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你在这等着别乱走,公公我这就回去禀告王总管。”魏朝说完就转身回宫了。
    李哥就在宫外焦急的等着,却不知这魏朝虽然是往宫里走,却没向王安所在的乾清宫,而是向永和宫郑贵妃处走去。
    魏朝边走边拆开信件,看到信中的内容,皱着眉头,脚步更快了,还对着跟在自己身边的小太监耳语了几句,小太监就急忙的跑了出去。
    没过多久小太监就又从东直门出去了,李哥看到小太监急忙跑出去,或许是斥候的直觉,他心里一下子惊了下,却也没放在心上。
    但是很快他就不这样想了,因为他刚一回头正巧看到,小太监带着一队,腰间挎着绣春刀的锦衣卫,指着自己说了些什么,那些锦衣卫就飞快的向自己围了过来。
    凭借多年斥候的机警,他来不及多想,一下子翻身跨上马,扬鞭就跑。
    而这一切被远处一栋民房拐角处的人,看了个真确。
………………………………
第65章 京中(下)
    拐角处的这人正是晚到一步的冬梅,虽说冬梅从小就学武艺,身子骨不弱,但终归是女子,体力上还是不及斥候,所以就晚到了片刻,也庆幸这晚到的片刻,才让她见到眼前这一幕。
    她看到李哥虽然是把信送进去了,但是随后就被锦衣卫追捕,一时虽想不到原因,但也知道这通过这门进宫送信,或是行不通了,此事重大她不能冒险。
    正在冬梅冥思苦想,怎么才能把信送进宫中,角门中又出来一人,正是穿着旧袈裟,手里握着串佛珠的莲池大师。
    冬梅见了莲池大师出来,心里便有了主意,向着莲池大师所在的广济寺快步走去。
    冬梅自从年幼就一直跟着娘娘,常年在宫中,认识的人本就不多,莲池大师或许是她认识的唯一一位住在宫外,但却能经常入宫的人了。
    这还要多亏,她小时候跟诺明师太习武的时候,诺明师太就是借住在莲池大师所在的广济寺的缘故,这才跟莲池大师熟络的。
    莲池大师刚到广济寺,还没等进寺门,就被冬梅拦了下来。兰儿看了下四周没有人,就把送信的事告诉了莲池大师。
    大师知道事情的重要,叫来寺庙的僧人,给冬梅准备了厢房,他自己则寺门都没入,转身就往宫门的方向赶去。
    此时京城中的晋商会馆中,也来了一位算不上客人的客人。正是前日在开封会馆中侯家那个年轻的四子侯兴安。
    要说这侯兴安为何会突然赶到京城,就要从昨日凌晨的时候,开封会馆接到的一封急报说起。
    侯家家主侯诚俊被一封突然送到的急报吵醒。
    信中是派到京城送信的的一队人马传回的,只说了一件事情。
    人马连夜疾驰的时候,恰好在一家驿站给马喂料,遇到了一名同样赶路之人,当时带队的仆人就觉得不对,正想上前打探下这人的来路。
    哪成想这人看到他们人多,当时就骑马跑了,带队的人知道此人一定有问题,就带人去追,直到把这人堵在江边的桥上。
    这人连人带马直接就从桥上跳到汹涌的江中,也没让人抓住,仆人知道此事异常,就连夜让人把信送回,还派人去沿路驿站查探此人,查探的信也一同带到。
    侯诚俊急躁的撕开驿站方面传回来的信。
    方才得知这人是从卫辉县方向出发的,他知道这一定就是兴王派去送信之人,但更令他惊讶的是送信不只这一人,驿站方面的信息显示,在这人到来之前已经有两人先后途径过驿站。
    按照驿站提供的时间比照,侯诚俊知道现在他这里再派人拦截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期望最先出发的那队人马能提前到达京城,动用京中的关系拦下送信之人。
    但侯诚俊又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此,虽然成功的拦截了一名送信之人,但是信件的内容他不知道,这令他十分不安。
    叫来了跟在身边的四子侯兴安,让他带着两封信赶赴京城,去拜会首辅。
    侯兴安来到会馆之中,得知并没有拦下信件和发现可疑之人,交代会馆停业,让所有人都去宫门外查探,发现可疑的人一定要拦下来。
    他自己则马不停蹄的向叶向高的府邸赶去。
    这边莲池大师畅通无阻的进了宫中,守门的侍卫虽然差异大师居然会落下东西,但也不敢得罪德高望重的禅师,就让他进去了。
    一路来到乾清宫外,要求见陛下,而此时的万历皇帝却不在乾清宫,正在郑贵妃的永和宫。
    乾清宫内就剩下不停翻阅各地奏折的王安,小太监过来禀告说莲池大师来求见陛下。
    王安刚想派小太监领着大师去永和宫见陛下,但是一想,平时如非陛下召见,莲池大师可是从来不会主动觐见的。
    这几日李太后的身体不大好,大师应该在太后宫中祈福,怎么突然来找陛下?
    带着疑惑的王安,让小太监把大师领进来,他决定先问问大师到底什么事。
    莲池一进到书房就见到,正在往奏折中夹着纸条,不停翻阅的王安,走到跟前道了句“王公公好。”
    王安连忙起身回了句“大师好。”便询问着大师,求见陛下的缘由。
    莲池大师知道,王安跟了陛下几十年是心腹,也就放心的把冬梅托付给他的信件,交给了王安。
    毕竟陛下所在的永和宫是内宫禁地,他这个外人也不好前往。
    送走了大师,王安一个人在御书房里踱着步,他纠结啊!他好奇!他担心!他不安啊!
    他拿着这封几经周折的信件,一时陷入了拆与不拆的两难。
    他知道殿下加急送来的这封信,一定和今日朝堂上一场繁多的奏折有关,一定和这个伪币案有关!
    而且他的直觉告诉他殿下的这封信,或许和官员们的奏折不同,不然也不至于派人特意进京禀报陛下。
    但是他看了眼眼前还剩下大半的奏折,他担心殿下这封与众不同的信件,或许会让殿下与朝中半数官员交恶。
    作为已经上了兴王这艘船下不了船的,他不得不冒险拆开这封信,看看到底信中写的是什么,他也好替殿下遮掩谋划。
    此时他心中还存着一丝侥幸,毕竟殿下身边还有着曲来福,他应该也不至于让殿下做出什么不智之举。
    但当他小心的用沾过烛火的纸刀,轻轻划开信封的油印,看到信件的内容,顿时什么侥幸都没了。
    信中详细的写了事情的经过。
    兴王的斥候发现山谷中,有拿着官府军械,冒充响马和镖师的人,围攻一队有着老弱病残的商队,并且打算不留活口。
    兴王派兵把人都抓起来后发现,这些人用的兵器都是卫辉府制的,所以便觉得此时非比寻常,快马来报。
    并觉得地方官府或有牵连,请陛下下旨允许他亲自押送这些人回京,交由御前审问。
    王安看完信心里更乱了,他知道殿下说的更可信,但他心里却更希望,事实就是官员们奏折上写的,因为这样大家才你好我好全都好。
    若是把这封信交给陛下,依靠陛下对殿下的信任,一定会下旨彻查此事,就算查出来个结果殿下是对的,可是殿下却因此得罪了大量的朝中官员。
    难免这些人今后暗地里不给殿下使绊子。
    但若是私自截留,不把信件交给陛下,就算他的目的是为殿下好,也难以避免被殿下所疑,所不喜。
    在人家的船上,被主人所厌恶,是会被赶下船的。
    王安知道,这封信他无论是送?是留?结局都不是好的。
………………………………
第66章 双刃剑
    这封信此时在王安手中就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交出去还是留下都会伤到自己伤到兴王。
    所以王安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这柄双刃剑亮出来!让人看到这把剑的锋利而选择退缩,从而不战而胜。
    而这柄剑由谁亮?怎么亮?王安思前想后,最终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首辅叶向高。
    叶首辅入阁以来,似乎从不参与党争,也跟今天这些上书之人没什么亲密关系。
    而几年来这叶府,占的地越来越大了,盖得园子也越来越多了,就靠着首辅微薄的薪水,恐怕看园子的仆人都养不起。
    朝堂之上众所周知最有钱的官员当属晋党,要说首辅这身家和他们一点关系没有王安却是不信的。
    有关系但是不亲密,身份又足够高,为人也够谨慎,这都是王安把叶向高当作传话人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