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神都,洛阳城?”一直老实跟在元徽身边不远处的李楷固不由发出惊叹声,初至洛阳,便有机会登上天街,他被神都的壮丽威严震慑住了。
离元郎君近些的顾玉梅面上也同样做出震惊的表情,小嘴微张,满带着讶异东张西望,好似初入帝都一般,演技不错元郎君注意着美人的表情,嘴角有了点弧度。
“侯爷”狐危寻到了元徽。
元徽扫向他,一身缮丝斜领袍,半年未见,狐危蓄上了两撇小胡子,整个人愈发内敛起来。给元郎君一种,正在向“老阴比”进化的错觉。
狐危自然是元郎君派人找来的,避过几名官员,没时间细谈,指着顾玉梅,元郎君轻声吩咐着:“把她带回侯府安顿,通知府中,我先去觐见陛下,晚点回府!”
只小心地看了眼元郎君身边新妇,眉宇间有着掩不住的风情,狐危哪里还不明白状况。侯爷终究是侯爷,心里感慨一句,狐危快速应道:“是!”
待元郎君队伍缓缓北去之后,狐危方低眉顺眼,朝顾玉梅作一揖:“夫人,请随小人回府”
顾玉梅仍在局促的状态,真如一乡野幽兰,声音如蚊:“嗯,烦请领路。”
“夫人客气了!”
狐危当先领路,顾玉梅与元郎君派给的两名随从紧随其后。转至一巷曲,已然命人备好一辆马车,拘谨地跟着,默默接受狐危的安排。
上得车驾之后,顾玉梅柳眉慢慢舒展开来,美眸之中,泛着亮光。
对元郎君一行,上边显然有所安排,入得洛城,更无需元郎君去操什么心。贼酋尸首与叛逆妻子,迅速地被接受,似李楷固这样的降将,与随行的受赏的将士,俱有安置,一切都很妥当。
元郎君进宫之时,皇帝那边还未散朝,赶往宣政殿之时,抬眼望了望那高高升起的日头,今日早朝的时间貌似有些长啊。
老老实实地跟着进入宣政殿侧的“待漏”小室,等候皇帝的召见,宫闱森严,一如既往。不过再度踏入皇城,总觉这宫廷间,有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
周边很静,侍候着的宫娥太监都小心翼翼的,有点动静便能听到。伴着一阵脚步声,元郎君耳中响起了一道调侃问候:“元侯爷何故皱眉啊?”
娇笑软声几乎能酥到人心底,对声音的主人,元郎君自是熟悉。抬眼望着娉婷而来的上官婉儿,元郎君眉梢褶意顿消,瞥了眼旁边侍候着的两名宦官,放肆地欣赏着上官婉儿依旧美丽的面容,起身缓缓走到大美人面前,行了个礼,以只两人听得到的声音,回答道:“许久未见上官姐姐,元徽太过想念了”
柳眉上扬,眼眸稍稍睁大,瞪了元郎君一眼,嘴角挂着点冷淡的笑意,以同样低渺的声音说道:“威震幽燕,直捣贼巢的元侯爷,还是个登徒子!”
又缓缓坐下,嘴角始终噙着笑意。见元郎君那淡定的模样,上官婉儿不由啐道:“你倒是自在,被召还,一点都不在意?”
………………………………
第370章 宣政殿内
“此言何意?”抬眼观察着上官婉儿似笑非笑的表情,元徽仍旧淡定发问。
笑容自那红润的唇角绽放开来,向元徽靠近了两步,动人的眼眸直直地盯着他,抬手掩着嘴发出疑问,声音依旧放得很低:“怎么,元侯爷就没有听到一点风声?”
眉宇间跳跃过些许异状,元郎君保持着淡淡然的姿态:“愿闻其详?”
见其反应,上官婉儿同样斜眼看了眼边上的侍者,大概觉得自己话多了,微张的红唇闭上了
元郎君盯着上官美人那口娇唇,面上有点可惜之色,他此前一度想要教大才女尝试一项有趣的口技,只是一直没能达成目的。
上官婉儿没能察觉到元郎君涌动的龌龊心思,莲步轻迈,扭动着曼妙的身躯绕着元朗君走了一圈,如水的目光细细打量元徽。
元郎君除了眼神深处泛着点骚光之外,神态自然,坐姿端正,只鼻子用力嗅了口大美人带动的香风。气味比起以往有了些变化,好似换了常用的香料
上官婉儿不说话,时间一长,元郎君有些无赖了。目光游移,停留在大美人柳腰下的翘臀上,比起此前,貌似大了些,想来手感也当有所变化
敏感处被“袭”,上官美人立刻有了反应,见元郎君的浪态有些明显了,不由轻咳一声,恨恨地瞪了他一眼。
注意到才女面庞间明显的羞怒,雌威毕露,虽别有一番风情,元徽很识趣地恢复了正经,微顿,向上官婉儿提出心中的疑思:“这宫中,是不是出了什么变故?”
元郎君眼神中的迷惑不似作假,上官婉儿背起了双手,嘴角衔着点玩味:“怎么,你也察觉到了?元侯爷,还是机警啊”
正想发问,却见上官美人一挥手,语气中透着点莫名,声调拉得老长:“你会知道的”
见上官婉儿竟然卖起了关子,元郎君心中好奇心更甚,满脸兴趣地看着大美人,想要一探究竟。
然时间并不允许,自宣政殿外已然传来了一阵动静,脚步声甚杂,皇帝下朝了不敢再侃谈,正襟危坐,等候召见。至于上官美人,则扭着丰满的尻,袅袅而去,侍候陛前。
没有等太久,听到召见之声,元郎君习惯性地理了理仪表,沉着向正殿而去。
殿上,还挺热闹,人不少,凤阁、鸾台连同文昌台的几名宰臣都在。在狄仁杰与武三思身上瞄了眼,因为就属此二人看元郎君目光最有深意。
半岁未见,再看女帝,显得有些陌生,还是老太太,但精神依旧矍铄,不敢细看,却也能感受到其身体中的“活力”。皇帝的变化,不小啊
武曌的心情看起来不错,抬手示意元徽起身,对左右笑道:“朕的福将归来了!”
言罢便当真诸宰臣的面,将元郎君夸奖勉励了一番。
从皇帝的态度便可知,元郎君圣眷正隆。在武曌面前,元郎君很老实,再一揖礼,谦虚答道:“皆赖陛下之恩德,臣方得幸,掩有此胜。臣,不敢居功!”
“广平侯,允文允武,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确是难得的将才”狄仁杰胖脸上带着点和煦的笑容,配合着情景也夸了夸元徽。
忍不住与狄仁杰对视了一眼,只见这老狐狸,两只眼睛中的笑意几乎能凝出水。只是那目光,看得元郎君心中异样不断。
狄仁杰这一开口,殿中的其他大臣也俱适时地出言应和,锦上添花,又不费什么力气。连武三思,都张嘴了,只是那语气不阴不阳的,元徽还注意到这厮嘴角似乎挂着点,得意
“传谕,将逆贼李尽灭枭首,悬于定鼎门阙,挫骨扬灰。李、孙妻子,尽数诛杀,照此办理!”愉快的气氛并未持续太久,随着女帝轻飘飘地一道谕旨,殿中气氛斗转。
一干老臣,包括狄仁杰在内,都低眉顺眼地,诠释着臣服。别看皇帝依然笑吟吟的,但这煞气杀念,不曾消减啊。元郎君也埋着头,默默腹诽,听闻皇帝常召高僧神尼入宫讲佛唱经,不过佛法度圣的效果貌似不佳
已然下朝,武曌仍将宰臣们召聚一堂,显然事出有因。处理完那点小事,元郎君还等着皇帝的安排或者赏赐,谁料武曌根本没有那意思,直接向他问询起意见:“默啜以攻破柳城遣使报功,欲再求忻代之地的突厥降户与麦种、铁器、农具。朕欲与之,然狄怀英力谏,朝廷诸公亦为此争论不休。你在柳城方与这默啜照面,你有什么看法?”
心思微动,默啜讨要这些东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过都被回绝。但看女帝此时的表现,估摸着是被默啜的“表忠之举”所迷惑了。
再低头拱手,元郎君也未迟疑,实话实说:“陛下,在柳城与那默啜接触虽然不多,但就臣所观,此人比起当年的骨咄禄更加好战,野心更大,也更狡猾,不可不防。”
元郎君没有正面回答允或不允,但话里话外,意见已然表明。
“哦?”闻之,武曌眉头轻微地皱了下,看了看元徽,眼神中闪过疑思。
“罢了,此事暂且搁置!”略作沉吟,摆了摆手,武曌又说起另外一事:“你自辽西归来,当知幽燕局势,来年遣将用军,平定叛乱,你可有建议?”
咦?元郎君心中暗自诧异,皇帝这是,有什么打算?
自宣政殿退出后,元郎君心中的疑窦彻底解开了。对营州之乱,皇帝当真生了其他心思了。柳城之战后,虽然孙万荣还强自打着反旗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