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多久?”萧庭不怕推到重来,抢收才是第一重要的,何况自己的‘仙气’已经高过了头,正好可以用这件事压一压,让大家知道小神仙虽然厉害,但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不是什么狗屁神仙。
宋大头估摸了一下,为难道:“按咱们这种取水量,至少要造个五人联踩的水车,才能踩的动十几桶水,这么大的水车,俺一个人不成,至少要七八个木匠,一块造个十来天才行!”
从哪找七八个木匠?就算有七八个木匠,十来天之后,黄花菜都凉了,看来重造是行不通。不过水力的问题倒是让萧庭眼前一亮,不就是水力不够嘛,老子虽然没有谷歌百度,好歹也是大学生,简单的齿轮传力和杠杆原理还是懂的。
摸了快带棱角的石头,蹲在地上画,宋大头早有经验立刻蹲在一边仔仔细细的看。
萧庭画了个草图,然后解释给宋大头听:“这种带齿的轮子能做出来吧,你看着啊,用杠子连接水车的大轴,然后引到这几个轮子上,用牛拉动最外面的这个平放着的轮子,这个轮子一转,就会带动竖着的轮子转,力气就传到了竖着的轮子上,竖着的轮子又能把力气传到杠子上,然后带动岸上的水车转,岸上水车转动的力量,配合水流的力量,两台水车就能转起来,拉动这几个桶不成问题!关键是两点,齿轮之间大小要配合的准,才能咬合紧,杠子要足够结实,要不就断了。就一句话,能不能做出来?”
宋大头就是干这行的,理解力比其他人强得多,萧庭才说完,他就明白了,抬着头嘴巴长得能塞下一个拳头,直愣愣的望着萧庭,跟见了鬼似得。
“成就成,不成就不成,你傻愣着作甚!”牛老汉焦急喝道。
“成!成!咋不成,太成了!”
宋大头蹲在萧庭画的齿轮边上,指着齿轮让周围的人看,激动的有点语无伦次道:“这东西踩水车也能用,哪怕在静水里都能用得上,拉个骡马什么的来就成,就跟拉磨似得拉,骡马能拉动多重的水,水车一次就能取出多重的水,连人力都省了……”
听宋大头这么说,牛老汉呼的一下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周围的村民们也再一次躁动起来,毕竟是星君下凡啊,还真就没能难得住小神仙的。至于那几个神奇的轮子和杠子,只怕是从天宫里传出来的吧?
唯独熊二和萧淑慎一脸不在乎,萧淑慎瘪瘪小嘴,一副我早就知道的样子,熊二瞪着两个牛眼,刚才说的那些话,他一个字也没听懂。
“这两样东西叫齿轮、杠杆,齿轮咬着齿轮,就能传力,杠杆能扩大或者缩小力气,现在不是慢慢研究学问的时候。既然能做,就赶紧做去吧。”萧庭道。
宋大头爬起来,脸上的几颗麻子熠熠生辉,闪烁着荷尔蒙的光泽,冲着人群某处狂笑两声,昂首挺胸的转身干活去了。
砍大树,造齿轮,木屑纷飞,锯渣四溅,全民围观,宋大头干了半辈子木匠活,却从来没像今天这么风光过,人群里,几个农妇叽叽喳喳的调笑着,不知道在说了些什么,其中一个娘子脸红的像炭火。
“看还有谁敢说我哥不会农活,我哥什么都会,最有能耐了。”萧淑慎紧紧的搂着萧庭的胳膊,一脸的幸福骄傲。
快到中午的时候,齿轮转盘和杠杆转轴都已经制作安装完毕,一头大青花骡子套上的鞍绳在一边待命,村民在边上围着,期待着轻言目睹骡子拉动齿轮的那一刻。
“小郎君,您来吆喝这第一声。”牛老汉把赶骡子的小鞭子递到萧庭手里。
萧庭把鞭子递给萧淑慎,萧淑慎握着鞭子,明显有点紧张。
萧庭哈哈一笑,拉住她的另一只手,笑道:“没事,抽,狠狠的抽!”
“恩!”萧淑慎重重一点头,呀的娇喝一声,使出全身的力气,小小的手臂轮了个半圆,鞭子在骡子屁股后面,当空抽出一声清脆的爆响。
啪!
骡子吃惊,拉着齿轮原地转圈,第一个齿轮转动,带动了第二个,第三个……杠杆大轴动了,拖动岸上的水车,岸上的水车也动了,拉起河里的水车……
“哥……水取出来啦!”萧淑慎指着水车,小脸兴奋的通红通红的,就像成熟的小苹果。
“出水啦!”
“出水啦!”
“出水啦!”
一桶桶水从河里提起,穿过两道绳索倒入了引水渠,很快的干枯的水渠渐渐的被胀满,河水顺着水渠流向了卧牛村的农田。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用歌声和舞蹈表达心中的喜悦,绝不是少数民族的专利,不知道有谁第一个拉起了身边人的手,村民们自发的围着水车,手挽手,肩并肩,围城了一个大圈子,抬左脚,踩右脚,口中唱出庆祝丰收的喜悦歌声,双脚随着歌声有节奏的踩踏着地面。
地面微微震动着,引水渠里的河水泛起阵阵的涟漪,如同欢快的精灵,奔放的朝田中涌动着。
。。。
………………………………
第三十二章 一千多年的巨大代沟
‘挂桶式大功率双轮畜力水车’的灌溉效果要远远超过以前三台水车的总和,原本需要三台竹筒水车加上卧牛村百十号人连续奋战几日夜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将几百多亩田浇了个透。
萧庭琢磨着,既然卧牛村要灌溉,长安县其他的村镇想必也缺水,是不是将大功率水车普及开,让长安县所有的村镇都受益。
这样一来好处是至少有三方面的,对农民而言灌溉完成了,粮食不会减产,来年能不说过上好日子,至少不会饿死人;对自己而言,无论朝廷能不能看得见,这都是一份救人水火的功德;对裴行俭而言,大灾中他治下的长安县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减产,绝对是一份耀眼的政绩。农业社会嘛,朝廷看重的就是农耕。
万万没料到,这个想法才说出口,就遭来了牛老汉的强烈反对。
“小郎君,这可不是本分人干的事。”
牛老汉一个劲的摇头:“俺们卧牛村的事,俺们卧牛村自己能做主,其他村子里的事,自有他们的家主、村正和长者管着,饿死也好,撑死也好,都轮不到俺们插手。他们麦子要是真收不上来,闹了饥荒,来咱们卧牛村要饭,咱们管他们吃喝都行,但别人村里的装不装水车,咱们万万管不得。那不本分。”
萧庭不理解了,一开始还以为牛老汉怀揣着自私的想法,不愿意让别的村庄分享好处,可是听他话里话外的意思,竟然是责备自己不本份。
不本份?这三个词让萧庭很郁闷。
老子一颗公心,一毛钱好处不贪,就想着让水车普及开,让整个长安县都得利,免得那些农民饿死,这放在哪都是值得表扬的行为吧,怎么到了大唐,就变成‘不本份’了呢?
问牛老汉为什么这么说,他也叽叽咕咕的解释不清楚,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这么干不本份,不能这么干,要是这么干了,朝廷非但不会嘉奖,反而会怪罪下来,别的村庄也不会领情。
说了半天,两个人就是鸡同鸭讲,完全说不清。
看牛老汉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萧庭发现他和自己现在处于两个难以沟通的极端。自己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不本份,认为有好的技术普及开是天经地义的,而牛老汉似乎天经地义的就认为这就是不本分,反而不理解萧庭为什么不理解。
既然讲不清,萧庭也懒得去顾忌别人的想法,在他看来,能多收一点粮食,来年长安县能少饿死几个人,这总不会是坏事。于是干脆不顾牛老汉的反对,准备派熊二和宋大头带着设计图纸,去附近的村庄普及。
没想到,一向以萧庭马首是瞻,把萧庭捧在天上的牛老汉见状,竟然带着三个老头子拦在村口,摆出了一副死谏的架势,苦苦哀求,为了小郎君的名声,为了小郎君的前途,谁要是到其他庄子上装水车,除非从他们的身体上踩过去。
“这到底是为啥啊!”
萧庭满头黑线,双方都是好心,自己是想救人救粮食,肯定不是错。牛老汉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也是为了自己好,更不能说他错了。
事到如今萧庭只能挥挥手,暂时打消了普及大功率水车的念头,让熊二和宋大头该干嘛还干嘛去。不要讲牛老汉是为了自己好,退一万步,就算是仅仅是因为私心,不想让其他村庄共享利益,萧庭也不能真让人从他们三个加在一块都快两百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