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桀骜不驯的模样,令贺鲁心中愠怒异常:“你们这是在威胁本太子吗?”
“不敢!我只是提醒贺鲁太子一声!”其人冷哼道:“我们在先可汗统率下,可没有打过如此憋屈的仗,更不会有让勇士们下马冲击中原城池的昏招!”
眼前虎师将领的话,似乎刺痛了贺鲁的心一般,脸胀得通红,强抑着怒气,盯了其一眼。环视帐中诸将,略显无奈地妥协道:“你们各回己营,安抚好勇士们,明日,不攻关了!”
看着一群将领陆续出帐,贺鲁不再压制他的愤怒,直接拔出了腰间短刀扎在面前的木桌上。
隐患,他终于清晰得地认识到隐患了,他父子二人根基不牢,“干掉”了吉利可汗,篡了汗位不难,难的是收拾突厥诸部人心。从那几名虎师将领的态度便可知,吉利可汗的影响短时间内是清除不了的。
只稍稍受挫于敌关,这些人就那么大的反应,想想河套那边,莫度可面临大周二十余万军的反逼,那又是怎样的压力……
事实上,莫度父子还得感谢铁手团的人,若不是他们在幽州干掉了吉利可汗,他们父子的日子会更加艰难。只要吉利可汗还活着,借兵归国,他们将毫无反抗的余地。
帐中只余三人,贺鲁、哈吉还有乌勒质。乌勒质是贺鲁手下第一高手,冷硬着一张脸,甚少言语,一副生人勿近的表现。
“太子,确实不能再强攻了!”等贺鲁气息平顺了,一旁的哈吉也劝解着。
“从这两日的攻防来看,居庸关内的守军显然有所准备,他们的兵力也绝对不止三百人,其守将没那么容易对付,是个难缠的将军……”一张嘴,哈吉便有些收不住了:“您寄希望于那些唐人,但显然他们是靠不住的。那两个传信的人逃了,关中所谓的内应,也没动手。至于说蓟县的叛军,到现在竟没有任何消息。很明显,他们出问题了。”
看哈吉在那儿喋喋不休,虽然心里也清楚其说得有理,但贺鲁心里仍不禁生出些厌烦感:“够了!”
闻斥,哈吉不由一呆,贺鲁难得态度如此恶劣。
拳头一紧,贺鲁重重地吐了一口气,望着哈吉:“这些事情我也知道,那你说,我军该怎么应对,才能破了这尴尬局面?”
“太子,撤军吧!”十分郑重地望着贺鲁,哈吉严肃道。
“不行!”闻其言,贺鲁直接站了起来,语气十分严厉:“我奉父汗之令东来,稍稍受阻敌关,便言后撤,岂不让人小看。居庸关必须得拿下,幽州之战若无进展,只怕国内有些人会更加猖狂,我父子处境将更加困窘!”
显然,贺鲁深明莫度派他东进的目的。领精骑东来,要是就这么灰溜溜地退回去……
心情烦躁,想到幽州的盟友,忧虑更甚。
“太子,如今居庸关不是轻易就能攻取的。我大军分布于这山岭之间,完全施展不开,末将担忧的是,一旦大周军其他地方的军队支援而来,届时便不好撤退。且一旦有敌军断了我们的后路,在这狭窄山地中,我们可就危险了!”哈吉继续开口劝道。
“我派齐格率军,在怀戎一带,保障我军后路,应当没有大问题!至于大周的援兵,他们得到我军的消息也不久,重兵的调动,岂是三两日就能处理完毕的,我们还有时间!”贺鲁看起来脑袋还是“清醒”的,分析道。
见贺鲁不愿撤军的意志甚为坚决,哈吉心中一阵无奈,酝酿好的劝谏之言都说完了,没有效果,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在他看来,当撤便撤,至于莫度父子的顾忌与想法,他实在不甚明了,甚至不解。
沉默了许久,看贺鲁似乎也没什么主意,哈吉终是开口了:“那太子您打算怎么办,看如今的情况,再强驱将士攻城,与守卫周军拼消耗,部卒们是不愿意再听命的!”
“先休整一日,等我派出去的探子归来,再做决定!”提起此事,贺鲁脸色又是一阵难看。
“太子,有一点末将必须提醒您,幽州的那支叛军,很可能出问题了,他们在蓟县起事,应当是失败了,否则这居庸关守备不会那样稳当!”到了,哈吉还是忍不住出言:“末将还是那个建议,及早撤军,让大军脱离险地。否则攻不破敌关,而屯兵山岭,对我们来说,太危险了!”
“若太子不愿撤军西归,或可走其他路线……”
“若不能拿下幽州,到其他边州,纵使能抄掠一番,也不过伤得大周皮毛!”贺鲁叹了口气。这家伙,心还挺大,就想着破幽州,南侵河北,攻略大周腹地。
贺鲁并不是听不进人言之人,感受得出哈吉语气中的拳拳之意,又思考了一会儿,终是点了点头:“等探子归来,确定了幽州境内的情况……若那金木兰当真失败了,我们……撤军!”
很是“艰难”地吐出最后一句话。明明心里对幽州的逆党已经不抱希望了,但还是不自觉地有种期盼,万一发生了奇迹呢?关键时候,贺鲁有些优柔寡断、患得患失了。
“派人,给我死死地盯着居庸关!”心情烦闷,贺鲁恶狠狠地下令。
“末将明白!”
“还有!派一千人西出山道,给我看护住山口至妫水渡口滩头……”略作迟疑后,再度下令,显然,贺鲁对后路这种要命的问题,并不敢放松。
………………………………
第124章 狄都督有军报来
去幽州六百余里,大周与突厥主力相争的前河套区域,形势悄然间又发生了变化,局面慢慢地倾向大周这方。王孝杰率军向北,向莫度大军压迫,逼得莫度大军后撤。
双方在吕梁、阴山之间的大片草原上对峙,一方临靠青山、金河,一方背倚吕梁、紫河,战事胶着不定。
广袤的草原之上,一场千人规模的骑兵对战正在展开,交锋不足两刻钟,留下了上百具尸体,脱离战圈,突厥人退去。
双方这样的小规模交锋,游骑绞杀,最近尤其多,互有胜负。但这一次,显然是周骑占了上风,突厥人撤得有些狼狈。
“穷寇莫追!”一干周骑还欲策马追击,被阵中一名身材魁壮,面带煞气的男人喝止了。
男人穿戴着普通军官的甲胄,但表露出的却是手掌万军的气度,强悍作风,浓烈极了。这就是此次北御突厥的周军副帅,大总管、大将军王孝杰。
跟着他的都是拔为牙兵的精骑,训练、装备皆属上等,哪里是平常突厥游骑能够对付的。不过方才的突厥骑兵若知逼得他们喘不过气的敌军统帅在此,只怕会拼了命招呼人干掉他。
王孝杰一发话,追击之势顿消,原本蠢蠢欲动的部下们立刻安顺了起来。纪律严明,可见一斑,就这么一令一应间,足见王孝杰驭兵之才。他虽然性格急躁乃至乖张,但在军中,极受士卒们的爱戴。这是位个人风格极其鲜明的将军,英勇果敢,强横霸道。
朝北边望了望,王孝杰冷淡着一张脸,拉过马缰:“回大营!”
“大将军,我们可以把这支突厥人歼灭的!”归营途中,亲军牙将还有些不甘,在王孝杰耳边念叨着。
瞥了其一眼,王孝杰眼中有种满意的神色,将士渴望作战,至少证明,军心可用。
“就算杀了这几百突厥人,也难以打破如今的僵局,且贸然追击上去,也许会吸引更多的敌骑,届时只怕得不偿失!”难得地,王孝杰给麾下解释了一句。
摸着大胡子,王孝杰眉宇间带着愁意,这几日下来,他有些迷糊。那莫度空据强军,却越打越保守,从紫河一线竟然一路撤到了金水,连分掠胜、朔、蔚、云的偏师也彻底收了回去。连对大军辎重运输的骚扰,都明显地少了。
突厥军的动向,在王孝杰看来,是极不正常的。他率大军逼近,原意想试探试探,也没什么效果,除了双方游骑在草原上搏杀外,再没有更大的动静。
突厥人,似乎在刻意规避与我军的大规模交锋?王孝杰脑中浮现此念,为什么呢?忍不住回头向北张望了一番。
突厥出了什么问题?还是,莫度在策划着什么阴谋……一时间,王孝杰想得有些头疼。超出军事征伐以外的东西,他是难能想明白的。
“恭迎大将军回营!”疾奔归营,在一片迎呼声中,王孝杰直向帅帐。
亲卫牵马坠蹬,矫捷而下,王孝杰身手还算不错。
“大将军,鄂国公回榆林去了!”还未入帐,一名统兵将军凑到王孝杰身边,低声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