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50架歼-10a/c一起,构成了“钢爪”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的中坚力量。
    为了适应尤瑟大陆作战的战场环境,f-16g也进行了一些改装――原版的f-16为了节约成本和减轻重量,使用了超音速进气效率低下的皮托管进气道。为了满足超音速环境下的作战需求,共青城飞机设计研究所提出了两个方案――其一是换装dsi进气道,其二是使用仿自歼-10a的矩形带附面层进气道。相比之下,前者因为有美军现成的改造方案可用,难度较低――但是超音速段的效果还是要差一些。经过一年的攻关之后,共青城所幸运地顺利突破了第二个方案,于是从block4之后批次的f-16g,便使用了矩形带附面层进气道,取代了前几个批次的dsi进气道。
    由于矩形带附面层进气道的重量要大于皮托管进气道和dsi进气道,因此为了配平机身,f-16g在背部附加了保形油箱,同时换装的f-119发动机也可以抵消一部分重量。在标准的双重任务挂载条件下,f-16g也可以实现m1。4的伪超巡,并且仍然保持一定的机动能力。航电系统方面,为了提高支援任务的效能,f-16g参照歼-10c,配备了简化版的宝石台航电架构和apg-80相控阵雷达,探测与感知能力强大并且可以使用多种空对地武器。
    在作战任务方面,usaf的f-16g不仅可以执行防空拦截、护航、空中优势和战术侦察等多种空优战斗机任务,而且作为一种多用途战斗机,还可以执行高风险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usaf没有装备a-10这样的强击机)与sead任务。可以说,一支装备f-16g的部队,就可以在大陆战场的任何作战环境下,执行任何形式的战术任务,是名符其实的“瑞士军刀”。
    前面说过,因为大陆战场的特殊作战环境,现在的usaf已经彻底成为了一支“一切围着陆军转”的空中力量――就像是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vvs)一样。这一点同样反映在战术飞机的性能上――在圈内作战中,因为不能携带副油箱,加上使用了高油耗的发动机,f-16g的圈内航程只有710km。实际的作战中,f-16g的实用作战半径(圈外+圈内)大概在350~500km之间,跟著名的“机场保卫者”mig-29a相仿。
    这个作战半径虽然看起来很难看,但是在执行空中优势作战任务时,这样的作战半径,已经足以完成usaf歼击航空兵所需要完成的大部分作战任务。因为在作战方式上,usaf与苏联空军几乎完全相同――主要依靠地面指挥引导作战的苏联战斗机与使用预警机指挥的美国战斗机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区别,苏联战斗机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进行大空域范围上的作战行动,以争夺制空权和为战术攻击机护航为主要任务的苏联战斗机的作战范围,基本上都集中在己方战线向敌方纵深300千米的范围之内――usaf也是如此。
    usaf战区空军司令部下属的地面指挥系统,主要通过成本低廉,广泛装备的陆基机动雷达站与e-2d预警机来掌握空情信息,并且采用基于eva系统的战区信息网络或直接语音的方式,对歼击航空兵部队的战斗机进行指挥和引导。因为陆基雷达能够掌握的空域范围有限,而e-2d预警机只能在导力领域的边缘行动,所以实战中,即使是作战半径更加广阔的f-15,也很少在400km以外的空域活动。
    对于远程攻击任务,一方面f-111之类的远程攻击机普遍具有强大的超音速突防能力,完全可以不带护航行动,另一方面就算真有这样的需求,也可以交给由e-10a和一众大型电子战飞机支援的f-22b来完成任务。因此,作战半径问题,对于现在的usaf来说并不是什么大毛病。
    实战中,f-16g的标准挂载便充分体现了这种战斗机“又当爹又当妈”的属性――翼尖挂架和外侧挂架各挂载两枚空战用的aim-9x和aim-120d,内侧挂架根据编队任务分配,可选挂载也不同――比如这次行动的titan编队,一号和三号机挂载了两枚自卫用的agm-88“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如果执行专门的sead任务,则挂载agm-31“追踪者”),而二号与四号机则使用复合挂架挂载了四枚额外的aim-120d。最内侧的一对重载挂点则使用了类似于f-15的复合挂架,共计挂载两个小尺寸的副油箱和四枚adm-175b“狮鹫”双重任务导弹(有的时候挂载的是sdb炸弹)。
    如果地面部队需要有人为他们打伞,赶走头顶上的苍蝇的话,那么这样一支f-16g编队就可以直接用aim-120d发起超视距攻击,击落或者驱逐敌方空中目标;而如果地面部队遭到了敌人优势兵力的猛烈进攻,迫切需要己方的近距离空中支援的话,那么他们只要用自己的终端把目标的位置信息发送出去就可以了――随后,从天而降的炸弹或者导弹,就会准确无误地干掉他们・・・
………………………………
第十九章 空中对抗(一)
    前“自由之翼”诺斯庞特分部成员,今年刚满十八岁的艾伦・耶格尔中尉,已经结束了自己在诺斯庞特的生活。就想他在自述中说的那样,为了追随“她”的脚步,也为了搞清楚这场战争到底为了什么,他和三笠两个,报名参加了“钢爪”航空兵部队的新兵选拔。
    现在的他,加入到了usaf战区空军司令部下属,歼击航空兵第44师第六团利维尔队,是一名f-15e多用途战斗机的前座飞行员。而他的青梅竹马,三笠・阿克曼,则是他的后座武器操作员。
    在他这个岁数,能飞这种重型战斗机,而且还能跟自己同为菜鸟的妹子组成一组可以独立作战的搭档,在usaf全军实属凤毛麟角。但凡这种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技术实力足够强大,第二运气很好,天上掉馅饼能直接砸在他脸上。
    艾伦和三笠也不例外,当初他和三笠在位于戈特霍布市的“钢爪”海军航空兵飞行学院,以前两名的成绩毕业后,极其幸运的被分进了top-gun当苗子培养,并且组成了搭档。在高教上下来之后,本来应该是分去海军航空兵装备“超级大黄蜂”的联队上双座同型教。但是呢,这家伙的运气足够好――正好赶上蒋玉成亲自负责top-gun们的训练,就此得到了“上达天听”的机会・・・
    当然,运气是次要的――实力才是最主要的。在与蒋玉成进行的空中对抗中,其他的学员平均在开战一分钟左右就会败下阵来,就算是优秀一点的学员也不过只能坚持两三分钟。而艾伦和三笠两个,在蒋玉成手下整整坚持了十分钟才被击落――中途还有一次短暂地咬住了蒋玉成的六点。
    正好这个时候usaf原本就刚刚开张没多久,经过几场大规模的战斗之后,各个歼击航空兵师团都处在有飞机没人的缺编状态,急需补充新的飞行员。于是乎,他们两个便非常幸运地被从海军要到了空军,然后被扔到了位于关宁巴丹吉林沙漠的usaf航空兵训练基地。经过短暂的适应性训练之后,他们两个以唯一一对得到重型机的新人搭档的身份,驾驶着自己的f-15e“攻击鹰”,转场到了usaf位于最前线的基地之一――代号alpha-3的桑贝斯空军基地,正式加入了usaf歼击航空兵第44师第六团。
    这次作战,是他们两个在六团的第一次升空作战。虽然艾伦个人非常希望能够以空优挂载配置出击,早日拿个王牌回来――但是利维尔队的其他前辈们并不同意让一个菜鸟去执行空优任务,坚持让他第一次作战以对地挂载出动,由他们负责制空。
    没办法,艾伦也只好驾驶着腹部挂架上挂满了sdb炸弹和adm-175b“狮鹫”导弹的f-15e出动――当然,在他的强烈坚持下,f-15e剩下的挂架上挂载了四枚aim-9x和四枚aim-120d,由此可见这种重型机的挂载能力多么强大・・・
    “titan各机注意,准备接战!”
    利维尔队的四架f-16g一齐开启加力燃烧室,爬升高度――准备迎击迎面而来的四架敌机。根据雷达特征,这四架敌机都是敌人最新型的“阿波罗”。这样的敌人,显然不会太好对付。除此之外,还有四架攻击机准备从侧面接近,攻击正在撤退中的装甲侦察小队,压在利维尔队四机肩上的担子,着实不轻。
    四代战斗机的一个特点是超音速巡航――而换装了f-119发动机的usaf三代战斗机也普遍可以实现轻载状态下的伪超巡。这个功能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战斗机在圈内的生存能力,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