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望族-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上一本县志,桌上几本杂书,对面坐着参谋采冬。

    柴排名第一,说明了重要性,人类之所以能进化,最关键的因素是因为吃熟食,而想要煮熟食物就离不开柴。

    作为大吃货帝国的儒家,对饮食文化向来最为讲究,熟食可谓是其中的精髓。《说文》里解释为小木散材,意思是不能用来造房子或器用的木头。

    书上说“江南烧薪,取火于木;江北烧煤,取火于土。”沈侃知道了原来煤炭早已被广为利用。

    其实据他的观察,苏州一带每天用得起木柴的人家并不多,大多数百姓家烧水煮饭用的是野草和禾杆,而北方穷人据说更习惯用晒干的牛马粪。

    可别小看了木柴,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城内居民每日的需求量极大,苏州城内就有好几个柴薪市场。

    “煤炉子煤气罐不行。”沈侃摇摇头,貌似赚不到钱,有条件的人家早就用上了煤炭,没条件的一直到数百年后,还不是照样烧草烧柴。

    “采冬。”沈侃用手推了推打瞌睡的丫鬟,“你知道几种有名的米”

    采冬迷迷糊糊的道:“我知道香稻米、银杏白、八月白、雪里青、麻子乌。”

    “哦。”沈侃听不懂,又问道:“不是有一种占城稻吗一年三熟。”

    “那不好吃。”采冬清醒了,“有名的都是晚稻,你说的是早稻,厨房里就有黄籼,咱们下人吃的,糯的用来酿酒。”

    “原来如此。”沈侃点头,敢情自己吃的是晚稻。

    无需再询问采冬,也明白即使在鱼米之乡的江南,贫穷人家一般也吃不起稻米,粟、大小麦、黄黑豆、蚕豆、荞麦才是主食,遇到饥荒之年,挖草根,扒树皮,观音土。

    在北方,大米肯定更为贵重了。

    嘉靖年间,葡萄牙人该来了,沈侃在纸上写下土豆、玉米、地瓜。

    采冬好奇的看着少爷低头写字,与众不同的简体和标点符号越来越引起她的兴趣……

    河边,春梅姐装着非常快活的样子,不时跟着人家大声笑,不想把她们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

    可惜事与愿违,不知怎么回事,话题一下子转到了她的头上。

    邻居张大娘是她夫妇的房东,不但儿女双全,连生了八个孩子,是村里有名的福相,问道:“他几天没回来了”

    春梅姐低着头洗衣服,知道瞒不住人家,故意不当回事的道:“三,三天。”

    “唉!”张大娘也故意叹了口气,先前还大肆宣扬她丈夫有着使不完的力气,每天夜晚都要折腾的她死去活来,不堪忍受,大家伙却都看得出她那眉梢间藏不住的得意。

    “你年纪轻轻的,晚上能……忍想不想呢”

    “怎么能不想”穿着花衣服的刘大娘说道。

    这位刘大娘可是这一带远近闻名,货真价实的荡…妇,脸上涂抹了厚厚的脂粉,可惜岁月已经无情抹去了她年轻时的容颜。

    在古代乡下,诚然礼教能杀人,不贞的妇女会被浸猪笼什么的,然而正所谓贫贱夫妻百日哀,四处勾搭男人,依旧一辈子活蹦乱跳的妇女也不少,这方面主要还是看当地宗族的势力是否强大,是否严格管理,而穷人家即民不举而官不究。

    刘大娘的声音似乎饱含对同道中人的理解,把春梅姐视为年轻时的自己,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她咋能不想呢这么年轻,又这么好看。”

    春梅姐就觉得瞬间那气血喷涌而上,一下子灌满了她的面颊,这句话无疑正中她的心坎。

    卿本佳人,天性如此,又徒呼奈何!

    当然绝不能被人发现这一点,打死也不能承认,春梅姐一面用力搓洗水中的衣服,一面偷偷拿余光瞄了下左右。

    没想到,几乎所有的妇女,尤其是刘大娘好似能穿透肺腑的视线,竟然都牢牢的凝视着她。

    脸更热更烫了,她感到自己的脸颊已经不能再红了,恨不得马上跳到凉爽的河里飘走。

    年纪最大的顾家老婆婆责备道:“不要再说了,一个个整日净想着野男人,不守妇道,就不怕死后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投胎”

    “不守妇道”刘大娘一脸冷笑,伸手抓着春梅姐的手,“男人做得初一,我就做得十五,下辈子不得轮回我也认了。”

    “不像话,这村里的风气都被你带累了。”老婆婆愤怒的道,“你年轻最招摇的时候,害得村里闺女们都嫁不出去,要不是沈老太爷心软,你早就被乱石砸死了。”

    “笑话。”刘大娘毫不示弱,“你老糊涂了吧我年轻时在村里吗”

    “总之你不是个好东西,三十多岁了还勾搭老周家的后生。”老婆婆怒斥。

    刘大娘叫道:“我不是好东西行了吧但哪个罗裙不扫地,哪个扫把不沾灰谁做过什么谁心里有数,反正春梅媳妇还这么漂亮,你们也忍心”

    “女人一辈子就得忍,谁像你,不要脸过了一辈子呀。”

    不知从谁的嘴里冒出来的,顷刻间,女人们哄笑起来。
………………………………

第0052章 令人敬服

    春梅姐见村里人将自己和刘大娘视为一丘之貉,语气中充满了鄙夷与嘲笑,心里又愤怒又委屈,强忍着不愿同她们争吵。

    勉强浆洗完一捅衣服,默默地站起来,等上了岸走远,又像逃难似的往家里跑去。

    途经田里的时候,不免又受到男人们那下贱的目光扫射……

    这种日子什么时候能到头呢春梅姐怀念的望了眼视线尽头的沈家大门,这才体会到高高的院墙后,是多么的清静安详。

    可惜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不一定。”春梅姐想到待人和气的五少爷和向来倚重自己的四太太。

    她认为自己问心无愧,即使曾有意勾搭兴儿,可毕竟没有成真,难道还不许人家洗心革面了

    如此一想,春梅姐的脚步随之轻快起来,哼着小曲渐渐走远。

    高墙内的书房,沈侃还在研究,他昨日在城内走了走,发现有专门卖粮食的米铺,贩卖临近各地的各色大米。

    油铺往往与米铺紧挨着,时下的油,有豆油、菜油、棉花油等,菜籽油叫做香油,用来烹调食物;芝麻油叫做麻油,人们认为可以食用,也可以解毒。

    倒是黄豆榨出来的豆油,大概方法不得当,管它叫臭油,一般只用来点灯,当然穷人家也偶尔食用。

    桐油只能当漆用,据说人食用后会吐泻,还有一种专门用来制蜡的植物油。

    芝麻油最贵,皇宫也用,有个锦衣卫说因为避讳,宫里管麻油叫芝麻水。

    油的需求性并不亚于柴和米,价格不便宜,其实明代大多数老百姓一年四季都吃的是猪油,所以猪肉的价格高低必然会影响到油价的高低。

    书上说广东人主要食用茶籽油,此外各地还有露化油、山柚油、海棠油、山竹果油、麻子油、蜜香油等。

    开油铺无疑是个好生意,沈侃心中盘算着。

    提到盐,马上能令人联想到富可敌国的扬州盐商,可是盐乃国营专卖,必须打点好官府以及方方面面,而贩卖私盐被抓到是要杀头的,沈侃不想找麻烦。至于酱醋茶,得以后慢慢调查。

    忽然他想到了春梅姐,对采冬说道:“你午后叫个人陪你去找春梅姐,多带些米油面肉之类,大柱老不在家,她一个妇道人家不方便出门采买。”

    “知道了。”采冬点头。

    镇上,裴知县亲自到学里来拜见年纪最大的胡教官。

    二人相见,喝了口茶,裴知县直接说道:“学生有一事,要来请教老师。”

    胡先生忙说道:“不知县尊有何事垂问”

    裴知县说道:“因学生到任不久,所以要请教老师这学里的一众生员中,有真才实学,又素有名望,不知都有哪几位”

    胡教官不知县太爷问这个做什么,于是沉吟道:“学里有些名望的秀才虽说不少,可若要有真才实学,敢称名于县尊之前者,却也寥寥数人而已,但不知要作哪一项之用”

    “不瞒老师。”裴知县放下茶盏,轻轻叹了口气,“敝连襟过世后,遗下一子一女,妻妹远来投奔我夫妇,两个孩子俱都聪慧。敝妻妹近日再三托我延请一位名师教诲,我学里不识其人,故前来求教于老师,劳你推荐一位人品老成,学问深厚,堪为师范者于学生,先道一声谢。”

    胡教官一听原来是要自己帮忙荐馆,难怪听说县太爷与沈家的沈嘉谟交情匪浅,却放着他家不问而来找自己。

    沈家最不缺的就是才子,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