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却成坏事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刘协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反正一切有陆浪在,他知道最后解决的办法陆浪肯定会有的。
    陆浪答道:“因为官员们的谨慎,所以推举出来的人数都是人才,但也就是这样,被推举的孝廉非常的少,但是我们所管辖的地方却越来越大,百姓也越来越多!”
    矛盾就是这样发生的,凡是有利就有弊,汉朝推举孝廉的制度确实是不错,不过陆浪说的这个问题也有,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有品行本身就不好的官员,也可以收受贿赂,然后胡乱推荐人过来,这样一来就成了变相买卖官职,而且朝廷还一点好处都得不到!
    由水源引发出来人才的问题,凡事追究根底,在追根问底以后,陆浪决定,还是先把人才的问题解决,然后再去想水源的事情。
    “那大将军打算怎么办?”
    刘协问了起来,事情好像是真蛮严重的了。
    对于刘协的问话,陆浪没有回答,而是看了陈群一眼,陈群于是上前说道:“陛下,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废除推举孝廉的制度,改为朝廷招任贤能……”
    “怎么改?”
    刘协问道:“朝廷要怎样招收这些人才呢?”
    说到正题了,接下来就是陈群的表演时间!
    说到这制度的问题,陈群其实早就有研究了,还在学院的时候,陈群就曾经对他的老师荀肃提出过学院考校制度,后来传承了数个朝代的‘九品中正制’也是陈群一手制定出来的,所以面对刘协的问话陈群立马就答道:“一,废除推举孝廉制度,改为每一个州县允许设立一个员外职,可以让各州县的长吏任用贤能的人但让这个职位,不过这个职位没有品级,属于朝廷的编外人员,而且一旦此人的能力不行或者是品行差,便要马上离任,犯了罪行的还要处罚!”
    这是变向的推举孝廉了,但是推举的人才必须得在自己的岗位上证明自己。
    这时候问题来了,职位的品级?
    荀彧看着陈群问道:“敢问陈大人,这品级一说又是怎么来的?”
    “这就是第二点了!”陈群看着刘协说道:“陛下,请陛下颁下圣旨,今后大汉的官员,又高到底共分为一到九品,一品国公以及三公,是为百官之首!至第七品为地方县官吏之首,另外**品为编外品制……”
    这就是九品中正制的最初原型,陈群终于说了出来!
    陆浪满意地点点头,这个陈群,果然有他的两下子,但是刘协的问题又来了:“难道说,这样就能解决朝廷人才不足的原因吗?”
    “当然不行!”陈群说道:“这九品中正制只是用来明确官员品级的一个制度,真正要解决人才的问题,这是第三点了,那就是……在全国举行考校学子的活动,从其中抽取优秀的学子,给他们封赏官爵!”
    这就是科举的原型了,确实这一点不是陈群本来准备的主意,真正促成陈群拿出这个主意的,是穿越过来的陆浪!
    陆浪也是在意识到推举孝廉这个制度的弊端以后,才决定采用科举制度的。
    “也就是科举!”陆浪对众人解释道:“科举必须要严格对待,破除士族门阀的规见,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不管他的出身是不是士族门阀,我们都要破格录用!今后并州各州县的县学,都必须要明确起来,每年三月,各县要组织学子科举考试,其中的佼佼者进入下一轮,到各州府考试,最后的优秀者全部到都城来进行最后的考核,在层层把关的情况下,最后能脱颖而出的一部分人就能得到朝廷的重要!”
    “这……这有些劳师动众了吧?”刘协有些轻微的反对,他看着陆浪问道:“大将军不是说,现在我们的人手少了么?这样劳师动众的话,那岂不是人手更不足了?”
    “陛下!”陈群站出来说道:“臣可以与臣的老师荀肃以及晋阳学府里面的学子们一起推行这些制度,并且还会发动他们到各州县去办理县学,然后准备明年开始的校考!”
    “嗯!”
    刘协点点头,然后说道:“若是如此,倒也是可行!”
    不用朝廷的人,发动那些学子,这当然是目前最理想的办法了,于是刘协说道:“好,朕就封陈爱卿为丞相司直……”
    刘协说到一般,陆浪突然开口打断了他的话,然后说道:“陛下,陈大人刚才说了,要废除旧制,也就是说,这丞相司直一职,也不在设了!”
    “不错!”陈群说道:“陛下,我们可以保留大将军、太师、太尉为三公,位居百官之首,下面是丞相,总理朝廷政务,居正二品;然后再设从二品职务,各部尚书各司其职。”
    “各部尚书是指户部、吏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陆浪向大家解释了一句,然后说道:“顾名思义,户部掌钱粮,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命与撤销,兵部掌管全国情报以及兵马调度……”
    听了陆浪和陈群的话,殿外的臣子们和皇位上的刘协都沉思了起来。
    这些改革……实在是……怎么说呢?
    难以接受的理所当然的,像这样彻底地推翻祖宗留下的制度,进行改革,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情况,最成功最出名的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了!
    而陆浪和陈群这一次,也是要变法,不错,就是变法!
    对于现在这个已经病入膏肓的汉朝来说,再不改变是真的不行了!
    
    
………………………………
第292章 争辩
84_84218变法是大事,但是有了陆浪的支持,也就等于是有了刘协的支持!
最后刘协批准了陆浪和陈群提出来的变法,陆浪与陈群和百官一起谢恩以后,陆浪又对刘协说道:“还请陛下下一道圣旨,再次召见草原诸部以及王庭的老王,还有……请陛下下令,正式设立雁门坊市区,任命胡赤儿为这里的统军都督!”
“胡赤儿?”
刘协纳闷了,问道:“这个胡赤儿是谁?”
是啊,不止是刘协,就连有些官员连胡赤儿的名字都没有听过,这也是因为胡赤儿投降以后,就一直在随军打仗,并没有来到太原!
在攻下了上党以后,胡赤儿是不是真心投靠的问题已经不用担心了,现在让郭嘉和荀彧他们头疼的是要如何用好这个胡赤儿。
作为一个杀害了自己前主子,并且还把兵马全部拉过来投降的人,胡赤儿在郭嘉和荀彧他们心中的地位肯定是有些被鄙视的。
郭嘉甚至还专门给荀彧写过信,希望荀彧想个办法,然后早点劝陆浪对胡赤儿做出安排,这一次,陆浪居然让胡赤儿到雁门关去统军,哪里可是并州的最后方,匈奴王庭在结盟以后,并不是说匈奴王庭的人就彻底归顺了,所以荀彧有些担心,让这个贪财的胡赤儿到雁门去,会不会太冒险了?
一旦胡赤儿在雁门闹出了什么事情来,让本来已经和睦的草原与汉朝关系变得又紧张了怎么办?
荀彧想多了,对于这一点,陆浪到是一点都不担心。
从胡赤儿能击杀牛辅之后,还能带走牛辅手下所有的兵马来看,可见这个胡赤儿并不是一个不得人心的人,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陆浪才想到让胡赤儿到雁门去,管理那里的居民和商户,以及与匈奴的贸易往来!
雁门现在是一个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带,在这里统军,并不需要打仗,而且这里是并州的最后方,能接触的只有匈奴,胡赤儿会因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