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历山大四世-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队走了27帕拉桑加,六天之后,过了叙利亚的海勒干河之后,土地似乎渐渐变得肥沃起来了,水网密布,零星地分布着很多村落。第八天的时候碰到了一支从阿拉伯来的贩卖焚香的商队,亚里斯当德罗斯请求亚历山大花了重金买了一些香,他的理由是在到达巴比伦之前的重要时刻,众神应当受到该有的尊重。

    又过了3天,亚历山大来到了小城玛里,大概是今天的伊拉克阿布凯马勒附近,斥候们在这这里再次发现了石油泉,亚历山大知道这里的石油储量极其丰富,于是亚历山大又从当地砍伐了一些木材做成木桶,装了上千桶。

    过了玛里之后,再也看不到任何人迹,看不见烟火升腾,没有一丝风,只有几只慵懒的鹭地掠过河岸,寻找鱼苗与青蛙。亚历山大让佩利塔斯和佩加索斯依次喝了水,他时不时地拉一下佩加索斯的头,好不让它喝的太胀。他双手捧起些水,顺着马肚子和马腿洒了些,让佩加索斯也凉快凉快。过了一会,所有骑兵都下马来,每个士兵都牵着自己的马,让他们在湍流中畅饮一番。

    小托勒密摘下头盔,用它盛了些水往头上浇,顿觉无比清爽,不禁感慨道:“哎,真舒服!”

    “喂,你要是喜欢,这里还有很多呢。”克雷托斯调侃道,他把自己的头盔灌满了水,准备向托勒密浇过去,不过又停了下来。

    “等会,伊壁鸠鲁来了,等会看我眼色行事!”科那斯阴险地笑着说道。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

    话还没有说完,科那斯扯着嗓子喊道:“袭击!袭击!”话音一落,所有人都端着盛满水的头盔向伊壁鸠鲁浇过去,伊壁鸠鲁被浇了个透心凉。

    “哦,真是抱歉,秘书先生,他们实在太顽皮了,我也没法阻止。您千万别生气,这只是一个玩笑。”亚历山大尴尬地说道。

    “好一个玩笑!”伊壁鸠鲁咕哝着,他的全身都湿透了,头上插着的羽毛看了都让人心生怜悯,他垂头丧气地看着自己的羽毛还剩多少。

    “一群没教养的家伙!”伊壁鸠鲁愤怒地痛骂着,不过也就是通过嘴巴发泄一下,并没有因为对方的无礼而做出有失哲人身份的举动。

    亚历山大看着好笑,劝慰道:“您还是原谅他们吧,他们就是一群不懂事的坏小子,比我还爱玩,你有着高雅的情操和高尚的人格,不必跟他们一般见识,呵呵!”

    “你这是在安慰我还是在损我啊!我看你们就是一丘之貉!”伊壁鸠鲁生气地甩甩屁股转头走了。

    “哎,你刚刚叫我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一个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是不屑于和顽劣儿童探讨学问的。”

    亚历山大听了大囧。

    注:

    ?帕拉桑加:波斯里程单位,1帕拉桑加约合30斯塔狄亚,也就相当于现在的5。55公里。

    。。。
………………………………

第七十二章 文明之都

    从古巴比伦王国以来,巴比伦城一直是西亚最大城市,也是两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巴比伦虽臣属于亚述,却始终有反抗之心,多次掀起反亚述的起义。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新王朝,随即联合埃及、米底大败亚述,直捣尼尼微,彻底瓦解亚述帝国。亚述灭亡后,天下三分,米底占伊朗,埃及恢复原来的统治,新巴比伦王国则据有整个两河流域和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最为强大。虽然新巴比伦较快就为波斯所灭,立国不及百年,但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626—前539年)却是古代西亚文明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它是集大成的最后总结时期,把苏美尔、古巴比伦和亚述的成果熔于一炉,并传之于西方的希腊,因此日后西方所知的巴比伦文化很多都奠定于新巴比伦王国之时。在艺术上也是这样,新巴比伦王国的艺术是两河流域以前各时代成果的一个总汇,同时也不乏推陈出新的进展。

    新巴比伦王国艺术的最大成果就是巴比伦城的重建。这座城市本来就是西亚古城之冠,但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也使古巴比伦时期奠定的基础有了很大变化:地下水位上升和土质的盐碱化造成了极大灾难,不少古建筑为之荒废;战争的破坏更是史不绝书,古巴比伦王国衰亡时就多次遭到外族入侵,亚述统治时期巴比伦4次起义,亚述军4次攻城、占领,破坏更为严重。因此古城的重建随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被视为国家头等大事,何况新王朝还决意要把首都建设得固若金汤,能够永远拒敌人于城门之外,同时又要参照亚述王宫美轮美奂的先例,在巴比伦城内建造最宏伟壮丽的庙堂和宫殿,使巴比伦真正成为古代最豪华的都城。这些要求在新巴比伦名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终于全部实现。重建的巴比伦城基本仍按原来体制,但规模增大许多,城防尤为牢固。全城约呈长方形,幼发拉底河穿城而过,把巴比伦一分为二,城区依河分为东西两部,东城主要由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的城区组成,现在作为王宫、主要神庙和官署、显贵住宅区,西城则是新建的商业区,河上有桥梁连接东西城区。出于新王朝稳保江山的需要,城防工程被摆到重建任务之首,为此沟不厌深,墙不厌厚,而且墙外筑墙,建成古代最坚固的城防。它的城防工程共分3个层次,最外一层称米底长城,建于城外往东一带远达数十里,这座长城以高墙深壕防备威胁最大的潜在敌人——东方的强邻米底。按原来设计,在米底长城与巴比伦城之间有一大片广阔的低洼地,必要时可利用幼发拉底河和城外运河的水闸放水淹地,强敌即使能越过米底长城,也将陷入泽国之中而不能自拔。后两个层次是指环绕东西城区的双重城墙,外墙以砖砌,较内墙略矮,墙外环以运河,起护城河的作用,外墙与内墙之间有宽约10—20米的开阔地,可将渡河越墙之敌歼灭在这一片毫无遮拦的中间地带。外墙以后的内墙当然是城防中重点的重点,它以土坯杂以砾石建成,高达36米,厚8米,可容四马车驾并列穿行。这道双重城墙全长达18公里,每隔44米有堡塔一座,全城共有320余座。由于巴比伦所处的冲积平原石料极缺,不仅内外城防工程不用石料,在城门建筑上也难以采用亚述都城大门必有的石雕守护神像之制,代替的办法是城门装饰巧用琉璃砖。巴比伦全城共设9个大门,其中琉璃砖装饰最称宏伟华丽的是中央北门——伊什塔尔门(伊什塔尔是胜利女神和金星女神,又是爱神与美神,类似西方的维纳斯女神)。这座城门地位非常重要,地形也很特别,原来从这儿进城便是王宫和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的神庙所在,但城外也有一座很重要的神庙——“年节神庙”和一座王宫(北宫),便依其位置连同附近的居民区又筑城墙卫护,形成一个规模较小的外城。每逢新年,必沿年节神庙——伊什塔尔门——马尔杜克神庙的大道作隆重的宗教游行,此道遂有“仪典大道”之称,而伊什塔尔门正好居于中心,更需突出城门形象的美观及纪念意义。这座城门按重墙复门结构,拱券大门两旁以双塔环卫,一共有四塔两门,门、塔壁面遍施彩色琉璃组成的牛、龙图案,牛是天神阿达的象征,龙则是马尔杜克神的象征,五色绚灿,满壁生辉,这样美丽的城门实为古代世界所罕见。由于伊什塔尔门以内的仪典大道西侧一带直至幼发拉底河边都是王宫、马尔杜克神庙和其他神庙的地盘,便在东城中央这片地区筑一道高墙围起来,人们称之为内城,也就是“皇城”。因此它有点像中国北京城内**与地安门之间的皇城,而伊什塔尔门的位置则像正阳门,伊什塔尔门外的年节神庙又有点类似正阳门外天坛的祈年殿。不言而喻,在这个等于皇城的内城里面,触目所见皆是巴比伦建筑的精华。…;

    巴比伦内城的南部是供奉马尔杜克的两个主要神庙和众多神殿、僧院之所在。马尔杜克两庙其北庙称埃特曼安吉,南庙称埃萨吉拉。北庙的中心是一座两河流域最高的塔庙,此即古人羡称的“巴别塔”(巴别在巴比伦语中原义为神,此处兼指马尔杜克神和巴比伦城,因巴比伦一词的原义也是“神之门”)。据犹太传说,巴比伦民众有心高筑此塔直至与天比高,为人间筑一可通天堂之路。上帝害怕此举成功,遂令筑塔的民众说着不同的语言,言语变乱,众心不齐,巴别塔终于不能通天1。有了这些传说的渲染,这座埃特曼安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