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鼎记-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日子过得比山上好太多了!

    唯一遗憾的是已快进入冬季,天气有点冷,加上安和的房间又比较大,好长时间没住人,一进屋,就像进了冰窖似的。

    要是能有空调就好了!

    安和也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好笑,这可是在唐代,空调这玩意就是在现代也属于高科技,别说制空调了,安和在后世连空调遥控器上的功能也没学全。

    不过这时间已有煤了。

    我国在西汉时期开采和使用煤了,煤的颜色黝黑,状似石头,因而在古代有石涅、石炭、石墨、乌金、石黑丹等名称,此时,在唐朝,煤的名称叫石炭。

    安和心想:空调老子搞不成,搞个煤球炉和用来取暖总行吧。

    遥想前世岁月,烧蜂窝煤的炉子几乎家家都有,冬天里,家里没钱买空调,安和几乎是围着煤球炉子渡过的。

    他对煤球炉与蜂窝煤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了。

    说干就干,安和先是画了煤球炉子、与煤球机的图形,然后让尉迟循寂找人帮忙做炉胆,做模具。

    两天后,当安和与尉迟循寂到王铁匠家时,王铁匠已经将模具做好了。

    王铁匠是个伤残的老行伍,祖传一门打铁的手艺,远近闻名,但奈何年少时建功立业之心不死,投“锤”从戎,太宗时期,在对高丽作战中,折了一条腿,不能继续留在军中了,就领了一大笔抚恤金,在长安城租的门面,安安心心做起了祖传的买卖,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在长安的打铁界闯出了莫大的名头。

    煤炉壳在现代都是用铁皮桶做成,但在古代,哪里有什么铁皮桶啊?

    安和只好让王铁匠帮忙做两个类似木桶状的炉壳,用一节竹筒做炉门,炉门盖也用一段带节的竹筒。

    至于蜂窝煤,那就是用煤粉、黄泥和水按比例和在一起做成的,具体的比例李治也不清楚,只知道黄泥是用来增加粘性的,燃烧就当然要靠煤粉了,没有黄泥只靠煤粉就做不成球,而黄泥太多了,蜂窝煤又不耐烧。

    安和小时候,用煤球机打过煤球,这点基础知识还有,就又教了王铁匠如何制作蜂窝煤。

    不得不说这王铁匠极具创意,又过两天,当安和与尉迟循寂再到他家时,尉迟循寂一脸惊奇地看着王铁匠变魔术似的搞了个黑饼出来,黑饼也就碗口大,却有碗一样高,每个饼中还有十二个同样大小的孔,表面光滑,黑油油的发亮,凑上去闻了闻,没什么味道,舔了舔,还是没什么味道,

    安和在旁边看的一头黑线,深深的被迟循寂的举动所震惊了。

    这东西也能舔?

    王铁匠也震惊了,他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这东西可以舔,

    可是舔这东西有什么好处了,这模具打造的时候,自家的小孙子还曾尿上过,这位爷应该不会闻到过骚味吧。

    一旁的安和忍不住了,出声调侃道:

    “三哥,你这是做什么呀?这个是模具,可不是人家丽春院的小翠,咋没看清楚就舔上了呢!”

    尉迟循寂也发现此举不妥,尴尬地笑了两声。(未完待续。)
………………………………

第一五五章 请吃火锅

    安和看了看,也只能这样了,在唐代能把煤球机制成这样已经是不错了。王铁匠找到一种叫“城隍土”的灰白色泥土,用这种城隍土在木炉壳中铺底,然后用碎石、沙在炉底上筑个窝,窝口跟炉胆的内径一样大,窝口还横了两根从王铁匠那里要来了细铁,把炉胆叠在窝上与炉壳高度平齐,再用碎石、沙和城隍土把空隙塞满,大唐第一个煤球炉子就完工啦。在王铁匠铺的后宅,堆放着几十个王铁匠试验做成煤球,安和与尉迟循寂吩咐手下的人,将炉子与煤球一块抬到了安和的宅中。

    睛云、金凤,婉月见到这造型奇怪的东西十分好奇,纷纷上前,细细打量,金风还亲自用手摸了摸。

    安和笑着问晴云:

    “晴云姐,家中还有肉吗”

    晴云笑道:“还有好大一块五花肉呢。”

    安和不在家,这三个女人都喜欢吃青菜,听说安和要在家待十多天,晴云才去菜市场买了这么大一块,反正天气已经很冷了,也不容易坏。

    安和兴奋地说:

    “好,这下有美味吃了,你把把五花肉切着很薄的薄片,把小铁锅加水端到这里来。”

    晴云应声而去。

    安和与尉迟循寂燃起煤炉来,安和先用一个蜂窝煤垫底,然后用砍成小块的带松香的松柴,铺在煤上点燃,等松柴烧红后再叠加上一个蜂窝煤,一阵浓烟过后,煤球慢慢地燃着了。

    不一会,晴云已按照安和的吩咐将小铁锅端来,安和与尉迟循寂将炉子抬到房内,让晴云把小铁锅放在炉子上面。

    蜂窝煤越烧越旺,淡蓝色的火焰不断地舔着锅底,锅里的水慢慢地沸腾起来,安和将晴云切得薄如纸片的五花肉连同胡椒、干山楂片、葱花、姜沫放了进去,中间不断用勺子撇除表层浮沫。

    晴云刀功不错,切得薄如比纸片的肉片在锅内上下翻滚,不一会,一股诱人的香气从锅内传来,尉迟循寂真咽唾沫,恨不得立马就将肉片放到嘴里。

    炉火熊熊,室内的空气也慢慢地升了起来,安和挪开锅一看,煤球正烧得通红,又加了一个煤,让晴云打开一扇窗户。

    尉迟循寂一头雾水的问安和:“四弟,这室内的温度好容易才升了起来,你打开窗户干吗?”

    安和笑道:

    “这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以防煤气中毒。”

    尉迟循寂不解地问。安和答道:

    “煤气就是炉子里的石碳燃烧后产生的气体。”

    这气体也能使人中毒?安和说:

    “对啊,如果不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我们几个在这屋里时间长了都有可能中毒。”

    看尉迟循寂还是一脸困惑的样子,安和心中叹道:

    “对一个古人传授现代知识,真是麻烦。”

    安和看了看小铁锅里的五花由红转白,快熟个差不多了,就把炉门封起来,过一会,火就弱了,正好能保持汤滚,达到了文火的效果。

    安和用筷子夹了一块煮好的五花肉尝了尝,味道不错,心想:要是有点辣椒就行了,吃火锅没有辣椒总觉得少点什么。

    在唐时,还没有辣椒,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了新大陆,才收获了辣椒,16世纪晚期

    辣椒才传入中国,在此之前,中国食物中的辣味的来源主要是花椒,其次是茱萸的扶留藤。

    尉迟循寂看安和吃了,也急忙夹起一块放在嘴里,一口吞下烫得直跳脚,却舍不得吐,五花肉入口既化,绵软松香,实在是人间美味,尉迟循寂哪里吃过这个。

    就在两个人你一口我一口吃得忘我的时候,丝豪没有发现身后站着一个人,后脑勺子一人挨了一巴掌才打醒两个吃货。

    “两个混帐玩意,有了好吃的也不知道喊大哥一声,真是白疼你俩了。

    两人回头一看,是尉迟循毓,尉迟循寂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

    “你来的真是时候,我们刚才忙的时候,你不在,刚煮好你就来了。”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让大哥尝尝味道如何!”

    尉迟循毓说完一把夺过尉迟循寂的筷子,夹了一片五花肉放在了嘴里,闭上眼睛仔细品尝,不是摇头晃脑的称赞:

    “这五花肉煮的,没话说,实在是好吃急了,待大哥再尝一口。”

    尉迟循寂不满地说:“你用的可是我的筷子!”

    尉迟循毓眼睛一瞪说:你的筷子咋了,我又不嫌你脏。

    尉迟循寂气得还没吃饭,肚子鼓起老高。

    “什么人啊,这是!”

    尉迟循寂小声嘀咕了一句。

    尉迟循毓全当没听见,反而下手的频率越来越快了,不一会,一锅五花肉片就让他吃下去大半,尉迟循寂在一旁再也受不了,自个跑到厨房拿了一双筷子,来和尉迟循毓抢食了。

    安和看着两兄弟狼吞虎咽的样子,心想:

    这两兄弟是不是饿死鬼投胎?

    待他举筷子去捞时,锅内已所剩无几了。

    安和又让晴云切了一盘五花肉,顺便切了棵白菜放进锅里。

    尉迟循毓光吃还不尽兴,厚颜道:

    “有酒没,这有菜无酒不成席啊!”安和只好又吩咐金凤将自己用蒸馏法提纯过的烧酒提了一坛子过来。

    尉迟循毓也不客气,拍开一坛,自斟一杯,一口喝了下去,两眼顿时瞪得溜圆,一股浓郁的酒香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