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宣和画卷-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下不免好奇,点了灯细细的去瞧,只见上面写着:

    “旬日不见,思付甚重。北上之路遥遥久远,贤弟身体单薄,每每思付,不觉心念念之。文端先生安好否?程先生安好否?范家诸人安好否?还请贤弟顾念身体,诸事徐徐图之可也。

    “此信北上不知寄处,愚兄先行托付到范氏书画行手中,想贤弟与范家诸人同行,大抵熟稔,一信之事可以请托之。

    “愚兄诸事顺利。一鸣近日虽无相见,却听闻闭门读书,颇有头悬梁锥刺股之风采,愚兄闻此,心下安然。

    “此番急急来信,还有一事,可望倾托。贤弟当日所言救灾种种,吾与大人细细讨教,已渐渐实行,颇有所得。然则细碎之处,愚兄推敲往复,仍有不尽之处,还需与贤弟商讨……”

    楚风仔细去瞧,原来这封信的意思,是刘正平在赈灾方面有一些不大理解和难以推行的问题,比较着急,所以写了信急急的送过来,等待楚风的答复。

    楚风在这方面也是半路出家,懂得东西不尽不实的,只是大概的说一些东西。这时候细细的看了看刘正平所说的问题,结合着记忆中的种种思付一番,于是沾墨落笔,写了回信。

    等到一封信完全写完,已经到了四更时分。楚风却并不觉得困倦,反而因为刘正平信中所说的种种,而渐渐喜悦起来。

    按照刘正平的说法,杭州当地已经开始铺行开楚风所说的赈灾计划了。

    楚风所提出的几点其实很琐碎,并没有什么特别高瞻远瞩的大格局,但实际上,一旦运用得当,是可以拥有一些影响的。

    比方说,最为简单的一点,就是对于那些手头有所富裕,想要学着大户人家赈灾佘粥,却没有那样多人手的人家。对于这些人,由官府牵头,直接发出告示,让大家捐款捐物,而且各家所捐赠的明细都详尽的记下,如何使用的也有专人明确标出。一来一去,有一个真实可查的路线,这就是让捐赠者十分放心的事情了。

    譬如捐赠衣服的估衣行,他们捐赠了多少短打、长衫、步靴等等,都是有专人一一记录的。而在官府收集放捐的时候,不但估衣行的掌柜可以亲自到场去瞧,还可以亲手发放给这些衣衫褴褛的灾民。

    据刘正平心中所说,一处估衣行的掌柜在整个过程中可谓是提泪横流、感慨备至。而且,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公开透明的,那估衣行捐赠灾民的事情很快的在杭州城中传来,不过几日的功夫,那估衣行里的存货竟然被市民们购买一空了。平素半年才能卖出去的东西,如今因为公开的做了一次捐赠活动,竟然在几日之间就达到了这样的营业额。这个消息传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店家开始加入了捐赠的行列……

    把捐赠活动当做一种广告效应,这自然是后世的商家们经常做的事情。虽然按照哲学家康德的看法来说,抱着不道德的目的做了道德的事情,那么整个行为依旧是不道德的。可若是真正的按照结果论来说,这种捐赠行为明显是一种双赢的好事,无须追究太多。

    刘正平透过自己的人脉,以及官府这一层身份的游说,成功的说服了最初的几个商家参与其中。而在各个商家都得到了各自的好处后,这种行为便渐渐的在杭州城内扩大开来。

    但随之而来,自然还有其他的问题。

    因为这些行为都需要官府的人在旁维持秩序,所以现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人手不足。再者,也有一些以次充好的事情渐渐的发生。有些粮店为了凑个“道德”的热闹,将陈芝麻烂谷子往外捐赠,以至于灾民们生病之类的事情,也是有的。

    政绩虽然渐渐的丰厚起来,可同时而来的还有令人头昏脑涨的事端。知州大人从最初对刘正平这些行为的赞许,慢慢的也诞生出几分愠怒与愁绪来。

    ――

    ps:放假放的都拖延症了……

    喜欢看美剧《冰与火之歌》的小伙伴们,推荐另外一个风格相似的剧《黑帆》。最近已沉迷,哦吼吼吼~

    (未完待续。)
………………………………

第二十一章 《云山秋霁图》

    “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亦各分地分,日间求化。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

    ――《东京梦华录・天晓诸人入街市》

    但随之而来,自然还有其他的问题。

    因为所有这些行为都需要官府的人在旁维持秩序,所以现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人手不足。再者,也有一些以次充好的事情渐渐的发生。有些粮店为了凑个“道德”的热闹,将陈芝麻烂谷子往外捐赠,以至于灾民们生病之类的事情,也是有的。

    政绩虽然渐渐的丰厚起来,可同时而来的还有令人头昏脑涨的事端。知州大人从最初对刘正平这些行为的赞许,慢慢的也诞生出几分愠怒与愁绪来。

    刘正平心下忐忑,不敢声张,一时绞尽脑汁却又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应对方法,于是急急在信中详细写了,送了过来。

    楚风也深知“做得越多错得多”这种道理,但毕竟是善事面前,很多东西都需要让步的。

    尽可能的想了一些简单的办法,比方说将平素这种灵活、小规模、不定时的捐赠行为,改变为有规矩、时间安排的统一形式等等。以次充好之类的事情楚风倒也不怎么担心,毕竟老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谁好谁坏一目了然。就如同信中所说的那一家粮店,或许在它刚刚做出捐赠行为之后,粮店的销量的确因为百姓的口碑而提升了许多。可是在事情暴露之后,这种反作用力恐怕也是不可小觑的。时间一长,类似的事情越多,这种力量的显现也就愈发明显。

    做生意的人大多是聪明人,这一类事情,楚风相信他们是都能够思索清明的。这种行径有些类似于市场经济初期的行业混乱,其实不必干涉太多,自然而然就会随着市场的自由调节而出局。

    刘正平还提到了有些寻常百姓冒充灾民,来领救济的事情。

    楚风建议在现行的灾民身份管控基础上,做一些身份的识别。灾民的路引大多都已经丢失。为了方便管理,重新为大家办理一些类似身份证的证件是官府都会做的事情。

    古代的路引其实写的都十分简单,毕竟是没有照相技术的年代,只能大概在路引上写着身长几尺几分、髭须几何、肥耳阔唇之类之类的形容词汇。

    楚风建议在灾民们领捐赠物资的时候。官府要协助核实灾民的身份。其次,为了避免灾民在一次捐赠中几次三番的领取,还可以用一些当场的小手段,在手上印上短时间洗不掉的印信之类……

    楚风毕竟不是专业弄这些事情的,只是因为有一些千年之后眼睛看到过的经验。所以信口胡言一些东西,大抵都是这样细碎的小事情了。

    想到什么便写出什么来,事无巨细。

    有几次,楚风觉得自己写的差不多了,收拾收拾上床躺下后,又想起什么来,便又连忙起身填补。如是者三。

    楚风写了整整十六页,才将心中所思所想全都拖出。他到没有什么领功领赏的意思,只是每次夜半想起曾经见到过的那些灾民,心里就不免生出几分叹息愧疚之情。既然自己本人不能留在那里出力做些什么。他楚风能够做到的,便只有这些了。

    迷迷糊糊的睡了两个多时辰的觉,楚风便起了床,匆匆洗漱一番,用了饭,拿着写好的信便出门而去,直奔东京城东市的范氏书画行而行。

    老张想要替他驾车,被楚风拒绝了。

    “张大哥怕是也不熟悉路吧,而且一会儿还要伺候文端先生晨起。我有些急事,得去的早一些。路上雇车就好。”楚风笑着道。

    老张闻言,有些羞愧的挠了挠头后脑勺。

    楚风雇车直奔东市而去,心心念念的都是书信中是否有什么纰漏,一路上也顾不上看风景。略显匆忙。

    下车之后,结了车钱,楚风远远的见范氏书画行的大门刚刚打开,一个小仆提了水桶搭了汗巾走出门来,便快步上前几步,问道:“贵东家可起了么?”

    那小仆十三四岁的年纪。被楚风问的一愣,回答道:“我们东家昨夜出去应酬了,并未归家。这位客官是有什么事情么?”

    “呃……”楚风思付着道,“昨夜贵店有人往南朱雀大街送了一封信?”

    小仆挠了挠头,腼腆一笑:“客官真是抱歉,小的昨日并未在这里,不太清楚这件事情……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