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如果大家看惯的话,也许会发现,这种阅读,其实体验元素和头脑中的画面感,更带节奏。
尝试去读读戏曲,往往戏文更少,如果适应了,丝毫无损于其品质,诗词歌赋,更是如此。
好吧,我其实想说,文学创作本身就很多元。
各位看惯就当常常不常见的小吃吧。
七,科技进步和金手指:
小说让人感兴趣,一定是与既有的认知有熟悉的东西;
小说想让人兴奋,一定是有新鲜或者未知或者与众不同——但是又是心理有所期待,希望实现——希望带入的东西。
本文是这样,不是希望用一步步的科技进步来构造故事的发展,这样引起打脸的乐趣。
因为既有的科学技术与智慧的发展,在当时环境与时代中,会有可能的资源限制和发展的驱动。
我们尝试让人物在拥有人设、性情、认知、思维模式与环境因素影响下,发生最为可能的独自发展,我认为这是更有意思的,更有意义的东西。
八,用心而已:
说了这么多,是为了表示:
第一,笔者不敢说文字好,故事精妙,但是勉强自以为还是用了一点心,不太水;
第二,符号系统,也就是文字、语言,会强烈地影响和传承人的思维。
第三,这里没有厚看中文,鄙视西文的意思,尽管中文中也有字形,可以用作拼音,但是没有很好地衍生出代数系统,阿拉伯数字也大大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这也是事实。
第四,据说列宁曾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注:《列宁选集》第4卷,第348页),我个人认为非常正确,也是最有意义的知识观念。
这个过程中,有些知识,或者知识体系,符号体系,等等,都有效率或者效能问题。
但是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人而言,生命长度、学习能力、记忆能力甚至感知差异,都会强烈地影响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效能。
。。。。。。
………………………………
第54章 53。科技魔法——伏打电池堆
林夕叫来将作监的若干人和材料,第一个想做的,就是无线电报机,没有通讯手段,玄义卫要想胜过伪元,那是痴心妄想。
电报机至少需要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是电池,或者手摇发电机,但是为了接收端稳定工作,电池仍然是必要的。
第二部分是发射机,好在现在没有电磁污染,只要振荡线圈功率大一点,发射短期来说,应该还可以凑活。
发射机和接收机都需要的是天线;
发射机还需要用弹簧和紫铜,制作发报按钮。
第三部分是接收机,接收机需要将无线电载波,检波出来,这就需要检波二极管,或者用矿石检波。
林夕一想,头都有点大了,不过,时不我待,他拿出纸张,开始边写边画,一边自己还念念叨叨:
“电池,可选类型?
第一种,伏打电池,所需要原料,圆铜片(金属Cu),园锌片(金属Zn),纸片,精盐的盐水(就是氯化钠NaCl),这个应该最容易实现,需要较高的电压,低电压没法驱动不带放大器的无线电振荡器。。。。。。”
这时候,女将作的米三妹大着胆子说:“上人,您说的我们完全听不懂,你能不能慢一些,让我们大致能明白些,这样我们一会做东西,至少比较顺利一些。”
林夕蓦然回首:“米三妹?”
米三妹红着脸说:“谢上人还记得民女。”
林夕不仅莞尔:
“无需多礼,在格物致知的道路上,人人都能蒙上天的赐福,
在我们那里,格物致知后来被称为科学,分科教学和学习的意思。
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思,就是通过观察、研究,并且可重复的可靠的理论,当然,也有一些糟粕,只要存在利益集团,他们就会做这些事情。”
米三妹和宋敖兴、宋庆都愕然,不知道该怎么做。
林夕笑了笑,轻松地说:
“圣人的子弟,应当追求真理,胜过谎言,有能力维护团体、种群的生存,而不是陷于挣扎之中。
好了,今天说这些,你们收到就是收到,收不到,今后慢慢体会吧。
我现在边画边说,另外也需要请教你们怎么做。
嗯,只有你们三个可不行,木匠大匠、铜铁的大匠、油漆大匠、金器大匠、火工、火药、书记、绘画等等各样大匠,都拢过来,咱们时间太紧,必须马上出东西。”
宋敖兴边说:“如此内舱就不够了。”
宋庆说:“各样只要一个的话,应该是够的。”
米三妹什么话也没说,直接跑出去,不一会,带着一群人过来:“上人,铜匠、铁匠、金匠、木匠、绳匠、油漆匠、火工、火药匠、画工、厨头、书记,还带了两个书童。”
林夕点点头,夸奖道:“米三妹很好,行动力,很重要,你们要放下过去那些不好的繁文缛节和谨小慎微,我们的谨小慎微内应该用在安全上,而不是人事关系上的勾心斗角。”
林夕看看厨头,想起来了:“对了,我用的鸡鸭鹅的尾翎,拿来给每个人一支,不够的,厨头去继续拔一些来。画工找些木板,找些煮熟的大米粒,把麻纸上下两边,黏在之上,可以用尾翎笔蘸墨汁,画细线条,对,你们叫做铁线篆。”
【注:铁线篆为小篆书体之一,由秦代《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玉筯书风中脱出。其书写方法与玉篆的书写方法基本相同,因笔画纤细如线刚劲如铁而得名。此篆书用笔圆活,细硬似铁,划一首尾如线。宋代主要是宋体和瘦金体等字体,笔画都比较肥厚变化,不像铅笔、钢笔、圆珠笔始终如一,但是铁线篆用毛笔写,需要很好的控制,会严重影响书写和绘画的速度。林夕为了让大家迅速建立概念,故而用铁线篆的特征来强调和区别这之间的差别。】
林夕指导着米三妹,如何将一块一尺半见方的木板,覆盖上一张纸,然后把纸超长的一部分,在木板的边沿上,弯折了一下,然后,又把纸拿起来,在折缝处,横着压实,压平,然后,翻过纸张,用左手按着纸张一处折线,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抓起纸张的一角,向左手的右后侧移动,让准备裁下来的纸张掀起一角,在折缝处,形成一个撕拉点,然后左手拇指按压住撕拉点,另外四指按住被裁的纸张处,然后右手拇指和食指拉住折纸的边角,展开另外的三只手指,松松地压住翻卷起来的裁纸,保持住让撕拉点,逐渐撕开,称为一条撕拉切迹,在撕拉接近终点的时候,林夕左手的大拇指跟随者切线,滑了过来,纸张被撕开。
把被裁下的纸张,放在案几上,林夕取过几个煮熟的大米粒子,分别在木板上边沿左、中、右,三处,各自按下一粒米粒子,把剩下的三颗,分别按下在下边沿的左侧和右侧,然后用布擦了一下手指,把纸张对齐,覆盖。
做完了这些,把木板和纸张,对着大家举起来,循环展示了一圈。
这个动作很简单,难得是听懂这个意思,而边听边看,边学习,就简单的多。
米三妹首先自己照着做了一遍,然后就帮着其他人这么做。
林夕在纸张的右下角,画了一个方框,里面写上“简易伏打堆叠电池结构图”。
林夕说:
“我们首先要做一个电池,这个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电,是一样的东西。”
【注:繁体字里面電字,上面是一个雨字头,下面是一个电,通常指闪电。】
小小的船舱里面,大家低低声音的惊呼起来。
林夕在大家惊呼一会儿以后,接着说:
“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力量,但是我们首先要能够抓住他、运用它,进而了解它,更深入地了解和运用电的力量。而电池就是一个最好,也最方便的开始。”
林夕在自己的这张纸上,用爆炸透视图画法,画上靠右侧半部分,左面一块小木板,长条形竖着的——注明:左侧板;
然后中间画了一块小木板,也是长条形竖着的——注明:后立板;
然后右侧一块小木板,长条形竖着的——注明:右侧板;
接着底部一块小方木板,上面也用了一块小方木板。
接着,有很仔细地在左右两块木板——也就是左右侧板,靠上的边缘处内侧,画了一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