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妖谋-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英官位区区五品,和正三品的侯君集作对,显然无异于蚍蜉撼树;不过她借着别人的手,将自己的顶头上司折腾落马还是很容易的。

    这辈子的秦英从未用黑心害人,但是那个人两次三番对她不利,再如何好相与的人也不能善了,何况秦英认为自己原本就不是个脾气柔和的。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人若对我上善,我则若水。

    ……

    八月十四日,秦英撑着病还未愈的身子进宫参加早朝。她的面色还是一如既往地惨白,步子也有些孱弱,整个人好像一阵风便能吹倒。然而周身的从容气质不可忽略。

    祠部郎中看着秦英缓步行来,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起来,心道带薪留职对她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此人的病果然装不过一旬。

    李世民往礼部的坐席间瞅了一眼,见秦英身影摇晃着坐下来,暗暗叹息曾经给长子医疾的人,如今竟然被病痛磨成了无比凄惨的模样。明明秦英的长相身量都还是个孩子,不知为何,却让人觉得她能和经历沧桑的老者平起平坐……

    礼部尚书在进殿前,就已经就着她的病情,关怀过秦英一番了。此时坐在早朝的席间将腰背挺直,努力让自己能够博得陛下的注意,殊不知陛下的目光越过了自己,对着毫不起眼的秦英。

    今天的早朝依旧和秦英没有什么关联,她在祠部郎中的身后跪着,老老实实做背景。过去秦英的身上没有显出病状,她咬着牙跪坐也不觉得一个时辰有多难捱;如今秦英的心口还是憋着股血气,于是朝会这一个时辰过得甚为艰难,简直和上刑一般。

    陛下瞧见秦英时隔多日才上朝来,才想起前几天李承乾和自己叙话时,辗转提到了冬至祭天祷词的事。

    待到朝臣们拿着朝笏上奏地七七八八,李世民清了清嗓子,便将冬至祭天大典仪式的缺点念叨了一遍。只差明说自己有意变革冬至祭天的礼制了。

    礼部尚书愣愣地跪在席间半晌,终于将话头接过去了。他对陛下道,礼法祖制乃是多年传承下来的,变革虽然能够酌情而为,但是不宜过多,最多便是将冬至祭天祷词拟写地稍微简单易懂一些。

    此前礼部尚书便给祠部上下官员开过会,把冬至祭天的步骤梳理一通,并且做过冬至祭天改革的备案。陛下在朝议上提出,正是中了礼部尚书的下怀。

    开国不过十年,李世民也没有大刀阔斧变革祖制的意思,闻言便点头应了一声:“一切且依爱卿所言。”

    祠部郎中拱手出列,在陛下面前表了决心道:“臣等愿为陛下分忧解劳。”

    秦英眯着眼将目光收拢在自己的手边,她一个副手可不能抢了主角的风头。

    然而秘书监魏征膝行到殿央,手持朝笏劝谏道:“冬至祭天的仪轨由来已久,连祷词也是不能变的。尚书大人莫要为了奉承迎合,而忘失历代礼部之责!”

    她垂着头默默感叹,魏大人还真是朝堂中的清流,专和陛下以及诸多官员打对台。不过谁知道他是故作清高,还是真正清流?魏征两次为秦英发过声,并非是他要给秦英卖人情,只是要凸显自己与众不同的清流身份。

    礼部尚书年纪比魏征大,胡子一颤一颤地端着朝笏,先是向李世民叩首,之后转头直视魏征道:“为人臣者难道不该顺应陛下的合理要求?魏大人莫要信口雌黄。”

    “祖制岂是说变就变的?”魏征不甘示弱地回瞪着礼部尚书道。

    眼看两个人要就着这个事情掐起来,李世民不得不挥手圆场,语气淡然地对底下在座的官员道:“其他爱卿有何谏言?”

    侯君集抬起头,用余光看了秦英一眼。秦英身为礼部祠部员外郎,但是刚才礼部祠部郎中出列之时,她没有跟着表态,是否因为她已经料到事情的发展不会那么顺利,提前选择隔岸观火、作壁上观?

    高士廉沉吟了一会儿,出列跪在礼部尚书的旁边。他心中并不将礼法看得那么崇高。若祖制半点不可违,那么陛下以太上皇第二子的身份,又是如何登地皇位?

    “臣以为,冬至祭天祷词可以缩短精简。”高士廉长跪道,“前朝炀帝未能完成冬至祭天仪式,乃亡国不详之兆。当今陛下纵然在七日的沐浴斋戒中潜心念诵祷词,若出了纰漏仪式只能进行一半,陛下还有礼部官员,便要面对修史者的刀笔之伐。”

    李世民很不愿意别人将他和表叔搁在一起比较,然而这几年他已经被迫听习惯了,忍下火气也就罢了。而且高士廉今年刚从宜州回来,李世民提拔他升任户部尚书还没有多久,现在没法驳他的面子。

    长孙国舅很会察言观色,瞧出李世民神色隐约不悦,便没有像往常似的附议高士廉。

    “改革一事稍后再议吧,众爱卿若无事启奏便退朝。”李世民遣散了殿央跪着的人道。

    秦英看完一番热闹,便在一片井然有序的步履声中走出了两仪殿。她丝毫不关心冬至祭天的祷词是否要改革。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她现在想的只有满腹算计。

    盘膝坐在了两仪殿的廊下,她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潮汹涌攒动,感慨这朝堂明面上和暗地里都不太平――做陛下的不喜臣子结党结派,然而臣子不结党结派,如何在朝廷偌大的漩涡里自保?

    侯君集走过秦英所在的位置时,特意蹲下道了一声秦大人好眼力,便绕到殿后去参加小朝会了。

    秦英没为他毫无营养的话,浪费自己的精力揣摩话外之意,只是半合了双目,等高士廉开完小朝会,再请他到翰林院叙话。

    那天苏桓和欧阳大人来兴道里,秦英便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了。

    欧阳大人没有出言反对,便是默许了秦英和苏桓拿着高士廉的把柄交涉。

    苏桓看望了秦英回到翰林院,便再次找了缘师合计,要如何联手将高士廉拿捏住。

    了缘师是个方外地不能再方外的僧人,然而他的一部分心始终停留在方内,也被秦英和苏桓拖下了水。

    秦英在廊下守了大约半个时辰,看高士廉的身影从廊柱后踱步出来。她起身迎到高士廉的对面,低首拱手施礼道:“高大人可否有空闲,到翰林院一坐?”

    高士廉稍微犹豫了一下便点点头。他刚回京的时候,便知道了最近有人在朝中和坊间风头正劲,然而年纪不过十三四岁。他当初没有见到秦英便已经听说她的高名。时值秦英在远赴新罗的车队中,高士廉无缘得见这个小子,心中生出浓烈的好奇。

    秦英回到了长安,先是在圜丘做了一场轰动长安的祭祀。高士廉和那些坊间中人一起围观,高处的秦英峨冠博带,黑白道袍正在当风,一派凛凛仙姿,让人只是一见便止不住心向往之。难以相信她的年纪能有如此作为。

    她之后每天虽然上朝,却没有之前那么夺目耀眼了。高士廉却没有放松对她的关注。因为他已经预见了此人未来十年会有更大成就。他想要亲眼看她,如何一步步地走到更高处。

    高士廉默默地站在远处观望着秦英,却从未想过和她搭上什么关系,更没有想过在朝中如高岭白雪般不易亲近的秦英,有一天能主动对自己发出邀约之请。

    但他转念便有了判断。今天陛下在朝议间提出了冬至祭天的改革,自己顶了礼部尚书改革祷词的言论,而秦英身为礼部祠部官员,应该是有与之相关的事要和自己讨论吧。

    他没有深思秦英为何不请自己去东西市的茶馆,而是要进“世外桃源”之称的翰林院。

    秦英见状微笑,露出一颗小巧虎牙,道:“多谢大人肯赏光。”她的第一步计划请君入瓮,已经成功实施了。

    “秦大人先请。”高士廉人如其名,乃是善于礼贤下士的,在秦英这个五品官员的眼前,并不摆什么官架子,微微倾身回了一礼道,让秦英为自己引路进了翰林院。

    两年前房玄龄和高士廉合伙,将欧阳大人调进了翰林院,然这俩罪魁祸首,却没有去过一次翰林院。事实真是讽刺。

    秦英出示了自己的鱼符,将高士廉带到翰林院,一路行到了前院的棋室,轻轻敲了几下门,秦英拉开门退了一步,让高士廉先行入内。

    看着棋室的小几之侧已经坐了两个自己不认识的人,高士廉诧异地转眸对身后的秦英道:“秦大人这是何意?”

    她换下了官靴关好棋室的门,坐在小几前不答反问道:“高大人可还记得两年前的一场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