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妖谋-第2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掌事道人闻言,直呼观主为人处事滴水不露。

    站在宅子门口目送走了他们俩,秦英想起前些天李承乾道了句西华观重振的事,还说自己在陛下面前求了个旨意。

    那么将太庙的供品转到西华观赐予臣民的“闹剧”,就是李承乾的安排了?

    秦英后知后觉地弄清楚她承了他多么大的恩,感动地不知如何是好,当夜拿了绣盘央求梅三娘教自己做锦囊。

    梅三娘稍微一寻思,就晓得了她做锦囊干什么。给她指点一下纸模的做法,又告诉她如何结针才会耐用,就看着她在自己身边摆弄女红之物慢慢琢磨了。

    半个时辰过去,秦英把锦囊布料裁好,用歪歪扭扭的针脚缝了一点,觉得不太满意想要剪了线扣重新来,冷不防被梅三娘戏谑一句:“瞧你费心费力的,是要做来送给心上人?”

    秦英拿着袖剪的手顿了顿,脸上有些可疑的红意,死鸭子嘴硬似的道:“我留着自己戴还不成吗。”

    她听罢掩口笑起来,眼眸眯成一道姣好的弧度:“这样说来你的东西就是他的东西。”

    却见对方一本正经地摇摇头道:“他若做了九五之尊的人,以后他的天下还能成为我的天下吗?如今我和他两情相悦,就算以后有幸成了亲,两个人界限还是泾渭分明的。”

    梅三娘觉得挺有道理,只是不知秦英怎么会有这样深刻的见解。

    在分发太庙供品的余波过后,西华观又变成坊人初一十五上香的不二道观了,地位仅仅次于遍植桃树的玄都观。

    ……

    春闱还有一个半月就要举办,礼部尚书和他底下的人都开始着手出试题卷子。其他三个部署的郎中、员外郎,则帮着或大或小的忙。

    西华观复兴的光景还没有足月,就遭遇了一桩祸事。

    各个州府推录的举子赴京赶考春闱,考前一般都住在道观寺庙,因为很多人没有长安城里的亲戚可投奔。

    不知是哪个举子听坊间传闻道,西华观主秦英同时也是礼部祠部郎中。

    某些思路灵活想走后门的,就来西华观暂住撞运气了,希望能让贵人考前先熟悉熟悉自己的名帖和脸面。

    秦英听说了举子考前拜礼部各位大人宅门的行为蔚然成风,但没想到西华观会因她的名头再度门庭若市。

    (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六十六回 明经科泄题

    第三百六十六回

    想起半年前西华观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秦英有些怕再度步入一个死局,于是时刻警惕,敞开了道观的大门任举子们暂住,然她避嫌般再不去道观了。

    掌事道人们越发觉得观主懒怠,旁敲侧击地责怪了两句秦英顶了头衔却不当差,正歪在胡床上的秦英淡漠地抬了抬眼,道:“若我当差,西华观与我便能在旦夕之间倾覆。”

    西华观名气因赐予太庙供品而重起盛名,如今又因秦英而成了诸位举子趋之若鹜的地方。这让不仅京城中的各个道观寺庙分外介意,只盼着揪了西华观的错处将之打压,还让朝堂上的各个品阶官员分外眼热,同样想着找了秦英的过失将她毁掉。

    秦英以方外身份跻身方内,本来就是两边都不容易做好的。

    若是她每隔几天便去西华观打个转儿,等到春闱各科考完放下了金榜,有两三个暂住于西华观的人中了,再被有心之人利用,在坊在朝随意煽风点火,秦英就是有一千张嘴都说不清干系了。

    ――中榜举子考前住在西华观,焉知秦英有无给他们泄露考题,以此培养隐藏势力?

    不过秦英躲得了初一却躲不了十五。

    想让她打跌走衰的人很多,就有胆大心细的,给她的眼皮之下落了一剂猛料。

    有举子在半夜起榻更衣之后,出了厢房去外头倒夜壶,偶然于后院天井旁,发现了状若记录了明经试题的帛书。那人欣喜若狂,抱着帛书捶胸顿足一阵差点掉进深不见底的井里。

    第二天不知是谁发现,得了帛书的人再不温书复习,总是吃吃傻笑,模样很不对劲。以为考前得了失心之症的几个举子,将他的事情报到了掌事道人那里。

    掌事道人派略通医术的道人为他诊脉,不太敢确诊就送他去了西市的药铺。没查出什么病来,但为保不给人过了病气,他还是单独住了一个厢房。

    与此同时,有多事之人翻查起疯子的包袱,惊讶发现那张帛书。

    明经考试一向刻板,分为贴经与墨义。贴经就是蒙了一段字句中的某些重点字词,让人默写下来;墨义偏向经文之意的问答延伸。笔试之后还有口试,两者都过才能中榜。

    口试之时是要见礼部、弘文馆各个大人的,那些举子都晓得这个关节,才会来到西华观刷脸,然不料秦英根本不吃这套,数次乘车过西华观门皆不入,让举子有心拦驾却不敢。

    因此科的考试比较而言简单些,报考的人在春闱前的道观寺庙里往往一抓一大把。

    举子们睡得都是通铺,一间厢房呆着六七个人。此房竟然有一多半要考明经。

    他们看过帛书之后不久就把泄题的事知会遍了观中举子。然而他人只闻其名不见其物,都很是愤懑不甘。为了争抢可能是试题的帛书,那些寒窗苦读了十年书的人都不顾斯文,撸起袖子就对看过的人威逼利诱,甚至动起手来打架撕・逼。

    闹腾的声势越来大,最后惊动了身在宅中的秦英。

    她将近六十个举子统统关在了太一殿里,不给饭食不给水饮,接着就去派道人们挨房去搜帛书踪迹。

    结果没有任何发现,秦英便叫道人们搜身,那张激起滔天巨浪的帛书还是没有影子。

    秦英不得已便只好实话报告礼部尚书。自知难脱其咎的她末了道:“大人定要严查明经科泄题之事,事出突然某也无法摘责,只求案情未明前,大人能让某禁足观中,与道人们共同渡过此劫。”

    礼部尚书面色阴沉,默了默挥手让秦英坐远些,又把礼部的郎中、员外郎两个人叫来,连着秦英痛骂一顿。

    三个人承受着上司之怒和无妄之灾,无处可以陈情伸冤,最后接连以头抢地告罪。

    “等会儿我就联系大理寺和御史台的官员查案,揭出的泄题者,必在朝中身败名裂。”礼部尚书冷着脸放下这样一句狠话,写了张言辞简略的禁足令,之后一式三十六份。礼部和祠部的人全加起来便是此数。

    秦英接过墨迹未干的禁足令,心里沉甸甸像揣了好几块石头。浓浓的疑惑盘桓不去,是谁胆敢泄了明经之题?若不是后面有靠山,怎么能做出自毁前途的事?

    而且,幕后之人的手笔未免太大了吧……

    将秦英和西华观一并算计了进去,还设计着把礼部两个部署全废了。

    好狠好毒。

    事发当天秦英没有回宅子,只是让车夫驾了空车回宅子,给梅三娘捎了话道,自己身上有些麻烦,未来的一个半月可能都进不得家,你一个人要照顾好宅院内外云云。

    梅三娘听罢口信当即扶着心口,还未得语,长泪先流。

    ――东西市上的茶馆之人都道秦英无限风光,但是有谁能知她的命途多羁?

    秦英独自从宫北横街步行到了位于京城中轴正西的崇化坊,初春的天气还是寒风料峭的,她进了西华观后却出了一身的汗。见到掌事道人,她有气无力地吩咐继续关着举子们,接着摇摇晃晃地进了后院厢房休息。

    过了一个冬天养着外伤内病,她好久没有这么动弹过,身子一时有点吃不消。

    有道人敲门进了她月余不开的房,给榻上铺陈了厚实絮被,又给炭盆中放足了炭,才蹑手蹑脚地离去,不敢惊扰侧趴几前浅眠的秦英。

    到了下午有举子被囚地渐渐受不住了,指天骂地呼喝着,好巧不巧地被路过太一殿的秦英听到,她笑着迈步进去,将那个在太一神像前出言不逊的举子骂地抬不起头。

    从头到尾秦英没用一个脏・字,但是她知道怎么用惜字如金的法子折辱士子。

    他在她的地盘喧哗,那就是不给她脸面了,她何必要给他脸面。

    何况秦英没有半点高看士子的心。与之交善还是交恶,但看她一念罢了。

    此事之后举子们都被这个声名赫赫在外、心肠却是狠辣的秦英镇住,再没有人敢和秦英争锋夺芒,秦英出了太一殿揉着额角,让道人们将他们全数软禁在原本厢房,连饭食水饮都是道人掐了时间去送。

    (未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