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59・・・是59!!!!至少三十辆59!!!”
    这名少校军官的话语,仿佛晴天霹雳一般,在准将的耳边炸开了・・・
    “对・・・对・・・
    对面的59从山上下来了!!!”
………………………………
第三十章 对面的59从山上下来了(中)
    m1a2主战坦克刚刚越过山头,乔森面前的主屏幕上出现了几个明显信号――供装甲部队前线指挥员搭乘的坦克额外配置了毫米波雷达,具有更好的战场感知能力。
    “各单位注意,都别停下,继续前进。”乔森迅速接通战术通信频道,“展开队列,间隔一百米,盯紧南面的地平线,自主开火。”
    三辆“艾布拉姆斯”和三辆“帕拉丁”一马当先的冲在最前面,越过山脊线后,迅速展开形成攻击队列。对于这些先进的主战坦克来说,剧烈的颠簸没有对坦克的观瞄系统与火控系统产生影响,光学探测设备和毫米波雷达在发现可疑目标之后,火控计算机立即对目标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到底是威胁最大的坦克、还是次要的步兵战车、或者是没有威胁的岩石。
    作为排长,乔森不但要指挥自己的战车,还要指挥全排的战车。
    主屏幕上的几个黄色图标出现明显轮廓,转变成红色图标时,每个图标的右上角出现了表示性质的简单信息。主战坦克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三角形、步兵战车为圆圈、自行火炮为实心圆、其他车辆为正方形。这套类似于《空地一体战》的电子系统,在战斗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坦克兵能够在激烈的战斗中一眼看出目标性质,确定首先打击对象。
    “炮手,两点钟方向――急停短射,炮射反坦克导弹。”
    “目标确认!”
    向自家妹子下达命令的同时,乔森用戴着棉线质地的白色劳保手套的指头,摁住了触控屏幕边缘的,一个外形类似于主战坦克的图标――随即,屏幕上所有主战坦克的图标也变成了灰色――这意味着,他的连里所有的坦克都会收到命令,首先打击omt-18“吞噬者”重型坦克。
    就在乔森忙活这些事的时候,卡琳则为主炮选择了一枚反坦克导弹。
    装填工作只花了5秒钟,随着屏幕上出现弹药装填完毕的信息――“目标确认!”
    虽然以女孩自己的性格,她肯定是不愿意使用炮射反坦克导弹这种一点都不“浪漫”的玩意的――而且实战中炮射导弹确实发挥不出纸面上的远程优势,但是奈何军令难违,“钢爪”陆军的条令要求就是装甲部队在接敌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用反坦克导弹打一轮才行――正所谓“有枣没枣打三杆子”,卡琳也很赞同条令的规定:反正炮射导弹的射程可比穿甲弹远多了,在炮射导弹发挥作用的距离上,穿甲弹可是根本就用不了的。既然如此,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先打一轮导弹当然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fire!”
    行进间的坦克发射出了炮射导弹――后坐力不是很大。因为炮射反坦克导弹地发射药比穿甲弹少得多。5秒之内,其他的m1a2和m27a1陆续开火,同时继续冲锋。
    “同志们,跟我一起冲啊!!!”乔森大声喊道,“各车注意,ap弹准备!”
    他并没有理会3500米外的那辆“吞噬者”。mgm-52b“拉哈特(lahat)ii”120mm炮射反坦克导弹配备了半主动激光制导引导头,它的制导是由炮长负责操作车上的那部多功能激光压制系统(移植自99式坦克)控制的,跟乔森没关系。乔森的任务是,赶在导弹击中第一个目标之前为炮长找到第二个目标。
    而3500米外的奥萨陆军主战坦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虽然他们也知道通过释放烟雾来对付反坦克导弹,但是“拉哈特ii”跟ags-ii一样,是最近刚刚定型的新型装备――奥萨陆军此前并没有见识过炮射反坦克导弹,自然也就没有采取正确的对抗措施。而且更加重要的是,“钢爪”坦克集群从侧翼发起的冲锋,彻彻底底地打了奥萨陆军一个措手不及!
    对于改进了火箭发动机的“拉哈特ii”来说,飞完3500米的距离最多只需要7秒!于是乎,最先“露脸”的5辆“吞噬者”成了倒霉鬼。尽管它们都配置了主动防御系统,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种坦克主动防御系统能够拦截速度超过每秒400米地反坦克弹药,穿甲能力达到1250毫米的炮射反坦克导弹撞上“吞噬者”坦克的头顶时,主动防御系统根本没有做出反应――更加不幸的是,一枚攻顶的导弹正好打中了坦克导力核心投影所在的区域!
    高温金属射流击穿了坦克薄弱的顶盖之后,又穿透了几层防护,以黑虎掏心之势将灌注了液化泰矿的导力核心开了个大洞。巨大的殉爆,甚至将周围的一辆“搜索者”给掀翻了!
    虽然对七十多辆“吞噬者”和其他战车来说,6辆只算得上个零头,但是连敌人的脸都没看清,刚上阵就被打掉6辆(其中1辆还是一名营长的指挥车),奥萨军地士气顿时跌入谷底。尽管所有人都相信奥萨联邦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对面的uisa却总能在主战装备上获得相当的性能优势――而且现在他们还是从侧翼发起了伏击,这仗到底该怎么打?
    随着“钢爪”坦克继续前进,奥萨陆军的士兵们,终于看清了这些uisa坦克的正体――而他们心中的惊慌和恐惧也被进一步地放大了:
    “59!!!59!!!!!”通讯频道内,一名少校军官声嘶力竭地喊道,“对面的59从山上下来了!!!”
    类似于本位面苏军装备大部分都有北约代号,奥萨陆军对于尤克托巴尼亚和uisa的各种装备,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编号体系――比如说,此前曾经广泛装备的m26a1“战神”轻型坦克的编号就叫做ut-62,引进的96式坦克称为ut-63,而m27a1“帕拉丁”坦克,则被称为ut-59。
    在奥萨装甲部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当我看到一辆59的时候,我可以很开心地吃掉它;
    当我看到三辆59的时候,我可以很激动地打一战;
    当我看见十辆59的时候,我直接投奔了uisa,加入了他们・・・”
    对于这种强大的重型坦克,即使是装备了“吞噬者”的奥萨陆军依然对其心有余悸――其高大威猛的车身,标志性的非对称倾斜装甲和大口径主炮,几乎成了奥萨陆军装甲兵们的噩梦――就算是“吞噬者”也不见得能在这种坦克面前讨得便宜,如果不是其作为高端装备,在“钢爪”陆军中的装备比例远远低于“吞噬者”之于奥萨陆军的话,奥萨的将军们还真就不知道该怎么跟这样的对手战斗・・・没有任何一名奥萨指挥官,愿意跟数量超过二十辆的“59”集群进行硬碰硬的交战・・・
    而现在,乔森手下的这个加强装甲连,虽然m27a1也只有十几辆,但是剩下的都是外形和体积都与“帕拉丁”非常相似的m1a2――从远处看的话是很难分清m27a1和m1a2的差别的。于是乎,在奥萨军官的眼中,三十辆“59”就这么成群结队地从山上冲下来了・・・
………………………………
第31章 对面的59从山上下来了(下)
    ps:大家久等了・・・这是上周的更文,这周的单算。另外希望大家能尽可地支持《触手妹》!
    如果比较纸面性能的话,作为典型三代重坦的m1a2肯定是比不过三代半的m27a1的,但是实际上,“帕拉丁”的性能,很大程度上是过剩的――比如那个135mm的史诗级大**,就算是拿来打“吞噬者”这样的重坦也是明显过杀的。
    性能过剩的结果,就是“帕拉丁”的造价十分高昂,就算是“钢爪”也不可能完全用“帕拉丁”来装备自己的装甲部队。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钢爪”一直在实行高低搭配的装备建设思路,用高端的“帕拉丁”跟低端的m26a1或者96式搭配。
    这两者的落差,直接导致了此前“钢爪”海军陆战队在面对“吞噬者”时的困境――奥萨军的主力装甲部队现在基本上都换装了“吞噬者”,但是占据“钢爪”装甲部队的主力,却还是26式和96式,“帕拉丁”的数量太少。在“吞噬者”面前,两种轻型/中型坦克简直脆弱得不堪一击,而“帕拉丁”势单力薄,很容易被敌人以优势兵力包围吃掉。
    经历了血的教训之后,新成立的“钢爪”陆军,从一开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