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乌江战纪-第5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万斤,所产食盐,最远销到了两湖两广,号称“万灶盐烟,郁江不夜天”,可以说就是乌江下游的“小京城”。

    由于处于大山之间,道路十分艰险,离国家的政治中心遥远,因此,郁山又是著名的流放地,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唐高祖子霍王李元轨、唐开国元勋赵国公长孙无忌、礼部尚书李林甫、高丽(今朝鲜)知留后事泉南建等先后流放这里,留下迁客故事和史迹。

    这里,还留下不少文人墨客的名篇。

    宋代大文人黄庭坚曾贬居于此,自称“已为黔中老农矣”,曾号“涪翁”,写下大量诗文。难得的是,他以巴人遗韵竹枝调写竹枝词,交歌伎演唱,留下了“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兄弟”的千古名句。黄庭坚在郁水,多有德政,当他死后,当地人寻他的旧衣物数件,用棺木收敛,在中井河北岸玉屏山麓建衣冠冢。

    这里,还留下许多诗人为友人到这里来赴任、或被贬谪而送行、怀念的诗文,数量太多,不一一列述。

    要说最妇孺皆知的,当属唐朝大师柳宗元的《黔之驴》,描述的正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不过,此地是否真无驴,不必细究。

    有好事者认为“黔之驴”与“巴蛇吞象”的传说一样,也许是一个白虎巴人战胜了一个以驴为图腾的部落的故事的延展,巴人创造过太多这样的传奇与传说。

    因此,如果你是乌江人,千万不要小看郁山古镇,或许可以说,它的盐丹史,就是乌江下游几千年的上中古史。

    毫无疑问,郁山古城最引人入胜的篇章属于巴人时代。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看过了郁城的繁华,听过了郁城的喧嚣,武士瞫梦龙提议看一看郁城的城防措施,因为这里正是他和众多乌江武士用生命守卫的一座城池。

    当时的郁城,一面临江;一面背山,两面为土栅,也算是城墙,称为“巴蓠”,具有防御功能。巴人的“城墙”也有特点,多不转拐,也就是圆角,少有直角。巴人比较喜欢圆形,圆鼎、錞于、钲,当然,性格和柳叶剑除外。

    游完了城,主人陪客人上舟游郁水。郁水,今称郁江,乌江的支流,发源于湖北利川,其主要源头有三:后江、前江、革井溪。

    两岸崇山峻岭,奇峰异石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梦龙感觉,郁水的阳光与虎安山是两种不同的景致,阳光似从山峰上斜射到水面,如射到一面长长的镜子上,金光闪闪,而虎安山的阳光落到草地上,似乎也泛出一点绿绿的光。

    若春沛赞道:“此处风景比盘瓠水、丹涪水,又相似又有不同,各具风骚,皆是绝品。若是春夏,应更加绝妙。”
………………………………

第046章 巴子梁●白鹤梁

此行有个重要安排,是去游历伏牛山盐泉,因此舟儿向上水行约数里,一行人便下了舟,徒步于河滩之上,准确说是进入了制盐场。

    郁侯之弟、盐卿巴富专程赶来陪客。

    盐奴们见郁侯府公子、盐卿、大夫亲自陪同,不知春沛、梦龙为何方神圣,有人抬头看,更多的继续做工。

    当日天气良好,客人们先到了一处长长的河滩上,一排过去,被人们清理平整的河滩上,每隔约小半里,有一排高高的无围的茅草棚顶,棚顶下面是许多个制盐场,这些制盐场分别按流程进行完成食盐的提取。

    客人最先见到的场景是在江面上有数只率大的木桶,盐工们正从木桶中采汲盐水,然后乘独木舟送到岸边,倒进一个个露天的储卤池中。

    梦龙发现,也有从岩壁上引来的竹笕里流出的盐水直接流进储卤池。

    往前走,在一个茅草棚下,见到的是盐工将从盐灶中撮出来烧过的草木灰,摊在地上,然后用陶罐去将储卤池中经过风吹日晒变得更咸的卤水舀出来,淋在草木灰上,盐便结出晶来。

    再往前,仍是一个茅草棚,客人见到的是有盐工将草木灰上结晶的盐刮出来,放入一些罐内,再加入少量盐水使之溶化,再将这些罐内的盐水倒入盐灶上的大花边園底罐。

    然后,对装了高浓度盐水的園底罐加热,同时不时加盐水。

    加热有一个过程,客人们向前边走边看。这一排盐灶上園底罐里盐卤将满,盐工将盐卤从罐里取出,移到无数个插在沙中的小尖底杯中,然后在尖底杯下堆放刚从盐灶内取出冒着青烟的灰烬,用余热使尖底杯中盐的水分进一步蒸发。

    这一道一道的制盐程序,组织有序,分场轮作,一轮一轮的盐巴便出来了,整个盐场一派繁忙,却井然有序,看得梦龙、春沛一行人啧啧称叹,羡慕不已,嫉妒也是难免的。

    若春沛调侃道:“除了女闾,郁侯地盘上,估计就是这里最忙了。”

    巴富笑道:“冬日到,暂停了多个盐场,要是平时,人山人海。哪里是女闾可比!老兄此言,莫非是想要去那里也繁忙繁忙?”

    春沛笑道:“老马拉重车,有心无力了。”

    继续向前,这个草棚下的作业已经进行到最后一道工序,盐工将盐种(成型的食盐)撒在卤水要结晶不结晶的尖底杯中,很快,里面的盐便结成了晶体,变成坚硬的盐模,盐巴就此成型,便可送入市场。别小看一个个尖底杯中的盐模,相当于硬通货。

    看着一排排尖底杯中已经成型或正在成型的盐模,梦龙突然感觉到一种内心的激动,几大步跑上前,伸手从一只尖底杯中掏出一点盐,抹在额上,仰天默默祷道:“我们为你而战!”

    梦龙的贴身侍卫瞫丁也差不多同时跟了过去。

    梦龙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让若春沛、巴蓬、巴富等人吃了一惊,很快明白他的意思,相视而笑。

    参观完毕制盐作业,众人回首看去,数里盐场,草木燃烧的烟雾就像缓缓升起的美丽的云朵,若春沛忍不住举手过头,大声赞道:“郁水盐东以济楚,西入沅澧,逆水滋夜郎,顺水咸枳都,多壮观啊!”

    等若春沛感叹结束,巴富笑道:“我不止一次去过盘口盐市,你们也得了不少好处。”

    春沛也笑道:“一个是九牛,一个是一毛,岂敢并论。”

    巴富笑道:“从我这里私流出去的盐,多数到了盘湖口,我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若春沛心中“咯噔”一下,知道巴富一时口快,说漏了嘴,轻轻扫了巴富一眼,从表情上看,他应是并未发现自己的口误,其他人更没有注意,若春沛不想让他尴尬,假装也没有注意到,说道:“各地盐,有几种取法?”

    巴富道:“各地煮盐,有三种方法,一种是煮含盐的石头、一种是煮地上涌出的盐水,一种是煮河中涌出的盐水。你们最先见到的正用大木桶在河中隔出盐水,我们这里是近年才开始搞的,多少年来从河水中流走了多少盐,可惜了。”

    春沛、梦龙虽然曾听说过煮盐法,今日亲临实境,收获颇多。

    继续向上游前行,又走数里,河床变得较窄,河水较深,运送盐水的舟儿来来往往。

    走到一处沙滩,河滩路断,前面是一池较为平静而又碧绿的河水,两面悬崖,要继续前行,必须独木舟。

    放眼不远,前方左面岩石上,就是著名的飞水井盐泉,那盐水从岩石半空中飞冲而出,落到下面盐工开过来的木舟上的高高的圆木桶里。正是:

    一泉吐白玉,

    万里走黄金。

    客人们驻足观看,大受震动,瞫梦龙、瞫丁等为这处著名盐泉而流过血的勇士们,更是激动不已。

    巴富道:“要不要上舟,去近处看看?”

    若春沛道:“不必。穿梭的独木舟,忙碌的盐工,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不要打扰。远观飞水,就如观一幅流动的天人之作:青山、碧水、白练、木舟、盐人。”

    巴富笑道:“还有贵客。”

    梦龙不由赞叹道:“这盐水真像一条白龙,飞腾而出,真个美呀!”

    巴篷笑道:“若不是美景,楚国人怎会梦都想抢去!”

    众人赞了多时,梦龙道:“听说飞水井是蚩尤部族发现的,可有此事?”

    这是巴富讲了不知多少次的得意故事,故作神秘道:“确有此事。蚩尤部族在涿鹿与黄帝战败后,其部族向南迁徙,其中一部分辗转进入郁水一带,进入伏牛山。

    “一日,他们沿山里的一条河寻猎,发现一只梅花鹿在河边吃草,于是拼命追赶。他们看见梅花鹿跑到一悬崖飞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