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甲板出击-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战场环境非常简单,所以eva系统直接从庞大的数据库中,调取了一份美国海军全甲板出击行动的方案,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进行简单的修改和完善之后,就形成了一份可用的作战计划。

    相对于陆基机场,航空母舰的甲板长度和面积都要小很多――要想在如此狭窄的空间进行数十架战斗机的运作和调度,自然也就有了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出发的,是两架sv-22“鱼鹰”多功能倾斜旋翼反潜机――他们的任务,是在航母附近的空域待命――万一有哪个倒霉蛋起飞失败,掉进海里的话,他们就得第一时间下去捞人。正常情况下,接下来出发的,应该是二号起飞点上的e-2d“鹰眼”预jing机――但是刚才在全甲板攻击开始之前,已经有一架预jing机先期出发,前去监视敌方目标舰队了,因此现在就用不着单独再出动预jing机了。

    随后,第一批出发的飞行员在听取了任务简报之后,从舰队航空作战指挥中心里走了出来――同一时刻,四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已经通过升降机送上了飞行甲板,准备就绪。

    首先出发的飞行员们,在领队的“swordsman”斯诺上校的带领下,来到飞行甲板整备区。在系统的“设定”里,斯诺上校是一位在航母上服役了近二十年,有着8架敌机击落记录的王牌飞行员,执行这样的作战任务自然可以称得上是轻车熟路。

    战机已经通过了前期所有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因此“福禄娃”们很快就完成了飞机的弹械、装备以及飞机本身的整备工作,只等飞行员前来接机。着装完毕的飞行员们来到了战机旁,开始跟身穿棕sè套衫的技师长一起从机体外部开始检查确认,油压管路是否漏油、扰流板等等的cāo作装置有无异常、弹械装备是否挂载妥等等。

    确认一切正常之后,斯诺上校在勤务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给技师长敬了一个礼后便沿着小梯子爬进了战机的前座驾驶舱。虽然驾驶的是双座型的“超级大黄蜂”,但是他的后座却并没有武器系统cāo作员。登机之后,斯诺上校首先是以安全带将自己的身体固定住,然后开始对战机的cāo作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进行检查。

    在确认了飞机的传动、火控和通讯系统一切正常之后,战机便关闭了舱盖――接下来,在得到许可后,斯诺上校依次启动了两台发动机,将油门推到慢车位置……

    很快,战机就在发动机的推动下,开始向弹shè位置缓缓移动。最后一次检查结束后,弹shè正式开始――

    接到弹shè官全速起飞的信号以后,斯诺上校松开了刹车装置,并且加大油门,举起右手向弹shè官敬礼――这个动作表示飞机一切正常,可以弹shè。

    两台f-414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出了阵阵低沉的咆哮声,橘红sè的尾焰形成了两条蔚蓝sè的尾焰柱。又是一次“走起”,电磁弹shè器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一样,用力“推了”舰载机一下。最终,“超级大黄蜂”以每小时270公里的速度,离开了航母甲板,飞入空中。

    “swordsman,解除高度限制,祝你好运。”

    “swordsman收到,前往集结点charlie-6,完毕。”

    注1:此处的“uss”并非美国海军的“uss(unitedstatesship)”,为“uisaf-steeltalon-ship”,意味“uisaf钢爪部队战舰”
………………………………

第十六章 饱和打击

    ()  所谓“全甲板攻击”,指的是美国海军所开创的,一种典型的海军航空兵作战理论――指航空母舰搭载尽可能多的飞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放出尽可能大的攻击机群,向敌人发动毁灭xing的一击。

    “全甲板攻击”是美国海军航空兵最主要的作战理论,这一理论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萌芽,在20-30年代期间逐步成熟,经过一战战火洗礼,成为了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致胜法宝――它不仅证明了战列舰时代的消逝,而且还影响了全球海军的发展。

    虽然作为10w吨级别的核动力超级航空母舰,“亥伯龙号”一共有近80架舰载机,但是实际上,蒋玉成所说的“把所有带翅膀的玩意都弹出去”其实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实际cāo作中是根本就做不到的。当年美国海军的最高记录,也不过就是两个攻击波次一共派出了31架舰载战斗机,只占据了舰载机总数的近一半。

    eva系统参照冷战时期,美国海军一次全甲板出击的机群调度方案,制定了一套适用于“钢爪”舰载机部队的航空攻击方案――

    在第一波次的攻击机群中,首先出发的是四架执行护航任务的“超级大黄蜂”双座战机,紧随其后的是一个中队的12架执行攻击任务的“超级大黄蜂”,以及一架负责掩护的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外加两架挂载伙伴式空中加油吊舱的kf-18战机。

    这个时候,蒋玉成对于“大虫子”的印象,开始稍微有所改观了――舰载机型号统一的结果,是维护时间的下降,与出动效率的提升。配合电磁弹shè器,“亥伯龙号”出动舰载战斗机的能力,实际上已经比冷战时期美国海军的最高纪录要高了。在满足xing能需求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战机的使用成本,提高出动效率,显然有助于有效提升战斗力。

    负责执行空优任务的四架双座型“超级大黄蜂”,全都以空优挂载方式,使用复合挂架全副武装地挂载了10枚aim-120d中程空空导弹和两枚aim-9x格斗导弹,而执行攻击任务的“超级大黄蜂”,则凭借着e型相对于c型额外增加的两个重载挂架,挂载了两个300加仑标准副油箱,和四枚agm-84g“鱼叉ii”反舰导弹。

    对于这种服役于美国海军数十年的导弹,蒋玉成本人作为一名天朝海军飞行员,十分鄙视――其可怜的m0。75的巡航速度,牙签一样的230kg战斗部,还有区区180km的shè程,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实在是有些不给力。

    不过呢,现在“鱼叉”是“亥伯龙号”上唯一配置的反舰导弹,因此虽然有些不满意,但是蒋玉成也没别的东西可用――毕竟,这个世界的海军航空兵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对方的防空能力应该不会那么弱鸡,直接让舰载机挂着制导炸弹凌空轰炸还是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危险xing的。

    因为对于“鱼叉”的杀伤力不满意,再加上bb时代战舰的防护能力普遍要强于cv时代,因此蒋玉成并没有指望第一波攻击机群,就能够直接把敌舰全都送到海里――一次全甲板攻击,一共要出动两波攻击机群。第二轮出动的10架f-35c“闪电ii”战机,将会携带2000磅jdam复合式制导炸弹,对没死透的家伙补刀。

    现在的蒋玉成不会知道,这种xing能拙计的导弹,今后会给他的舰队带来多大的麻烦――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ghosteye呼叫ghostrider各机,”通讯频道内,e-2d预jing机上的雷达cāo作员说道,“目标似乎没有发现我们,一切正常。”

    按照预定计划,如果对方有某种早期预jing手段,发现了攻击机群,并且派出舰载航空兵“停等民”的话,那么攻击机群就会首先在外围待命,让斯诺上校率领的护航机中队,让这群家伙“滚粗,民需将”……

    而现在看来,敌方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似乎确实只是二战的级别,并没有能力发现250公里之外的攻击机群。于是乎,护航机中队就先行离开了战区,去友军tdd舰队那里救场,清理那些进攻tdd舰队的舰载航空兵了――已经到了这个距离对方还没发现,那么等到舰载航空兵开始突防的时候,就算对方发现了攻击机群,也一样无法有效拦截。

    “这里是ghostrider-01,方位0-1-1,各机注意,准备攻击。”

    12架执行攻击任务的“超级大黄蜂”,排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编队,按照标准突防流程,降低高度,像是扑食的老鹰一样,杀气腾腾地向着奥萨联邦舰队的方向掠海冲去――这12架战机一共携带了48枚“鱼叉”导弹,平均每艘战舰都能被分到8枚导弹――一般情况下,被8枚导弹击中之后的战舰,就算没有当场沉没,也将会失去战斗力。

    这一招,对于地球上的海军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屡试不爽――由于地球曲率的原因,任何舰载雷达都无法探测到超低空突防的战机和导弹,因此只要对方没有舰载航空兵,就只能这么被舰载机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