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宣和画卷-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一切事物的消融都是一种必然。可是楚风想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保留下一些什么。

    可能只是几幅字、几幅画,在寻常人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东西,在旁人看来,可能会觉得不解,甚至不屑,以至于问出:山河都破碎了,还要艺术有什么用?这种问题。

    可是对于楚风来说,他的心中有这样一句话。

    这句话或许冷漠,或许冷血,可却是实情。

    人会死,家会消失,山河会崩坏,九州会沉沦……可真正留下来的,只有思想与艺术。

    当然,思想、艺术,这也是会消融的东西,放到时间的大尺度里,人类的存在都只是一瞬,更何况是这些人类所创作的事物。

    但与很多东西相比,这些,就已经是永恒了。

    所有的书画、诗词、艺术品,都是作者们耗费心血与力气,甚至耗费了灵魂与生命之后,凝结出的一滴水。

    这一滴水或许很轻,很薄,很微不足道。可是却能够让看到这一滴水的人,在某一个瞬间,突然的感觉到什么。

    或许,或许或许,就在那一个瞬间,人们可以跨越千年、万年的尺度,感受到这方书画、这首诗词、这件雕塑的作者们所感受到的,同样的感觉与心跳。

    那是一种足以跨越时间、空间的东西。

    这不是引力。

    只是相隔千秋的一寸心。

    是虽然微小,却能够让人在转瞬间泪流满面的共通与共融。

    这种感觉,楚风感受过。所以,他有一份私心,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到……

    房间内的争吵仍在继续,楚风将自己目光从燕子窝中移开,向上,去看房顶、天际的一缕流云。

    他看着那一丝淡薄的,几乎立刻就要被风吹散的流云,轻轻笑了起来。

    人与流云千万似,风过便无踪。

    楚风这样想着,走上前,有些无礼的推门而入。

    “老师、刘大人,我有些话想说。”

    ――

    推荐一部电影,thebigshort,中文译成《大空头》。适合不懂经济的人看懂美国次贷危机……虽然看完了我也没怎么明白(*^__^*)但还是不明觉厉呢~
………………………………

第九十四章 柳絮惊花风与白

    “老师,我想去画院。”

    声音并不大的一句话,伴随着一声木板门的吱嘎声,让一段火热的争吵戛然而止。

    刘大人看向楚风,程源先生也看向他,二人的表情与目光各自不同,却又同样的复杂着。

    “你说什么”程源先生以手扶额,身体微晃,扶住了身旁的桌子。

    楚风心下酸涩,对旁边的刘大人一揖到地:“刘大人,能否……”

    刘大人是什么样的人物,这时候早已明白楚风的心思,连忙抢白道:“你们师徒之间的事情,我这个外人就不参与了。我去外面喝茶,喝茶!你们慢慢聊!”

    说罢,不无担忧的看了楚风一眼,路过他身旁时轻轻叹息,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门开门闭,转瞬之间。

    屋内的光线层叠交织变换,门外吹来的一阵清风,让桌子上的纸张发出一阵簌簌的响动,而后又缓缓的安静下来。

    四下无声,院子里小六子吃瓜子的声音,恍惚间都能够传入耳中了。

    楚风看着程源先生渐渐苍白的面色,一弹衣襟,跪了下来。

    “老师,您可否听我一言”

    程源先生并不答话。

    “老师,”楚风用万分肯定的语气开口,他将声音压的很低,却足够坚定,“江南必乱!”

    程源微怔,他以为楚风会说一番大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之类的事情,却没想到是这样的一句。

    他不解的看着楚风。

    “老师,我想您这些年虽然隐居乡野,但世间所发生的种种,您终究应该是知道的。花岗岩祸乱江南,百姓多受滋扰,而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杭州的情形只是冰山一角,太湖石终究是一大祸源。百姓们因此怨声载道,山野之间盗匪横流,这样的情形下,就像是一屋子的干柴。一旦因为一点点事情激发出火星儿来,恐怕会瞬间变成燎原之势的……”

    楚风尽可能的回忆着自己课本上所学的东西,有关历史书上对于北宋末年方腊起义的根由,当然,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一点《水浒传》里面的描述与点评。

    “如今江南的形式,一旦遭遇一点火星,诸如饥荒、水患之类,若是有人从旁煽风点火,定然会成势的。即便到时候不至于席卷中原,但江南之地,必定保受荼毒。所以,我想要带着老师,以及文端先生离开这里。地方祸事就算是再纷乱,京都之地最起码还是能够保全的。我到也不是不相信知州通判二位大人,只是……我宋朝的军力……老师自然是明白的。”

    在楚风说话的期间,程源一直看着他,目光一变再变。

    他不明白眼前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年,是如何看到了浮华之下的满目疮痍的,也不明白他小小年纪,是怎么样观察到大宋军力匮乏、江南人心不稳的。

    这不是他这个年纪的少年应该见到的事情,也不是他这样专心于书画之人有闲心会钻研的事情。

    可楚风就是看清了,看明了,看透了。然后再自己面前,轻轻浅浅,又万分肯定的说出这番话来。

    这种感觉,就像是……他已经看到了未来一般。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花岗岩的事情弄得满城风雨,这的确是存在的事实,虽说偶然间能够听说,有的人家因为家中的一块太湖石闹得家破人亡,但那毕竟都是十分少见的事情,也不至于像楚风说的那样严重。

    花岗岩北上的运费……的确是沉重了些,以至于各地官府都在加重税负,百姓们的确有一些怨言,但也不至于就这样简单的造反了。这毕竟是掉脑袋的事情,寻常百姓不会这样做的……

    程源先生这样想着。

    骨子里,程源是实打实的文人。他可以守着陋室空堂安稳度日,不会为五斗米折腰。在他看来,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应该是同他一样的,都是有文人气节的,不可能单纯的为了生死、钱财,就做出一些不道义的事情来。

    但他忘了一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寻常人就是寻常人,大家不可能都像程源先生这样过日子。为了保持一份艺术的纯粹,宁愿放弃高官厚禄,宁愿避开闹市人潮,低入尘埃的活一辈子,又从尘埃中开出花来……

    他所选择路,毕竟是太少太少的人,才会走的路。

    只是在他看来……在他这个太过纯粹的文人看来,不仅仅是他,楚风、傅乐和等拥有了这方面才华的人,也应该跟他走上一条同样的道路。

    这一点,几乎是文人忘乎所以的偏执。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偏生在程源先生看来,连读书都是一种肯下功夫就能够完成的事情,但丹青上的高妙与天分,就是一种造物主洒落在人间零星的施舍罢了。

    拥有了才华,就不应该浪费,就应该保持住这一份艺术的纯粹。

    这,就是程源的看法了。

    至于外部的种种……世界的、朝廷的、江南的、杭州城的,在他看来,太阳底下无新事,太多的东西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画中表现过了。生老病死,喜乐无常,人世间原本就是这么一回事,没有必要去考虑太多、思付太多的。

    甚至,有这样一种可能。正如同后世的战地记者门,冒着生命危险去战场上找寻真实一般。骨子里,程源或许正在期盼着一场灾变的到来。因为国家不幸诗家幸,越是恨别鸟惊心的岁月里,才会诞生出真在美丽的丹青来。

    这是程源的痴,也几近于痴狂。

    楚风明白老师的心,甚至同意这种观念,只是在他看来,活着,才是艺术创作的前提。

    一道生命或许卑微,或许轻飘飘的,可正是这条生命手中的笔,描画勾勒出了一些东西。

    有些时候,楚风也在想着。为什么程源先生这样的笔墨风采,千年之后却不再有他名字或作品的传承与颂唱到底是因为他一辈子隐居乡野,还是因为他的人与作品,都在战火中开做了春末的荼蘼呢?

    当然,或许在程源先生看来,他只负责艺术的创作,保持艺术的纯粹与美学,别人是否看得到、理解得了,都是与他无关的。

    程源先生只是一个单纯的输出者,这是他认作使命的,或许令人费解,却带着一种生死契阔的美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