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才方正的通话自然是落到了中年人耳朵里,中年人也确认了方正在野外晃荡一个月的事情不是吹出来的,不由的问道:“小兄弟,我们过两天……”
“咳咳……”少女不合时宜的咳嗽了一下,打断了中年人的话,小脸一脸阴沉的样子,很显然是不想让中年人再接着谈下去。
轻咳一声后,少女就继续靠在椅子上,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仿佛刚才打断谈话的不是她一般。
这个打断来的太简单粗暴了,连方正都能看得出来,更别提中年人了。
有些歉意的看了方正一眼,中年人正欲开口,方正挠了挠头,一副青涩的样子,很是不好意思的说道:“我这几天都有安排,准备去其他地方旅游……”
这场景,仿佛就是他打断了中年人的话一般。
中年人一愣,有些赞赏的看了方正一眼,能滴水不漏的转换话题,还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本事啊。
“那就可惜了。”中年人一副遗憾的样子,心中却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怕方正追问过两天干什么。
其实中年人也是有安排的,除了买一些东西外,他和几个好友约好,去附近自驾游,邀请方正也是突然起来的心思,不过这心思在女儿打断都就直接变淡了。
毕竟这种组团自驾游的事情,还是熟人之间比较合适,突兀的加进来一个陌生人,大家肯定会不自在的。
接下来的路程,倒是比较沉闷,有刚才的事情发生,想再聊起来,就有些尴尬了。
刻意的找话题聊天,太累,还不如不说话呢。
方正闭着眼睛,靠在椅子上假寐,车里也一直保持着安静的氛围。
半个多小时后,车到了镇子上,在马路边停了下来。
刚才还在假寐的方正,也适逢其会的“醒”了过来,看到外面有些多的人潮,故意的“咦”了一声,随后主动的推开了车门,拎着自己的大包走了下去,临走前还不忘道谢:“谢咯,有缘再见。”
中年人也友好的摆了摆手,唯有少女还是一副冷淡的样子。
背着大背包,方正优哉游哉的在街道上逛着。
至于对方的名字,方正和中年人都没有问,本就萍水相逢,以后一辈子也未必能够再见面,又何必追根问底?
。。。
………………………………
第4章 生财无门
七月的天,热似火炉,尤其是午后两三点的时候,
即便是再喧闹的蝉,也慵懒的趴在树叶的荫凉下,偶尔发出几声噪音示意自己的存在。
而偏偏,在镇上的主街道上,到处都是遮阳的棚子,下面则摆放了各种各样的东西。铜器、玛瑙、玉石、木头、药材、手串。。。。
当然,街道上现在并没有太多人,就连摊主大多数也都把摊位用布盖上,然后在一边小憩。
显然,现在大猫小猫两三只的顾客,压根儿提不起这些摊主的兴趣。
方正背着一个大包,绕着这些摊位走了几圈,没发现什么特别感兴趣的,就先找个休息的地方。
去了好几家旅馆,基本都满了,直到最后在一个小巷里面,才找到了住宿的地方,一晚上还收费一百五十大洋,心疼的方正不要不要的。
跟店主聊了聊,方正终于搞明白了这是怎么一会儿事。
说起来镇子也是以前茶马古道的中转站,自然是交通发达之地,所以四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习惯在这里交易一些东西,逐渐的就成了市场。
不过古时大家哪有那么多闲钱花,所以集市是农历逢五才有的,农历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各种卖盐巴的、铁器的、药材的、皮毛的等等,都会在这里摆摊交易。
等到建国以后,这里道路经过整修,变得更加便利了。再加上近些年藏区文化的逐渐流传、进藏旅游的人流络绎不绝,这里开集市就成了一个传统了,而且日子也从每月农历逢五,变成了每周周末。
从藏区流传来的佛教物品,稀少的虫草虎骨之类的药材,还有偶尔从陕西地下挖出来的铜铁瓷陶,和田一些商人的玉料,以及近些年逐渐流行的各种木头、玛瑙等等等等,纷纷杂杂,让这里成了西北一个极具特色的交易中心。
就像是京城的潘家园、十里河,津城的沈阳道,藏区的八角街,云南的腾冲,江浙的连云港那样,会引来很多的游客专门来买东西。
当然,其中更多的是人造的一些玩意儿,比如一些一脸憨厚的藏民摊位上的“虎骨”,看着粗大,还带些爪子,气势非凡,其实就是牛骨用胶水粘了些爪子。
暂且不论这骨头比例压根就不像猫科,就说全国上下,哪有那么多的老虎让你取虎骨?
正是因为市场里面真假掺杂,假货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再加上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因素,所以市场监管才对这些东西视若无睹。
比如说青铜器,尤其是秦汉的青铜器,可是国宝级别的,谁敢拿出来售卖?但是市场上青铜器就那么多,万一警察看到人售卖青铜器,来把人抓走了,拿去一检验,好家伙,全是现代工艺品,怎么处理?
再比如说现在摊位上光明正大摆放的虎骨,冒冒失失的举报这里有人杀害野生老虎,东西一封存,拿回去一检验,牛骨,跟老虎压根没一点联系。
还有琥珀蜜蜡,这种东西进海关是要报备的,但是很多都是通过包裹偷运进来,从而避税。市面上这么多家卖琥珀蜜蜡的,你能逮着一家就封存一家?这样下去,没有人来做生意,当然就没有游客了。
而差不多的摊位,一天就100多块钱了,这么多摊位的费用,对于市场管理方来说,就是一不大不小的小金库。
正是这各种各样的原因,这方面的监管还是很松的。里面也有些人偷偷摸摸卖一些违禁品,或者古董什么的,当然,这就得看个人眼力了。
每当周末的时候,来镇上摆摊位的已经不单单是四里八乡的人了,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儿。买卖的东西也没有盐巴、铁器了,而变成了各种玉类、玛瑙配饰等了。
七八月的时候,正是许多人选择进藏的时候,作为中转站的小镇更是人流稠密,每天都有专门发往藏区的客车,平时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流量,很多摊位固定摆在这里。
当然,这些摊位大部分卖的都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很多都是镇上商家自己摆的,多多少少赚点奶粉钱。
赶上周末的话,那就热闹了,不少从其他地方赶来的商家会租赁摊位,然后摆出一些稀罕货色。
比如有陕西挖来的古董,和田来的玉料。。。当然,买到假的,就只能怪自己了。
津津有味的听老板讲完,方正就回到房间里,把背包一放,先往床上一趟,准备休息一下,黄昏再出去溜达溜达。
毕竟现在外面那么热,根本没多少游客,摊主也懒得把东西摆出来。黄昏时太阳没那么毒,游客就多了,摆摊坐生意的当然也有动力了。
两个小时后,定的闹铃叮铃铃的响了,方正从床上坐了起来,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屋子,钱包里面装了几百块钱,就出去转悠了。
太阳虽然还没有落山,但是也没有中午那般毒辣,尤其晚风袭来时带来的阵阵凉意,更是让人有种说不出的舒爽。
方正并没有直接去逛那些摊位,而是直奔路边的一家熟食店。
下午来镇子后,还没找到住的旅店呢,方正就注意到这家熟食店了。
只不过熟食店一般下午不开门,到了四五点才开张,所以方正只是记住了熟食店的位置,就去找旅店了。
现在熟食店已经开张了,方正就直奔而来,直接走到了卤锅面前,闻到里面飘来的香气,方正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任谁在山里吃了一个月没滋没味的兔肉、鱼肉、水果,再闻到这种香味儿,都会受不了的。
在旁边的案板上抄起一双筷子,方正在这些肉里面翻来覆去,最终一块头扎在了一块猪肘子上,直接挑到了案板上。
选好一块儿后,方正也没停事儿,继续在卤锅里面翻了翻,翻出来了一大块猪头肉。
“从这里切,切一半就行。”方正把肉放到了老板面前:“不要眼。”
老板点了点头,手起刀落,直接按照方正的要求,切下来了一半肥瘦兼顾的猪头肉:“带走,还是在这儿吃?”
“在这儿吃吧,肘子也切了。”方正抬头,看了看店面墙壁上挂着菜单:“再来四个馒头,一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