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太监纵横大明-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强如实说了自己刚才的感受,那正是曲中所描述的意境,陈圆圆心中暗道:“看这公子年纪轻轻,却能参到曲中深意,倒是奴家知音了。”她缓缓坐下,曼声说道:“奴家这里还有一首,请公子雅赏。”说完,她十指牵动,弹奏出一曲扬州慢,口中舒缓的唱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歌词是宋朝大诗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在现代社会中这首词也被改编成了一首歌,很流行,王强也会唱,这歌词王强是熟悉的,不由自主合着拍节摇头晃脑的应和着。陈圆圆一曲唱完,王强起身鼓掌赞道:“姑娘弹的好,唱的更好。这首词恰好我也会唱,不过曲调略有不同,待我清唱给你听。”说完径自轻声的哼唱起来,王强唱的是现代改编的流行歌曲,曲调优美婉转,有古典的韵味,又不似古曲那样轻慢,他虽然嗓音一般,但是曲调拿捏的很准,陈圆圆闻听,心中诧异,心道:“没想到这人还是风雅之士。”她深通音律,在王强唱到第二段时,竟抚动琴弦合上了王强的歌声,王强越发唱的动情。唱完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后,陈圆圆的琴声也跟着由高到低,余音缈缈,半晌方停。两人都沉浸在曲中相对无言,心中都对对方增添了一份好感。

    陈圆圆见过的文人雅士甚多,被恭维追捧惯了,也自觉琴艺高超,所以听老鸨说王强要她长见识的话,心中不服,所以才肯答应见王强,原存了和王强比较的心思,可王强一曲吟唱出来果然不凡,让她心折,她起身说道:“先生真是雅人,此曲优美动听,不知是何人所作,先生可否将曲谱赐给奴家,也好让奴家习学。”

    王强心中暗笑:“别说曲谱了,这调还不知道跑没跑呢,好在在这里没有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是有,那也是我的。”遂笑道:“姑娘谬赞了,其实我并不通音律,更不会谱曲,只是见姑娘刚才弹唱的好听,所以即兴唱出此曲,让姑娘见笑了。”

    “哦?竟是先生即兴而为?实让小女子感佩。”陈圆圆口中赞道,但心中却以为王强是在吹牛。

    “这也算不得什么,姑娘想听,在下倒是会不少的曲子,只是我嗓音粗陋,怕污了姑娘的耳朵。”王强说道。

    “是吗?那先生可否再赐教一首,让奴家习学。”陈圆圆淡淡的说道。

    “好吧。”王强说道。他觉得如果唱现代的流行歌曲,估计陈圆圆听不懂,该找些深情古朴和曲调舒缓的歌曲才能符合现在的情境,略思索了一下,清了清嗓子,开口唱道:“红尘自有痴情者 ,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 ………………”这是梅艳芳的一首歌儿叫《梅花三弄》。这首歌儿的歌词委婉深情,和当时古曲古词的风格完全不同,陈圆圆听的如醉如痴,已经信实了王强确是有大才。陈园园平时接触的客人中也不乏好色之徒,所以淫词浪调也听过不少,可听王强的歌曲却是深情款款,直抒胸臆,也不觉的有些脸红。

    王强将陈圆圆当作天人一般的看待,心中充满仰慕之情,并无非分之念,他见陈圆圆含羞带笑如海棠一般的娇艳,心中不由感慨:“这么好的一个姑娘怎么后来竟嫁给吴三桂这个大汉奸,落了个千古骂名,这也他妈太不公平了,不行!无论如何我得阻止这件事儿。”他轻叹一声,也顾不得忌讳,说道:“唉,圆圆姑娘,你生得如此美貌,又是如此的多才多艺,如何就沦落风尘了呢!真是可惜呀。”

    陈圆圆神色一敛说道:“不瞒公子,奴家原名邢沅,自幼父母双亡,从小与祖母相依为命,十三岁那年,祖母卧病不起,家中没有了收入,为给祖母治病终至负债累累。后有一商人见我窘破,提出替我还钱,却要将我卖到教坊中做歌女,为给祖母看病,奴家只好答应了,这才来到这里,学习歌舞琴画,并起艺名叫陈圆圆。奴家是不祥之人,只怪自己命苦罢了。”

    王强听了,打心里同情陈圆圆,信口说道:“是呀,这个红颜………………”他本想说红颜祸水,可一想这词儿用在这里不合适,赶紧改口说道:“这个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个天妒红颜,反正是这个长的太好看了也未必是好事。所以在下有一言相劝姑娘,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圆圆轻笑道:“公子但说无妨。”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王强起身,绕室踱步缓缓说道:“乱世之中,豪强并起,为争一宝物相互厮杀,为求一女子亡国遗恨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姑娘貌美惊人,胜似仙人,可谓人中至宝,这小小的临风阁恐容不下姑娘。在下担心将来有人为了争夺姑娘而引起一场血雨腥风,酿成千古遗恨呐。”

    陈圆圆见王强年纪轻轻就发此宏论,未免有点耸人听闻,浅笑一声说道:“奴家已堕入风尘,是去是留须由不得自己,再说我只是一介女流,何至于就血雨腥风,亡国遗恨了,公子怕是多虑了。”

    王强见圆圆不信,不知该怎么解释,急切中口不择言说道:“这事我一句半句的说不明白,不管怎么说吧,反正将来如果有一个叫吴三桂的人想娶姑娘,你万万不可答应,否则将遗恨终生呀!”

    陈圆圆奇道:“吴三桂是何许人?奴家从曾听过、也未曾见过。奴家尚且年幼,婚嫁之事就不牢公子惦记了。”

    陈圆圆觉得王强有些胡搅蛮缠,言语中自然带出些不满。

    王强无奈说道:“好吧,但愿姑娘不要忘了在下今日之言。”

    王强一番话坏了兴致,两人对坐着沉默不语,忽听门环轻叩,一个侍女进来冲王强施礼说道:“公子,与您同来的张公子说有急事要见您。”话音刚落,张晓平在门外说道:“王公子,家兄遣人传信,请您速速回府,有要事商议。”

    王强闻听,只好同陈圆圆依依惜别。回到住处,只见张晓东和田精明正焦急的在客厅等候,见了王强,张晓东上前说道:“老弟可回来了,让我一通好找,皇上有旨意,是八百里加急传递来的,恐怕是有紧急事务。”

    “哦!”王强见桌上摆放着一个黄匣子,赶忙上前拆开观看,里面是崇祯皇帝的一道上谕,说西北军情有变,要求王强、田精明迅疾押运粮草回京,不得有误。

    三人都看了崇祯的旨意,一时默然无语,看来是西北出事儿了!
………………………………

第十四章 杀官放粮(一)

    王强在苏州逍遥自在的时候,大明国内的局势发生了急剧的动荡。各地接连出现饥民暴动,官军四处围剿,如救火队般应接不暇,弄得朝廷上下焦头烂额;紧接着在西北剿匪前线,负责守卫商洛山南侧马家峪要塞的副将尚大勇因为粮饷不济带领辖下的四千多名官军哗变,血洗了邻近的桐城,杀死了桐城的守备,洪承畴不得已亲自带兵弹压;被官军围困了半年之久的李自成则利用前线官军混乱造成的空隙,一举跳出了包围圈,窜入了河南境内!朝廷耗时一年打造的铁桶阵瞬间瓦解,西线剿匪前功尽弃!

    前线军情紧急,崇祯震怒之下发旨严令各省加征剿饷,支援西北前线,同时八百里加急发旨意给王强,要他迅速押粮进京,不得有误!

    因皇上的圣旨催的急,王强不敢怠慢,第二天一早,王强和田精明就押运粮草上路了,随行的除了他们带来的人外,张晓东还派了五百名精兵延运河跟随押运粮草。由于张晓东的鼎力支持,这段时间里田精明一共筹集了八万担军粮,超出了户部要求的六万担的数额,算是很圆满了。而王强此行那就更圆满了!他一路上收受的礼物堆满了一屋子,因走的匆忙来不及处理,只将银票和一些贵重财宝随身带着,其余的交给张晓东先保管着。船队出发后,王强躲进自己的仓房,细细清点身边的财物,光是银票就有二十多万两,还有一些金佛、玉雕、珍珠等宝物也都价值不菲。王强把那堆银票点了几遍,兴奋得两眼放光,手舞足蹈,忍不住躺在船舱地上打了几个滚儿,真想冲出去喊两嗓子:“老子发财了!”

    王强瞥见床头放着的一个黑皮箱子,想起这个箱子是张晓平今早送自己时亲手拎着放在那里的,不知是些什么宝贝。他把箱子拽过来,盘腿坐在地上,按动绷簧打开箱子,见箱子里被格成几个方格,他逐一将方格里的包装打开,一个鎏金底座的自鸣钟,这东西也就是现代社会的机械钟,不过在明末却是稀罕玩意,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