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乌江战纪-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主得报,恼怒万分,令使者到蜀都商撤离,蜀主话未听完,怒道:“巴蛮子请我去帮他打楚国,大败而归,死伤无数不消说,损了多少粮草、兵器,内外之用,宾客之资,费了多少财物,他给我算得清?

    ”如今在他境内多歇了口气,便来催命,是何道理!就算是赔我一个江州,我还要饰本,回去禀报:没打算撤了!”

    巴主正在喝水,听使者回报,七窍生烟,摔碎手中虎吞象明雕水盏,怒道:“难道我比他损失小?合伙生意,如今折了本,要我一人承担,只怕他那颗会算账的陶丸没给他造出来!”喷出几句赃话,吓得侍者不敢做声。

    巴主召集诸路人马,准备动武。众人摩拳擦掌,口吐恶气。

    见显贵们发言,离不开一个“战”字,跟随二公子巴西安从枳都同来、深得巴西安看好的青年将领巴秀再忍不住,献计道:

    “请神容易送神难。听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从秦厉公始,秦国便与蜀国因南郑起争端,多年不止,秦取南郑,又被蜀国夺还,秦人恨得牙根痒。卑将以为,不须动用大军,只需派一使节,重贿秦人,让秦国扬言出兵取南郑,蜀人自去。”

    话刚落地,尚未反弹,世子巴南安怒道:“你是何人?庙堂之上哪有你发言的!懂不懂规矩!”巴西安明白世子哥哥是冲自己来的,急忙喝住巴秀。

    巴国主道:“我两家割裂,打破脑壳,也不必要秦国那个瘟神来帮忙。”

    巴蜀两国在巴国境内小战几场,一时难分胜负,战战停停。刚经兹方大败,两国都想尽快结束战事,可又宁输一战,不输面子。

    战也不是,和也不是,中卿相尚进宫对巴国主道:“才得了一场掏心大病,不可硬撑。况且,战场在我境内,打破的钵钵碗碗,毁坏的一草一木,全都是我们的,到时,蜀国人屁股一拍就走人。诚不如巴秀之言,去使秦国。”

    果然,蜀军招呼不打,全数撤回蜀境——…不要以为是巴秀的计策起了决定作用,起关键作用的是周安王死了,其子姬喜即位,即周烈王,消息传到巴蜀。

    因这场事,两邻国刚刚建立的对楚同盟完全瓦解,多少年的恩恩怨怨未解,又结下新仇。

    此后,巴、楚为盐泉之争,形成拉锯战,终以楚国完全控制到了夷水一带为果,最远时分别从几个方向推进到有“万里城墙”之称的七戳山、筱关等附近,后收缩到夷城一线。

    当时的航行技术有限,征服长江尤其是三峡还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吴、楚之争,由淮河的多,由长江的少,而几乎与长江平行的夷水(清江)及其沿线则是巴蜀与楚的重要通道,自然也是军事进攻和反攻的重要通道。

    楚军取了夷城,控制了夷水,对巴国丹涪水流域以及朐忍(今万州、云阳)等大片土地构成严重威胁,巴人则在不同方向筑关或利用山险反威胁,其中郁水方向有一个重要关口,称为筱关。

    筱关,即今湖北宣恩境内的晓关,曾简化为“小关”,抗日战争时期,改称“晓关”,以示光明、吉祥。筱,即寮竹,别名箬竹、粽粑竹、长耳竹、粽叶竹等,此地漫山遍野的寮竹,故名“筱关”。

    如今,这里是一个侗族乡。

    在巴国历史上,筱关没有捍关、阳关、沔关、江关那样闻名,却是巴、楚争夺郁水盐泉的重要关隘。

    当时,树大林深,交通极为不便,不似现在四通八达,筱关一带有通盐古大道,正好用兵,又是要冲形胜之地,是南入湘黔、北行巴蜀必经之处,落入楚人之手不得、

    暂时驱离楚人后,巴人赶忙在险要之处筑立牢固关寨,以筱关、石城(石城至甲馬池一带),以及与筱关齐名的亭子关为郁水盐泉正面的三道屏障(巴人称为郁水防线的“两关一城”)。

    石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即今重庆黔江县坝镇,位于阿蓬江与段溪河交汇处。

    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在石城置丹兴县(后黔江县),治所即在县坝。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至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涪陵郡治所和丹兴县治所,均置于县坝;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置庸州,州治所和县治所同置于县坝;隋大业初,废庸州置县,将丹兴县改为石城县,治所仍置于县坝。

    石城是巴国在丹涪水流域最重要的屯军营地,直接隶属于枳都大营。

    建立营地屯集军队的这项措施,或者也可说是改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出现雏形,当时每有战事,巴国主亲自领兵,并把自己的宗室子弟派到边境或要地驻防,有两个作用:一则防御外敌,二可及时处置就近地区的内乱。

    兵营的兵源主要来自巴氏宗族。

    至战国时期,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尤其是等到楚国人提起兵器来了,石城和巴峒这两个巴国东南境重要兵营的兵源悄悄发生了变化,除了宗室子弟仍为中坚力量,还在当地各部族抽调武士,但各部族为了自身的利益,均不会将最强的武士送去,而是在地位低微和困难的家庭以及男丁较多的家庭中抽调,甚至送去奴隶充数。

    兵营中的将佐,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巴氏宗亲,武落钟离山其他四氏的贵族子弟多有担任要职者。

    虽然石城军营里没有武功最拔尖的单个武士,但由于相似于常备军,在严格的训练之下,纪律严明,行动化一,执行力强,战术素养高,整体战斗能力很强,丹涪水,甚至巴国任何一个部族单独都很难与之抗衡。

    亭子关,位于郁水盐陆路运输路线的必经之地,在今天的彭水县郁山镇镇内。

    今天,郁水亭子关,与号称南方长城起点的湖南凤凰境内的亭子关相比,默默无闻,可是,在当年的巴国,妇孺皆知,它就像巴国的三大盐泉一样,被历史的尘土所掩埋。

    if(qstorage(readtype)!=2&&locationhrefindexof(vipchapter)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