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丘赶紧叫屈道“嫂嫂,你一向是个聪明人,怎么今日糊涂至此你说我无钱无势,相貌又十分寻常,身上也只有这阳王可依仗,偏又见不得光。除了你对我一片痴心,还会有哪个肯来上钩”
柳氏不解,问道“什么叫阳王”
“嘿嘿。”王丘笑着伸手指了指下面,“你不成天夸我的物伟么故此我给它进爵为王了。”
“真是恬不知耻。”柳氏遂轻笑不已,疑心尽去。
她笑了一阵,出去洗衣服了,剩下王丘又开始琢磨,原来他准备写一封假情书,然后叫柳氏送到县衙,再由柳婆婆交给吴紫仙,希望能得到吴紫仙的亲笔回信,这就是两个人婚前苟且的证据。就算不回,他也会将信中内容散布出去,以此来搞臭沈侃的名声。
以他这样的人品和家境,哪有可能有真学问原来上次考试,那胡教官为了贪钱,所以这秀才就是撞了大运,花了一百两银子买到的题目,求他人作了几篇时文,在考场上又偷窥隔壁考生。
可谓心虽狠毒,奈何本事不济,偏偏他自认为是妙笔生花。
好不容易写完了,他洋洋自得的拿去念给嫂子听“你听好了,此乃本才子力作。薄命小丈夫沈侃于大病中拜娇妻吴小姐当日与娇妻花前月下的时节,只因娇妻貌美如花,善解风情,故小丈夫之小丈夫时常忍耐不住,非要放在娇妻那香阴之内,风调雨顺,郎情妾意,一时亲近无边。
叹一年来在外求学读书,夜夜,思之要弄娇妻,却如隔万里之路,山水之迢遥也呜呼哀哉,如今熬不过也,娇妻又不能飞将过来睡睡,终熬出大病呼,即日要去见阎罗大人了。
病重之际,你若写回书一封,我就心满意足。待魂归地府,在阎罗大人面前一定不说什么;你若不写情书来,薄命小丈夫死去,定在阎罗大人那里揭发阎王爷爷呀,都是我娇妻吴小姐太风骚,沈侃是为了她而熬杀啊
阎罗大人准会大怒,将案子拍了又拍,喝道这妮子这等可恶,竟熬死丈夫,即刻捉拿归案。
阴曹地府派了十个凶恶恶的判官,二十个哇哇叫的小鬼,三十个吓死人的牛头马面,四十个黑白无常,大家架着阴云杀到你屋里,一把扯开帐子,先要在你的那里望望然后一把扯起你的头发,叫你随他们下地狱去,你敢不答应么等到了十八层阴曹,阎罗大人还要把你的香物检验哩,所以你赶紧速写情书回复,我死后也不去说你了。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娇妻,吴小姐,快写,快写”
王丘一头眉飞色舞的念,一边配合乱七八糟的手势,念完了,抬起头来,奇道“嫂嫂,这一封情书作的何等神妙,你,你怎么笑倒了”
笑得前仰后合的柳氏早已躺在炕上,大笑道“有趣是有趣,就是这写的太太不雅了吧。”
王丘没听出来弦外之音,兀自解释道“这女子最怕鬼神的,故此我拿鬼来吓唬她。想必她一来牵挂沈侃,二来怕死,看了我这封信,难道敢不回么”
柳氏小事上头精明,大事上头却唯眼前这小丈夫马首是瞻,也就笑着点头“原来如此。”
王丘惋惜的道“可惜可惜如此奇文要算在沈侃名下了。罢了,这封信你快送到你娘手里,到时自然必有回书,咱们不如先诈几百两银子花花,然后在搞臭他们。”
沈家村。
随着潜斋先生辞馆,姚公子也被他父亲派人接回了苏州城,进了有名的鹤山书院读书。
这大半年来,周怜叶一直待在家里,那未婚夫的病情尽管起起伏伏,一直拖着不肯咽气。周怜叶和姚公子之间的联系,全靠着春梅姐。
但最近一连好几天,春梅姐都没有出现。
上午,沈大柱从外头回来,看见姚公子在他家门口,便问道“姚少爷,你怎么回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找我前几天我和你嫂子打了一架,她回娘家去了,家里没人。”
姚公子说道“你们夫妇怎么老是打架”
“别提了。”沈大山走过去开了门,“就为了五少爷送她的那几样东西,我不过随口问了两句,她竟说我不该问。你说我又没疑心什么,五少爷是何等样人,她一个中年村妇,可是我受不了她那副样子,便骂了两句,然后就吵了起来。”
“何必呢,沈师兄他。”说到这儿,姚公子说不下去了,脸也有些红了,沈侃还不是为了他
其实这半年来,明显是他过来的次数更多,而沈大山又不是蠢人,早就猜到他一翩翩公子,正好和周怜叶是一对,自己老婆是替他们跑来跑去的。
何况捉奸捉双,自从起疑心以来,还从未捉到过任何蛛丝马迹,邻居们也没传出任何闲话。
沈大柱这个人,虽然脾气暴躁,但他究竟是在外头混事的,什么人情世故没有遇见过,送走一脸失望的姚少爷,心里更加确信了。
晚上,就见周怜叶也悄悄来了,问道“几天不见三婶,她哪去了”
“唉。”沈大柱不免有些愧疚,冤枉了妻子,“和我吵了一架,回娘家去了。”
周怜叶不满的道“她那么贤惠,你为什么老打她啊她什么时候回来呢”
沈大柱自然不肯认错,说道“谁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反正消了气也就自己回来了。”未完待续。
………………………………
第0172章 看起来很荣耀
听了这话,周怜叶一脸的不高兴,望着沈大柱说道“你这个人,什么时候才会清醒些呢这么好的媳妇,为了你受够了委屈。”
沈大柱见她这样子,心中更加明白怎么回事了,当下笑着也不反驳。
周怜叶也不敢继续数落下去,哼了一声,转身径自回到家,因收不到他的消息,在屋外情不自禁的叹了口气,不巧她母亲从屋子里走出来,说道“你又哪去了不看着你弟弟,叫你祖母受累。”
“我不舒服呀。”周怜叶不高兴的跑进了屋。
过了一会儿,周老太太说道“这孩子,我看她这几日又愁眉苦脸的,别是生了病吧”
宋氏说道“她哪有什么病,不过因这几天没出去,闷得。”
周老太太说道“总在家里也不好,明儿金婆婆挂匾,村里一定热闹,也让她去看看吧。”
婆媳俩开始议论起此事,周怜叶悄悄走出来,听了一会儿,心说明天村里要热闹了,他只要知道就一定会回来,到时趁着人多混乱,希望能碰到他说两句话。
只是自己一肚子苦水,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完的,周怜叶想了想,溜回自己屋里,认真写了一封信,折叠成一小块,放入最里面的小衣口袋。
到了次日,村里村外很多人赶来看金婆婆家挂匾。起先周怜叶还装着懒着出去走动的样子,后来经母亲再三催促,才不甘不愿的换了一件新衣裳,带着弟弟向金家走去。
一出门,就遇见隔壁的冯嫂子,领着个外村的女客,也往那边去。
路上,女客询问金婆婆的事迹,冯嫂子便讲诉起来。
“金婆婆最早就是个望门寡,十五岁的时候,这边的丈夫就死了。那时金二叔也只有十七岁,原定再过一年,就把金婆婆娶过来的。金二叔一死,他父亲金太公是咱沈家村唯一姓金的外姓人,也是个有学问明事理的秀才,就派人到金婆婆家里去说,说这孩子太年轻了,又是没过门的媳妇,怎能勉强她守节呢这婚事还是退了吧。”
“哎呦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女客连连赞叹。
冯嫂子说道“可不是么,第二天生辰八字就给送了过去。而金婆婆的父亲也是个读书人,更明理。他说金家是读书进学的书香门第,我闺女是他家的人,哪有再嫁之理何况我家也是书香门第,就算金家愿意媳妇改嫁,我家还不愿意女儿匹配二郎呢。如此将送庚帖之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那人只好又把庚帖物归原主。”
“这也是善哉善哉,阿弥陀佛。”女客说道。
走在一旁的周怜叶撇撇嘴,心说这哪是明事理,简直就是不把自家闺女当人看。
“那人回去把原话说了,金太公一听,高兴的了不得,马上说只要孩子肯上门守寡,我金家一定不会亏待她。就这样,在金二叔头七未满的时候,金家将金婆婆接过来了。听说,当时此事把知府老爷都惊动了,亲自和县太爷来贺喜呢。”
“新娘子进门的那一天,我年纪还只记得咱们这沈家村,比过节时还热闹十倍,到处都是人。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新娘子是穿的红绫袄,凤冠霞帔坐八抬大轿来的,下了轿又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