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为一国之母的长孙皇后都没有机会喝到了缘师的茶,秦英怎么会错过千载难逢的机会,拒绝了缘师的邀请?
苏桓虽然不像秦英似的,一门心扑在吃喝之上,但他想着自己要和了缘师,在新罗遣唐使来朝的事情上先通个气儿,便也答应了下来。
了缘师的房间是个隔间,外头是个修行会客用的静室,里面的才是他休寝用的卧室。
静室的布置很是简单,却偏偏能吐露出主人的情志不俗。比如树立在房间一角的高瓶,细长的脖颈、流云的纹理,第一眼看起来无比寻常,第二眼就会引人赞叹。
了缘师推开门以后。秦英、如七和苏桓依次进来了,并且自觉地在长几之侧找到了席位。
秦英的目光好奇地打量着室内的布置,深深觉得这个人出家实在可惜。
摆了一整的套茶上桌,又放了三只干净的瓷杯子置于面前,了缘师升起红泥火炉。
他平时就是个话语极少的,与李淳风相交的时候,也是李淳风负责说他负责听;如今邀来几个人。了缘师也没有彰显他的地主之谊。把屋里宁静的气氛调动起来。
如七落座的时候还有些不知所措,不过当他看到桌上的一整套三彩茶杯,那双眼眸也就再也移不动了。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把玩其中一只茶杯。
秦英坐在了缘师的对面,见他动作优雅地拿起竹夹取出一只茶饼,她是个闲不住的,主动膝行过去。自作主张地将茶饼放进了铜质的碾子里。
“……等等。”秦英还没动起碾子,了缘师一只手拦住她。茶饼被他的竹夹重新夹过去了。
她不明所以地望着了缘师,无言地问道:难道现在不应该碾碎茶饼,等会儿好进锅里煮吗?
了缘师似笑非笑地瞧她一眼,没有说话。夹着茶饼烤起火来。
“碾茶之前要烤。不然煮出来的茶会少一道香味。”茶饼的表面渐渐泛起了金黄,了缘师探了探身子,鼻端萦绕着清妙的气息。他才将茶饼搁放在空碟里,并且盖了一层素白的帕子。以保证其香不轻泄。
秦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这才晓得自己是好心帮了倒忙。
炉火勃勃地跃动着,秦英搭手,和了缘师一起把小锅搬到炉子上,就退到了一旁。
苏桓的眼眸饶有兴趣地望着秦英这边,看她坐回原处不禁挑了挑眉,好像是在说,煮茶既然外行,就不要滥竽充数了。
秦英有感知似的,当即回眸朝他威胁性的呲开了牙。
他们俩的眉来眼去并没被人发觉。了缘师专心致志地碾着茶饼,直至圆形的茶饼转化为碧绿粉末。而如七的注意力向来短浅,只是那个精致的瓷杯,就能让他好久不能回神。
一时间无人说话,只听轻微水声在耳边沉沉浮浮。
秦英终于能体会到一点儿,了缘师如此寡言的原因。或许是他深爱着这份独特的安静和自在。
刚研磨出来的茶粉有粗有细,了缘师端详了一会儿成色,蹙着眉头拿来一柄精巧的罗筛,细细地过滤那些粉末,装进碟子里备用。
这个时候锅中的水也缓缓出泡,犹如鱼目,了缘师擦一下手,执了一小匙调味的香料洒进去。等到了水声加大,他取了一瓢水于身侧的大碗,之后将茶粉均匀倾入锅釜。
竹夹画着圆圈搅拌逐渐变浊的水,了缘师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面上的气泡和拢堆积。
水争先恐后地从下至上地涌起,碗水倒进去刚好至沸,等茶汤全部平静,只见细密的浮沫犹如珍珠,光是看就已经知晓,这锅茶里蕴含的功夫不简单。
整个煮茶过程的时机被他把握地恰到好处,丝毫不差。
秦英认为她学煮茶学了十几年,应该也算出师了,不过今天她见了缘师行云流水的动作,气定神闲的表情,自叹她尚离他的境界百八十里远。
了缘师默默地为他们几个呈上茶汤,也不开口招呼,自顾自地眯着眼品味。
所幸这屋子里坐的,除了秦英外都是会喝茶的雅人,苏桓轻易能够从茶汤的色泽,看出这茶的精妙之处;如七这两年没少饮茶,他在道宣师的熏陶之下,用的茶饼没有不称个百斤,也有百两了,他低头一闻就能感觉到,这杯茶比过去自己饮过的要好许多。
明明了缘师做的事,和如七记忆里的煮茶流程相似,但最后所出的效果却有这么大的区别,究竟是为何……如七偏着头想得有些痴了,差点把端起来的茶洒掉。
秦英饮茶从来不管什么细末枝节,只当茶汤就是解渴用的,五大三粗地喝下去半盏,咂咂嘴之后才囫囵发觉口齿余香,不过为时已晚,整杯的茶汤精髓就在茶沫,她已经将它全祭给了五脏庙。
苏桓心里满是对了缘师的佩服,面上则做足了不动声色的势头,慢慢地品尝完香中带苦的无穷滋味,他的唇角微微倾斜出笑。
他虽然不待见道门的李淳风,但是他并不反感李淳风的友人了缘师。苏桓认为他们两个不是一路之人,能并肩为友这么些年完全是个意外。(未完待续。)
ps:今天520,是个告白的日子。大家不要错过啊。
………………………………
第一百六十八回 东方有半岛
第一百六十八回
碍于了缘师的性子淡漠,苏桓不好亲近,在受了缘师的几次闭门羹,他也拉不下脸继续贴着人家,也就放下了交友的念头,只能做生疏而普通的同僚。
“南方新茶最为娇气,不能与气味过烈的香料同锅,了缘师虽然加了茱萸,却控制其量,到达了锦上添花的效果。果然好茶,多谢了缘师今日扫舍相待。”苏桓朝着一言不发的僧人拱手拜道。
秦英闻言,好奇地捧着杯子饮了一口,舌尖后知后觉地尝到辛辣。最讨厌茱萸的她连忙掩袖吐起了舌头。
但了缘师用的量少,秦英又是不会喝的,没一会儿她又好了伤疤忘了疼,将杯子剩下的温茶灌进去,撑出肚皮小小鼓鼓的一块虚肉。
了缘师有条不紊地拢着袖子回礼道:“高山流水需要知音,煮茶之人也需要知茶者之欣赏。若是不弃,改日交流一番茶艺。”
他的性子虽然是喜静,不过也是很期待有人能透过厚重的心扉看穿自己的,听苏桓毫无保留地赞叹评价着茶,了缘师对他也有了些好感。
可怜如七喝的出道道,嘴巴却没有苏桓会讲话,支支吾吾半天也没有憋出完整的句子,秦英坐在旁边做扶额状,明显是快要被他愁死了。
了缘师原本是要拉近如七的,奈何多叫了两个人过来喝茶,苏桓插话在先,两个人很快就拉近了关系。
两个人从茶艺很快就聊到了遣唐使来朝的事情。
苏桓很惊讶,了缘师的消息竟然和自己差不多灵通。他原版一直以为这个僧人,是个两耳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
了缘师看出苏桓眼眸间的诧怪之色。微微一笑道:“李太史半个时辰前,到贫僧这里送茶,顺便捡着有关翰林院的朝事说了一通。”
他惊讶了一瞬间,就重新换回了平静面孔:“了缘师如何看待遣唐使来朝,并且请求瞻仰我朝各种文化?”
了缘师捧起自己给自己倒满的杯子,想起李淳风也问过他类似的话,悠悠然地抿了一口。用相同的话回答道:“这是它臣服于我朝的表现。但是它可能还有别的心思。新罗那边并非它一家独大,大抵它是有吞并之心,而无征讨之力。便用这样委婉的方式向我朝示好,以求后援。”
秦英听到此处,思路也清楚了一些。她搁下触感温热的杯子,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掰着数道:“我朝疆边有岛。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分天下。其中高句丽最为强大。新罗夹在两国之间,想必日子不太好过,于是臣服我朝寻求庇护……了缘师后面的推测也无不道理。”
苏桓对了缘师渊博的学识感到钦佩,不过他没曾想秦英能够接上话来。他挑了挑眉望向秦英。用不咸不淡的口吻道:“――你什么时候不读医书,反去研究舆图志了?”
秦英哼哼了两声,目光流连在面前的杯沿。茶汤已经被她喝了很多,一些浮沫挂在了白色的薄壁上。印出了她的唇痕。
她脑子里有限的地理常识,全是拜上辈子的太子殿下所赐。
李承乾很钟爱山水游记还有山河图志,不过东宫并没有集过这种书卷,上辈子的他就托了秦英出宫之时,为自己捎几卷回来。
秦英如约将书放在了他的寝殿,他嘱咐秦英站在殿门的屏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