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禾家的账本,当然是禾早从后世挪过来的,做了表格,一条条记录得清清楚楚,禾春儿除了每日在作坊检查帮忙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记账本。
她学了半年,也认了几个字,尤其是账本上的那些字,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
禾早却相当于一个总管,将各部分的细节分工下去,自己就做了甩手掌柜。只半月检查一次。
在她的熏陶下,禾老三与陈氏都能大约看懂账本,至少,拿起一本账本,知道是关于松花蛋还是作坊的,每天大约的销售量是多少,销售额是多少,净利润是多少。不至于闹笑话。
。。。
………………………………
第四百一十五章 新规划
因为禾家现在有好几个山头。
禾早便挑了一座最青翠、细草最嫩、又有一片沟渠流过的山头,请了短工将山上小面积的荒草荆棘烧了,那些多年的柏树、杨树、柿子树等却留了下来,有个阴凉,烧山也是一个大工程,因为这山头不是独立的山头,而是与其他的山连在一起的。
禾早就让人先在两座山的交界处,先将树草木都清理得干干净净,留出一块完整的空地来,又洒了厚厚的草木灰,拿了水将草木灰完全湿透,这样保证,就算有火星飘过来也不至于将火势蔓延到里面的山上。
然后,又划分出一个个范围,用火慢慢烧着,因为怕火势太旺不好处理,又特意选了无风多雨的这一日。
整体上进行得还顺利。但光为了收整出这样一片荒山,就耗费了好大的力气,三房上下都累得人仰马翻的。
卢里正也担心出事,一天两三趟地往山上跑。
烧的草木灰直接成了肥料,翻地翻到了下面,下过一场春雨后,土地变得特别湿润,看着油汪汪的,倒是显出几丝汤来。(这里的汤,念shang,是农家人称呼土地肥沃的意思)
禾早就将早就准备好的苜蓿草种子拿出来,让人洒在了山坡上,又下了两场春雨,那苜蓿随风就长,长得特别旺盛。
苜蓿草是养殖中最常见的草类,不管是鸡鸭,还是猪羊都爱吃它,而且还特别好打理,如果只养鸡子,那山坡上长出来的苜蓿草是足够从年头吃到年尾的。而且,只要气温达到了5摄氏度,苜蓿草就能够生长,漫长的冬季,倒是有一半还会生长。
与此同时,禾早就如同在中看到的一样,先在山脚四周,加盖了围墙,又在坡上盖了几座鸡舍,后面又加盖了几栋房子,准备用来养猪。
禾早之所以选择这座山头,又下了大工夫,还有一个原因,这座山半腰,有一道从其他山上流过来的自然形成的沟渠,沟渠有两米宽,比较浅,能看清水底的鹅卵石,而水势又缓,水源旺盛,沿着半山腰,差不多整整环绕一周,又从这座山上,往另一座山上流过去。
而在这座沟渠边上,就有一个小水潭,不远处,就是几个天然形成的深坑,被草和小碎石子填满了。
这几个坑如果人工挖掘整理,连到一块,再加上那个小水潭,就相当于一个半的大水塘。而且,往北走,山脚下还有一大片空地,以后如果有需要,还可以挖出来一个水塘。
这里,倒是一个天然适合养鸭的场所。
三房所挣的钱,倒是花了大半去买原材料——鸭蛋。
这时候的人工不值钱,村里都是闲人,禾早便决定要自家养鸭子,收鸭蛋。
又因为有这样一大片地方,就决定再养些鸡子和猪。
想想,每天,在山坡上来回收鸭蛋鸡蛋的感觉,倒是非常好。
对于这个建议,三房的人都非常赞同。
虽说现在已经是好户人家了,但以前残留的小农思想,还是让他们觉得干啥能不花钱最好,既然能自给自足,为啥要花冤枉钱!
陈氏更是斗志昂扬:“到时候我一个人就能管过来,现在在家里就管一个做饭,可要闲出毛病来哩。”
本来,老宅倒是养有鸡子,但是吃个鸡蛋却无比困难,如果自家孩子生病了,或者是生日了,陈氏厚着脸皮朝禾老太太要一个鸡蛋,就像是要割她的肉一样,回回都会被骂个狗血淋头。
她和几个孩子都算是吃够了没有鸡蛋吃的苦。
分家的时候,她倒是想要分两只鸡,但是,禾老太太连提都不提,这话她也就不好说了。
又因为分家的时候不对,没法自己养鸡,就一直买鸡蛋吃。
她其实也早就想好,过年后自家买了种蛋,抓只老母鸡来孵一窝。再抓几只小猪,养到过年,卖不卖钱的不说,杀了给家里的长工做节礼倒是省得花钱了。
她也把这个计划跟几个子女提过,七宝还兴致勃勃地说要摸种蛋呢。
禾春儿也很赞同,说会帮忙给猪割草。
只有禾早神秘一笑:“到时候我有个计划。”
她当时没当回事,但没想到,她口中所谓的计划,竟然如此庞大。
花钱虽说不少,但陈氏心里头高兴。以后吃鸡蛋可是不用跟老太太说好话了,做松花蛋,自家里就有现成的,可不用拿着大笔的钱去买了。
这房舍都建好了,就该去孵小鸡小鸭了。
禾早嫌自家孵得慢,干脆去县城买,因为要的量多,连着好几天,才买了一千多只小鸡,一千多只小鸭。又抓了三十多头母猪和三头公猪。也亏得山上地方大,不然这么多家畜,还真没有地方养。
山坡上大部分地方都是放羊鸡子的,后山那连着池塘与沟渠的地方,才是放养鸭子的。中间,特意用了高高的栅栏挡住,又怕栅栏不坚实,又挨着慢慢种一层荆棘,特意留个小门就好。
这是个大工程,得以后慢慢细做。
猪好养,直接放到山顶屋子里的猪栏里就好。
山坡上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小家畜,陈氏就又从柳莺家捉来几只刚下的小土狗。又特意买了二十多只小鹅。
鹅看家的本领不比小狗弱,而且,鹅会领着小鸡小鸭觅食,倒是能省人不少心。
看到禾家这么大动静,村里就又开始人心浮动了,不服气的就会说两酸话:“哎呦,瞧人禾老三家,现在又要出稀罕招了,不光放火烧山,还在山上养鸡鸭,我养鸡十来年了,还从来都不知道山上也能样鸡哩。”
另外一人卢小二就也酸溜溜地说:“亏得我家今年把北山边的大池塘给包了,原说要养鸭的,谁知道人三老爷家里也要养!”
就有人奇怪问:“人家养鸭跟你有啥关系!想养就养,人家一下子一千来只,想必你家也不会有这样大的阵仗!不影响啥!”
这话说得那人脸一下子通红起来。
他家养鸭,不为别的,却是因为去年禾家买的鸭蛋多,那几家专门供应他家鸭蛋的庄户,都发了大财,在镇上买了庄基地,盖了房子,手里边也都添了十几亩地。
。。。
………………………………
第四百一十六章 买羊
这人原意是夸禾早的,但是说话却四不像,就有人啐他:“你可拉倒吧,就你刚才说的话,跑到人三老爷那里说去,肯定要被捶一下!啥叫咬人的狗不叫!你把人三姑娘比作狗啊!”
原先那人就有些不好意思,挠着脑袋呵呵笑:“咱都是粗笨人,就是想夸人也说不出好听的话来,但,我就是说哩,人家三姑娘是个好姑娘!以后谁家娶了她当儿媳妇就相当于搂个聚宝盆在家里了。”
周围的几个人都点了头,赞同道:“这话说得有理。”
同时,心里边也都各有想头。
这原是村里人的闲话,既是闲话,当然不会太机密,第二天,这话就原原本本传到陈氏的耳朵里,然后传到禾春儿的耳朵里,然后传到七宝的耳朵里,再然后终于传到了禾早的耳朵里。
她正在山坡上忙前忙后,看看还有哪里不妥当呢。
眼瞅着请的短工长工都不在跟前,七宝就迅速在禾早耳边说了。
后者“啊”了一声,就轻哼了一声:“说这话的人还不知道我的亲事咱爹娘都不能做主哩,哼,想给我说媒,中啊,找那个人去!”
她朝山下瞅了瞅,这一段时间,山上很热闹,村里很多人也都来看热闹,连漂子也不编了,阿澈今天却是第二次来,刚刚开工火烧坡的时候,他来看了看,似乎也很紧张谨慎的样子,之后就没再来过,今天可能是空闲的缘故,又过来了。
不过没有上山,就在山下转悠。
七宝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就笑道:“二姐,你还和阿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