造角度来讲,两片凸透镜要远比一片凹透镜容易得多。

    林夕因为紧急制作,必须用最快的速度,产生可用的结果,所以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伽利略望远镜。】

    林夕让玉器大匠车里到自己的眼睛位置,来看。

    玉器大匠车里眼睛移动过来以后,猛然向后倒了一下,这才惊讶地抬头看着林夕:

    “上人,您这是——巫术?”

    唐翰林登时来气了:“车里,上人在此,休得胡言,真的要是,也是神术。”

    玉器大匠车里连忙呸呸呸了几声,佯装打了一下自己的嘴:“上人恕罪,上人恕罪,小可过于惊讶,胡言乱语。”

    林夕说:“好了,就这样,你看到了把,如果前后移动,就能看的很远。这就是望远镜,不是神术,不过是神授神启,神道天地所运行的规则,被发现并且妥善利用罢了。

    回去把凹透镜,也做一个同样弧度的凸透镜,那个可以看的更远,不过就是上下左右是颠倒的。看远处用得着。”

    玉器大匠车里连忙称是。
………………………………

第60章 59。科技魔法——邀天之幸冷光电板

    林夕对玉器大匠车里说:

    “看,你已经能够基本掌握其中的关窍了吧。”

    玉器大匠车里说:“上人之神妙,职下不能揣测,不过,现在制作望远镜,想来也不很困难。上人方才吩咐已经非常详尽,我们一个时辰内就能完成一具。职部现在告退。”

    林夕说:“很好,辛苦你们了,等到明天上午,如果有机会,你们抽空休息吧,记住个人的功劳。”

    玉器大匠车里说:“谢上人体恤。”

    。。。。。。

    不一会,宋庆带着人,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宋庆一边一样一样地摆放,一边对照清单,一边打钩:

    “第一件,圆口琉璃盏,这是慧娘带来;

    第二件,上好的倭铅研磨成细粉共二钱;纯净的硫磺砸碎约两钱。

    第三件,银板一块,能够覆盖琉璃盏,上人请看,比琉璃盏阔两寸有余;

    一个小铜的座子,把银板放上去,嗯,现在放好了。

    下面堆上精炭,这里是精炭5斤;

    着火,这个稍微等一会;

    略略从精炭的底下,用皮搋子唧筒鼓风,这是皮搋子唧筒,鼓风稍歇一会。

    磨制一些银子的细粉,刮扫下来,准备好一两钱,这里是两钱,先研磨完成以后,专门用黄金药舂再舂过。

    在准备一块一毫厚薄,长宽各一尺的铜板,需要打磨两面光净,这是铜板,已经打磨光彩;

    准备一些极好的熟桐油,这是一罐。

    好了,都齐了,请上人指示。”

    。。。。。。

    林夕把铜底座放好,然后把倭铅细粉和硫磺细粉各放了一半,装进琉璃盏,接着把银板扣在琉璃盏上,然后大力晃动琉璃盏,直到里面倭铅粉和硫磺粉基本混合起来。

    然后把琉璃盏和银板倒过来,琉璃盏在上,琉璃盏和银板在下,银板放在铜底座上面。

    接着林夕把琉璃盏压在银板上,左右各旋转了起圈。

    然后觉得似乎压力还是不够,就对宋庆说:“放个东西,压在上面,压紧一些。”

    宋庆说:“我的手来压吧。”

    唐翰林立刻说:“宋庆,上人如何吩咐,就如何做。”

    宋庆立刻点头:“哦,上人恕罪,宋庆知错了。”

    宋庆找了找,没有找到合适的东西,就说:“上人,我去将作监取一块铁砧板。”

    林夕说:“很好,再取一个炭盆过来。”

    宋庆取来一个炭盆和铁砧板,这个炭盆是有三足的鼎状,林夕把铜底座和银板及琉璃盏端进炭盆,然后让宋庆把铁砧板调整位置,压在琉璃盏上,直到银板微微翘了起来。

    林夕说:“把精炭放进炭盆,点火用皮搋子唧筒吹里面。”

    宋庆用火折子吹着了一块精炭,然后把精炭放进炭盆,接着宋敖兴拿着皮搋子唧筒的长嘴,而宋庆掀动皮搋子的两只握把,一拉一夹,鼓起风来。

    一个字左右(约两三分钟),精炭一片红火,又过了两三个字,铜底座隐隐发红发光,银板在琉璃盏里面的很快发黑(注:硫化银),再过了两三个字,硫磺开始升华,不一会,逐渐出现一些白色、淡黄的斑点粉末(注:硫化锌,可能混杂银离子)。

    又过了一会,银板外面的部分,也差不多微微发红,琉璃盏里面的硫磺升华,渐渐淡了。

    再过了差不多两三个字,林夕让宋庆停了手,宋庆已经是满身大汗,停了手,就立刻跑出船舱,他的胳膊其实已经抽筋有一会了。

    林夕接着把一尺长的铜板拿起来,用木夹子夹着,放到炭盆上烘烤移动。

    烘烤了一会,林夕把手指头碰了碰铜板,似乎觉得差不多了;

    林夕取过一个刷子,沾上桐油,在一尺长的铜板上涂抹起来,但是仅仅是涂抹了很薄的一层,接着递给宋敖兴,让宋敖兴拿着夹子,在炭火上轻轻移动。

    足足将近一刻,宋敖兴把铜板递到林夕面前,林夕嗅了嗅气味,然后用手指又触碰了一下桐油的漆膜,发现已经没有触痕,对宋敖兴点点头,对慧娘说:“你来拿着铜板。熬兴,你和唐翰林一起把铁砧板抬起来。”

    宋敖兴和唐翰林把铁砧板抬了起来,然后放在一边,铁砧板已经不很热,但是琉璃盏还是相当热。

    林夕用手指碰了碰琉璃盏,觉得高热已经过去了,于是取过两块手巾,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