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战神探-第2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拖着伤体,直至卢龙城,表明身份欲治伤休养,喜而得知元郎君领军驻于城中。

    这十人往柳城,虽然终究没能做到什么事,但总归是带来了些有用的消息。营州柳城已成了李尽忠的叛军老巢,多容老弱妇孺。

    还有不出元徽意料,营州消息的隔绝,蛇灵在其中扮演了极重的角色。让他惊讶的是,蛇灵投入力量之不菲。

    关心了下李元芳的动向,当然不会有消息。不过可以想象得到,李元芳定然也有“奇遇”,当然,以元芳的能力与本事,可不是元郎君麾下杂鱼那般好对付的。

    柳城那边,想必已然发生了些精彩的故事!元芳斩首分尸、砍瓜切菜什么的,想必已经上演。。。。。。

    “这营州,还真成龙潭虎穴了!”最后,元徽嘴里念道一声。

    宽慰了属下几句,让其好生养伤,赏赐什么的,是不会短缺的。走出病房,元徽吐出一口浊气,表情间挂着阴郁。

    丝丝冷意在唇角绽放开来,元郎君转首望向外边,目光越发锐利起来。

    十个探子,仅余一人,面对蛇灵的追杀,跋涉三、四百里而归,个中艰难,可不是简单的“运气”二字就能解释的。

    倒不是怀疑探子的忠诚,依元郎君所思,蛇灵的人放水的可能性很大,锺迹跟寻而至,找到自己这个幕后的支使者。

    也许,用不了多久,就要正面对上蛇灵了。。。。。。良久,元徽审思结束,心里很肯定!

    。。。。。。

    又过了一日多,左鹰扬卫大将军、大总管李多祚终于统大军至,提前收到了前方败事,行

    军小心过甚。

    有些姗姗来迟的意思,叛军早已撤去,不过终究是到了,有三万余生力军,再加携输的大量后勤辎重,卢龙上下可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一时间,小小的卢龙城,汇聚大大周军队四万余众。气势汹汹,却锐气早挫。

    李多祚倒是颇具威势,燕、麻二人直接被其训斥了一番,二者懦懦不敢反驳。对元郎君与杨玄基,倒是笑脸赞誉了一阵。

    对李多祚,在神都之时,元徽倒是接触过。此人在大周军队体系中,尤其在神都,地位也算举足轻重,辗转诸卫,常年掌兵。统军出征,亦有建树,累有功勋。

    平州刺史衙门,直接被占用,以作军议。包括元徽四将,连同李多祚所率将领,大小十余人。占了人家的官所,刺史丘静坐陪。

    李多祚自然居主位,比起在蓟县,没有了张玄遇等人与其相争,不过,他的脸色并不好看。出师不利,他在皇帝那边,也难免受牵累。

    元徽的位置,也有所变化,在李多祚左首。表情有些微妙,观察中堂上诸将的脸色,元郎君似乎格外有兴致。

    李多祚并没有多废话的意思,简单地对张玄遇之败总结了几句,旋即带头讨论起眼下局势。看起来,果真是个干事的大将。

    诸将如今都有共识,那就是不可能再向柳城进军了。败事就在眼前,事实上朝廷讨伐的第一波攻势已宣告失败。

    数万大军挤在卢龙,悬于大本营蓟县四百余里外,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元将军,你有什么看法?”见元郎君一直没发表意见,李多祚将注意力放在了他身上。

    元徽基本同意众将看法,但总归是要说些什么的。眼珠子一转,元徽清咳一声,说道:“李尽忠既撤,急势暂缓。不过,这两日有消息传来,靺鞨人已经反了,饶乐的奚人亦有不稳。大将军,接下来,大周要对付的,可不止契丹一族了。”

    元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态,瞟着李多祚的反应。要知道,李多祚,就是靺鞨人。

    “本将亦有所耳闻!奚人势力孱弱,边上有张九节监控,晾那李大酺也不敢反!”李多祚表现得很正常,只是语气冷了些,颇为大气得说道:“营州之乱,却是将那些异类都刺激到了。都跳出来了也好,正好给我等一战败之的机会,保大周幽燕十年安宁!”

    李多祚此言,倒蛮具感染力的,掩去嘴角的少许讶异,元徽朝其拱了拱手:“大将军豪情可嘉。。。。。。”

    。零点看书


………………………………

第356章 元郎君又升了

    “废物!”宣政殿中,武曌声音虽然不高,但其间蕴含怒意,直透殿檐。皇帝生怒,殿中的侍者也多惴惴,深埋着头,恐受殃及。

    营州之乱闹得很凶,除了初时的震怒,冷静下来,女帝倒也未太过在意。她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与吐蕃人的谈判上。比起契丹这只饿狼,还是吐蕃这头猛虎更值得重视。

    论钦陵的胃口很大,不仅要大周裁撤安西四镇的戍卒,还要大周保证四镇与十姓突厥之地在两国之间的“中立”地位。

    武曌自然不许,安西四镇,中原失而复得不过四年,没有戍卒的威慑,西域那边吐蕃只怕会更加无所忌惮。撤军之举,实乃自废武功,拱手让势于敌,女帝怎会同意。

    谈判,暂时陷入僵持。

    在对契丹的平叛事宜上,武曌虽然也关注,却很放心。在她看来,朝廷大兵一至,李、万必灰飞烟灭,她毕竟派了二十八将前往。。。。。。

    然后,等了三个月,大败的消息传来了,一时间,女帝还有些难以置信。刹那的错愕之后,怒火油然而生,不可遏止。

    “三万大军,一战而败,主将受擒,官兵溃逃,简直岂有此理!张玄遇、曹仁师枉称宿将,契丹人的粗陋诡计都看不透,竟然直堕其圈套,可恨,可恨!”双目中闪着寒芒,武曌气愤难抑。

    “张、曹二人,竟然还有脸面回来!”

    张玄遇与曹仁师是被李尽忠生擒的,撤回营州后,被李尽忠放归。

    “朕遣诸将,原欲其勠力同心,共平边患,抚定东陲。。。。。。”说着便将手中的军报狠狠地摔在御案:“迁延不进、左右相疑、轻敌骄纵。。。。。。这就是我大周的将军们,实在令人齿冷!”

    武曌这话几乎把一船人一竿子打翻了,果然,包括李多祚在内的诸将,都被迁怒了。

    狄仁杰、武三思、姚璹、苏味道等阁臣俱在,恭听皇帝发怒。

    武三思恭束着身体,面对盛怒的皇帝,暂时不敢开口。心中既有后怕又有庆幸感,当初他可甚是积极地主动请缨出征,想要刷一波资历威望,顺便染指一下军队。然而现在看来,此次营州之乱没有想象中那般好平定啊。。。。。。

    几名老臣互相张望了几眼,还是由狄仁杰出列,沉稳地朝武曌劝慰道:“陛下请暂息雷霆之怒,事已至此,如何应对败局,才是当紧之事!”

    女帝对狄仁杰当真是另眼相待,听其言,情绪慢慢地平静了。看了看狄仁杰,那种胖脸上的从容,总能带给人安心感。

    “二十八将,真是二十八个笑话!”声音低沉,继续斥责了一句,稍作沉吟,女帝又补充道:“还是元徽与杨玄基未令朕失望。。。。。。”

    不忘夸奖元郎君一句,毕竟力挽狂澜,保大军免于覆没。一场大败,元徽二将,算是大周军中唯一的亮点。并且还有战果,对敌杀伤不论,怎么都生擒了一名契丹“大将”。

    看女帝愤怒已经控制住了,殿中诸臣心情微松,皇帝大发雌威,总归不是好受的。

    “国老,依你之见,朝廷当如何应对此败?”目光投向狄仁杰,武曌问道。

    狄胖胖心中显然已有腹稿,未假思索,拱手缓缓道来:“禀陛下,黄獐谷一败,契丹之叛已不可骤除。眼下已是暮秋,天气渐寒,不便作战。且秋收冬种在即,士卒、役夫念家,耽搁下去,既不利于战,亦不利民间生产。如今数万兵马远驻于卢龙,军械、辎重输送不便,若至寒冬,则更艰难。”

    “莫若暂且收兵,沿边州隘以固守为主,养精蓄锐,恢复士气。待来年开春,趁契丹苦熬冰雪之后的虚弱,再行进兵,以赫赫之势,一举平灭李、孙。。。。。。”

    狄仁杰之言,甚是恳切,属老成谋国之言。闻之,武曌若有所思,看起来是听进去了,不过还是忍不住嘀咕一句:“要这么久?”

    挥手止住还想说些什么的狄仁杰,武曌神情冷肃地说道:“既如此,平叛事宜,得好好调整一下了。尤其是用人方面。。。。。。”

    女帝是对战事不满,听其意思,是要挥起大棒了。几位阁臣,基本都领会到了皇帝的意思,却没人敢贸然发表看法。

    狄胖胖心思微动,此前皇帝安排问题颇多,是得调整,至少得明确主帅。不过以皇帝的心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