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她摇着素帛折扇,做出读书人的风・流倜傥样,对崔姓少年翘起了一边嘴角,回答他许久前问的问题:方外之人,心怀天下。专行人所不能行。
崔姓少年哼了一声,很不屑她自吹自擂。
秦英摸了摸鼻子讪笑道,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她怎么能区区因感官不适就畏缩?
说是一本万利有些夸张,但也差不离了。
她在去往新罗的途中,打消了高句丽的国主不安分的念头,收回了前朝将士尸骸。这个功绩足让她,真正获得九品以上的官位。
崔姓少年看秦英终于撕了伪装露出真性情,讲话就没有那么针锋相对了。他道你们方外之人不是一向清静无为与世无争,争名夺利又是为何?
她挑了挑眉一时没有回答,故作深沉地玩弄了下玄虚,才哈哈哈地笑起来道,方外之人讲求的其实是,无为而无不为。
他摇头表示自己当真没听懂,就听秦英得意洋洋地道,你看我何时主动找事做了?每次都是遇到事情,创造机遇,顺势为之,解决矛盾。这为人之道可要比做官之道难多了,你现在跟着我学还来得及。
他觉得秦英是在厚着脸吹牛皮,然而转念仔细想想他们一路上的经历,好像与她说的相当契合。
秦英看出他脸上的困顿神色,故意调侃着他道,你要不要拜我为师啊?现在收徒不要钱,等我回了长安,身价一夜暴涨,你大概是高攀不得了。
崔姓少年毕竟是年轻气盛,暂时忘记了她后腰的伤肿着,与秦英闹了起来。他伸手就要去捞她的面皮,想扯扯看到底有多么厚。
秦英躲闪不及,被他一下子拍住了脸颊,升起了颜色鲜艳的红晕。
……
时值夏天,尸山骨丘散发出的味道实在浓郁,搁在船只上不是个长久法子。
秦英托付了顾别将往长安送了信,上面道自己要转携前朝将士尸骸回朝。下午她看着人将那些装着尸骸的木箱子抬上马车,休息一夜后她就跟着护送尸骸的车队踏上归程。
为了不让前朝尸骸惊动沿途居民,车队绕过了大小郡县,日夜兼程地过了一旬有余,终于把车驾停到了长安城外数里的终南山脚。
埋葬尸骸的地方是秦英堪舆出来的。风水算不上绝顶,但是胜在平稳安泰。数十万的前朝将士尸骸经过了好些年故意曝晒难免怨气深重,而终南山是佛道两家的修行道场,将怨气镇上半个月是不成问题的。
光镇住还不管用,日后怨气若化成了有灵智的恶物,就要为祸四方了。
秦英想到了此中关节,还没在城外安顿一夜,就顶着夕阳的灿烂光芒面圣去了。
李世民刚吃完晚饭,匆匆到御书房见了秦英,听她说到了鸭绿江畔的尸山骨丘,感觉珍馐美馔要从嗓子里呕出来了。
摆摆手让她形容地适可而止,他强撑着平静脸孔道,你想做什么不妨对朕直说吧。
李世民以为她是来邀功求赏的,因此做了相当全面的心理准备,不料她开口还是把他吓了一跳。
秦英跪拜道,希望礼部能出面将这数十万的前朝亡魂超度了,不然他们的怨气定会成为李唐之患。
李世民看了秦英片刻才点点头,不说行与不行,提笔在一张空白帛书记了两笔什么,最后对她道你先去休息,明天早朝给你机会上奏。语气里带了些赞叹。
秦英迟疑道明天并非朔望日,依规矩她是入不得早朝的。
他的眉眼柔和了一瞬,道你加封再三,若再不能入每日朝会,那些官衔岂不是白白上封的了?(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七回 出言惊满座
第二百三十七回
秦英回朝事先无人知道,当她着了一身青色官服,手持朝笏大刺刺地与五品官员一同站在太极殿廊下,那个场景无比微妙。
这群人都不是秦英的深交,于是他们对秦英拱手寒暄几句,问她此去新罗如何如何,可见了什么风物景象,就转开身子各自结党结朋了。
她并不在意这些人持有的态度。因为秦英知道,在她没有得到与之相同的地位前,她是无法真正融入他们的圈子中的。
侯君集踱步过来的时候,看到秦英站在殿旁,就猜到了她快要受封高位,每天上朝都与自己是低头不见抬头见。预计未来自己再不能轻举妄动她,他索性将前尘旧事一并抛下了。比起给自己树立一个旗鼓相当的敌人,还是将她收拢成关系寻常的友人比较好。
于是他走近秦英主动打了招呼:“恭喜秦大人不出三个月就回长安了。”
秦英低头拱手回礼,绵里藏针地讽刺道:“不敢当。秦某去了一趟东北,深深体会出侯大人在幽州军府的势力。”
他闻言脸色变了,有想要伸手堵住秦英那张嘴的想法。然而他为官数年早就不冲动了。侯君集忌惮地盯着秦英,生怕她再语出惊人。
她对侯君集挑了一下飞扬的眉,好像在无声地道,我可是抓了你的把柄,从此以后你见了我不妨刻意绕远一些。
侯君集捏着拳沉默了片刻,感觉秦英在幽州停留那么久,所做所为大概并不简单。若她凭借着一张利嘴,说动了幽州军府高层不再受他控制……那么秦英就真占据上风了,只要她想对自己不利,把手中掌握的消息抖出来即可。
晨钟在他愣神的功夫响了起来,秦英略略对他倾身就径自走向文官之列,蹭到了最末的位子上。因为她现在身上挂着五品的虚衔,却未受实职,如果硬夹在一群朱紫官服之间,就是明显的僭越了。
朝臣们依次入席坐下,秦英望着远处金丝楠木的龙榻,心里忽然有些五味杂陈。
记得参加国宴之时,她怅然自己没有进过两仪殿参加长议朝会。如今,她的那声叹息终于实现了。秦英用拢在袖子里的手掐了大腿一把,疼得她泪眼潸潸然。
李世民坐在高位环视着下头的诸位老面孔,见秦英坐在最后还将腰身挺得笔直,好像专门要引人注目似的。他拂了拂胡须,想秦英此去时日不久,却将边疆包藏祸心的高句丽摆平了,心中对秦英的成见终是土崩瓦解了。
秦英初入宫时,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能力。长孙皇后看出了秦英的潜力,之后推荐其做官试试,说不准秦英能在仕途上有些作为。
李世民觉得让方外的道士入世,也是件难得一见的事,也就应了长孙皇后的建议。
那时的秦英确实没有让李世民失望。先是跟随林太医挑选了药藏局的基础人手,之后在东宫侍奉太子一个多月,敏锐地察觉到有毒汤药并让太子幸免于难。秦英因此行官翰林院,那里的生活虽然闲散,但她也做了不少事情。比如查出大安宫的后厨紫砂糖里混有朱砂,比如给延嘉殿的韦贵妃治风疹之疾。
虽然期间秦英也犯了些过失,但总的来说她还是是个不错的臣子。
然而李世民听长子说他喜欢秦英,甚至甘愿为了秦英断袖,他就潜意识里地认为秦英品性极差,有意勾引他的长子。
李世民想尽方法将秦英赶出了长安,原以为已经是斩草除根,谁知道这颗草坚韧无比,没过多久就重新发芽了。
正所谓“瑕不掩瑜”。她带了巨大功绩回到长安,所以秦英过去的种种劣迹都可以被如今的光环遮掩住。
他对秦英的印象也逐渐转到最初,充满了对于优秀人才的欣赏怜惜。
李世民看着秦英的身影,神思寥落了很久才咳了一声道,诸爱卿奏本上朝。
过了大概有半个时辰,秦英跪地膝盖都在隐隐发疼,终于见那班臣子不再出列递折子,她小心翼翼地抬头想偷偷伸开腿躲懒,正巧对上了李世民的威严目光。
他仿佛看出了秦英摇摇晃晃是准备做什么,便高声唤了她的名字。
秦英腿脚麻木着,如老年般迟缓地出列对他长跪一礼。
李世民道你此次转道出使高句丽,收回了前朝将士尸骸,维护了李唐尊严,是朝中所有仕人的榜样,做出如此功绩的你可想好了要什么。
她再拜道,秦某不求高官厚禄,只求礼部能为前朝几十万的亡魂主持祭祀。
礼部尚书正奇怪着,陛下不是要封赏秦英吗,话头怎么一下就被秦英拐到了这边来。
李世民昨天就听秦英说了愿望,此时是与秦英一唱一和地演戏。
他状若为难地道此事要与礼部商议,说完眼风意味深长地扫到了几个礼部官员的坐席。
礼部尚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