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太监纵横大明-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叔父这么大的官居然就住在这里,比在通州的时候差的远了。他好好的不去打清兵,却躲在这里办书舍,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当天晚上,王强给张晓平和兰汀接风,并请了顾炎武来作陪,说说笑笑正热闹着,乎听门外有人高叫:“启禀大人,锦州大本营来人,紧急求见!”

    “哦!快请到客厅。”王强应着,冲众人一抱拳,转身去了客厅。

    洪承畴麾下的一位参军到了客厅,冲王强行了军礼,王强问道:“你这么晚前来见我,难道是清军来犯了吗?”

    参军抱拳说道:“启禀大人,皇上发金牌圣旨,急召洪大帅进京,明日一早就得动身,所以大帅请监军大人连夜赴大本营议事。”

    “哦?看来是朝中出事了!好吧,我稍事安排,这就动身。”王强回到餐厅向张晓平等人说明了情况,将学校的事情交代给顾炎武负责,然后跟着参军连夜赶回锦州大本营。

    中军大堂,松烛高照,灯火通明,洪承畴居中坐在帅案后面,一脸的严肃,各营的将佐分在两厢站立,在帅案侧边,还摆放着一张书案,那是给王强预备的。

    王强进来,冲洪承畴抱拳行礼,洪承畴点头伸手一让,王强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洪承畴咳嗽一声,沉声说道:“各位,如今西北军情有变,皇上特旨紧急召我入朝议事,明天一早就要启程。事发突然,所以连夜召集诸位商议应变措施。”他转头看了一眼王强,接着说道:“本帅离开这段时日,军中事务暂由监军王大人主持,各营各镇兵马也暂由王大人节制。王大人是钦命的总监军,又是朝中重臣,皇上亲赐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众位将领要服从王大人的差遣,不得有误。都听清楚啦!”

    “遵令!”众将轰然答道。

    王强这才清楚事情的原委,心中暗自惊诧:自己一直没有参与军中事务,连将领都认不齐,洪承畴居然把这么一大摊子事情交给自己,可太突然了。

    洪承畴让王强代替主持军中事务也是迫不得已,考虑自己离开以后,军中必须得有一个人来主持,可军中各营将领大多品级相同,互不统属,没有一个能服众的,各镇的总兵官们更是谁也不服谁。军中除了自己就属王强官职最大,又有钦差的身份,委任给他大伙都没有话说。不过他委任给王强也有担心之处,这小子毕竟太年轻了,没有真正带过兵,虽然在特区一战杀退清军,那多少是凭的运气,靠的是下属的几个将佐用命,让这么个小太监统带边关二十几万兵马,象现在这样风平浪静的还行,如果遇有大的战事,他可就玩儿不转了。据说这小子还是个愣头青,到时要是胡来蛮干,问题可就大了。想到这儿,他又补充说道:“集中兵力,据城坚守,是本帅制定的对敌方略,在我离开期间,大家要谨守这个方针,万不可轻易出战。军中日常事务交给王大人处理,但是大的军事行动,必须报本帅批准以后才能施行,此条请各位谨记。另外,这里军情必须一天一报,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不得迟误!”

    “遵令!”众将答道,王强也跟着应了一声。洪承畴后面的话意思明显,王强可以处理军中一般的事务,军事行动还是要洪承畴来遥控主持,王强本无心掌兵,所以并不在意。

    洪承畴接着说道:“清军在城里探报甚多,一旦得知我回京的消息,很可能会趁这个机会来袭,但我军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只要将士齐心固守,清军必不能久持。清人一向奸诈,恐会想办法诱我军出城迎战,在野战中消耗我军,届时切不可轻敌冒进,中了敌人的奸计。”

    ………………

    众人散去以后,洪承畴邀王强到了后堂,二人落座,洪承畴一脸忧郁的说道:“王大人,我此去京城不知多少时日才能返回,这里一切就拜托你了。”

    王强抱拳说道:“大帅放心,在下一定按照您的部署,勒令各军,严守城池,不让清军得逞。”

    “恩,这我就放心了。” 洪承畴点头说道,他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唉,不过西北全局靡乱,闯匪眼看着已经做大了,我回去又能怎么样呢!”

    王强一直埋头办学,对近期国内局势的变化没有太留意,于是问道:“大帅,我只听说官军在西北、西南打了几个败仗,闯匪和张献忠势力有所扩张,局势真的很差了吗?”

    洪承畴长叹一声,说道:“何只是很差,已经是难以收拾啦!我虽在东北,却一直关注着西北的战局变化,这几个月来,西北官军损兵折将,丧权失地,闯匪已经控制了陕西全境和山西、河南的大部分地区,正向甘肃和湖北进军;张献忠占据了川南,已经进兵湖南,会攻襄阳。如今闯匪和张匪的势力已经连成一片,兵力已经超过了西北的官军!攻守之势互易,孙传庭误国呀!唉!”他说着,眉头不由的拧在了一起。

    王强听了,也是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局势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不由担心的问道:“大帅,西北、西南糜烂至此,皇上会不会把你调回西北去收拾局面呢?”

    这一点洪承畴也已经想到了,国内的局势他看的很清楚,如今明廷已经是大势已去,任谁都无力回天,而且崇祯又是个心胸狭隘之人,眼里容不下能臣,所以他无论如何不愿意去接手那个烂摊子,但王强是皇帝近臣,话不能直说,他抚着脑门深深的叹了口气说道:“我老了,身体不行了,如今国家危难,我只能勉力支撑着,西北的局势我恐怕没有能力收拾喽。”

    王强能体会到洪承畴的心思,看来这些前线的将领们也都在考虑自己的出路了,只不知道洪承畴是怎么计划自己的退路的。
………………………………

第六十二章 清军来袭

    第二天一早,洪承畴带着亲兵卫队悄悄离开锦州,一路昼夜疾进,三天以后赶到了京城。到京城当天已是傍晚,所以洪承畴先到兵部报到,从兵部尚书杨嗣昌那里详细了解了西北的情势和战况。

    兵部掌握的资料甚为详细,洪承畴一份份的看着这些资料,越看心里越凉!

    此时的李自成已经同几年前大不相同了,自从上次潼关失败以后,李自成就深刻总结了以前起义军失败的原因,此次东山再起,他听从谋士李岩的意见,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均田”,就是要分给农民土地;“免粮”,就是要减免赋税。在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和税赋沉重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广大无地的农民深受其苦,所以起义军提出这个口号,一下就赢得了广大贫苦农民的爱戴和拥护。起义军所到之处,民众夹道欢迎,青年农民积极参加起义军,李岩还把起义军的纲领编成顺口溜,派密探到各地去秘密宣传,那些还在官军控制的地区的农民饱受官军的骚扰和苛捐杂税的压榨,都盼望着起义军能赶紧解放自己。各地的群众到处传唱这样的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起义军得了民心,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官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落,西北军的主力几乎损耗殆尽,在西北战场官军已经不是在剿匪,而是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了。

    从这些情况分析,官军在西北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政治上的失败,任朝廷派谁为帅,也是无力回天了。看到这些情况,洪承畴更加坚定了不回西北去的决心。

    这一天,崇祯一早就来到文华殿的西偏殿,静静坐在龙椅之上,这些日子,他被西北的局势搅的寝食难安,整天愁眉不展,他觉得自己的江山被别人一块块的分割走了,这比割掉他身上的肉还叫他难以忍受,近来,他时常陷入癫狂的状态,歇斯底里的摔东西、随意的处置身边的人,让朝臣和身边的宫人都惶恐不安。

    前几天,内阁向他建议:洪承畴久在西北统军,对付闯匪有办法,应该立即调洪承畴回京参赞。他象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发金牌圣旨,急召洪承畴回京。

    崇祯嘴里默默的念叨着:“洪爱卿,但愿你能受命于危难之中,为朕解这危局呀!”他冲身边的总管太监问道:“洪承畴来了吗?”

    太监答道:“回万岁,洪大人正在殿外侯旨。”

    崇祯沉声说道:“宣他上殿!”

    “遵旨。”总管太监扯着嗓子叫道:“皇上有旨,宣东北经略大臣洪承畴上殿。”

    过了一会儿,洪承畴在两名太监的搀扶下,一步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