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村子嘛。

    村子里的长者们则对这个行动的后果进行评估。

    当然,没有人指责老村长的不是,反而感觉问题大发了。

    原来那些人是占据了山东地区的海盗!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此事又该当如何?!

    众位长老的看法最终集中在两点,要么当看不见,要么应当去报官……省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彻底摆脱与流求海盗的关系,弄不好还能弄到一笔赏金……当然,从大局出发,没有人公开提到后面的一点。

    君子谈义不谈利。

    鞑鞑人在管治地方时,他们本人虽然担任主官,但是只能重用懂得鞑靼语的汉人官员来具体执事,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们去做,鞑靼人听不懂老百姓的话,老百姓也听不懂他们的话,双方之间的沟通也只能通过某些特定人员来达成……一些懂得鞑靼语的地方官也就凭借这种便利条件来做坏事。

    那些地方官员就经常怂恿鞑靼主官做一些坑害百姓的事情……责任归鞑靼主官,好处留给自己,很多离奇的冤案都是他们造成的!

    这也是孔家村里的人不愿意与官府打交道的原因。

    馆陶城的地方官员就经常用奖励告密的方式来获取利益。

    事实上,告密文化在这个华夏民族的历史上,很早以前就存在的。

    围绕告密文化这条线索,到眼下为止已经持续了千年。

    如果回顾这一历史过程,似乎有一些看不见的规律在起作用,比如告密往往是自上而下纵容与发动的结果;纵容与发动告密往往反映了统治者的不自信;告密的内容虽然有人事与文字之不同的区别,但其本质都是权力斗争;甚至还有要得到不当利益的手段斗争等。

    汉武帝当初就用这个告密的办法弄钱。

    这个秦始皇式的君主,他的“雄才大略”不过是穷兵黩武,最终导致了国库空虚。

    他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则是通过告密。

    在公元前119年,他下达了“算缗令”,开始征收富商的财产税。

    然而,此令表面上为防止偷税漏税,实际上是鼓励民众对隐匿财产者进行告密,而且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也就是告密有功,把被告者的一半财产奖给告密者。

    这一举措几乎使所有的贪利者红了眼,以至于告密者络绎于途,不绝如缕。

    通过算缗令的实施,使国库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

    不过,其社会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产,大汉的商贸业终武帝一朝陷入了毁灭性的泥沼。

    比这更可怕的是,算缗令使民风败恶,诚信沦丧,百姓风行给政府打小报告,做政府的密探,民媮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业,汉武帝的政权从此走向了下坡路。

    馆陶城的地方官哪里管实行告密方法的恶果,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多久,能捞一点算一点,只要不被平章阿合马的经理法抓到,当了典型,他们是有机会就捞钱钞……所以,鼓励告密者是诸多行政手段中,最简单而有效的一种,仅从成本上算,费效比较高。

    只要告密别人犯忌犯法,一律都有奖励!

    如此,整个馆陶地区便生活在人人互相防备的阴影中,当地的地方官却乐得如此……什么叫管理?让人人生活在恐慌中,那就是最好的管理。

    如果再加上连坐之法……知情不举,罪加一等,这样一切都好办了,人人互相监督,互相告密,当地的地方官却可以选择性执法,肯定不能别人密告什么就信什么,那样,会大大增加奖励告密者的成本,反而不美。

    孔家村的长者们还正在为是否举报那些藏在深山里的人争论着呢,已经先有一个小贩去举报了。

    只不过他举报的是孔家村,说他们与流求海盗有交通勾结,要不然,他们哪里能得到那么多流求岛上才会有的好货物?还都是市面上很难买到的。

    那个小贩是贩卖棉麻布的……北方地区更容易种植棉花,而且也容易种植各种麻,当他们偷偷从大宋境内弄到了上好的棉种,还有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后,尽管惨受鞑靼强盗集团的各种盘剥,但是他们的各种纺织作坊竟然仍能存活了下来,规模还不小呢!

    这其实是平章阿合马高抬贵手了,毕竟他是有着商人眼光的色目人,明白必须要让这样的作坊存活下来,有了产品,可以卖出去,才可以收到各种税……杀鸡取卵的作法,他还是完全否定的。

    但是北方地区出产的棉纱质量可不算是好,只能排在流求和大宋之后。

    技术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所以只能在价钱上找齐。

    那个小贩牵着两头驴子,驮着北方和大宋、流求出产的三种棉麻布,非常不容易地来到了孔家村……他希望要么卖一份好价钱,要么换上好一些的花生油料,总之要有个两三倍的利润才够上自己这样辛苦。

    但是,让他失望的是,好像孔家村里的人对他的棉麻布不太感兴趣……这不合常理,棉麻布无论是结实还是厚薄程度,都是山区里人的最爱,先前他在别的山区里换出不少山珍来呢!

    他在开始时,怀疑这是孔家村里的人故意压价,所以装出不感兴趣的样子。

    他才不肯降价交换,一般的山珍他还是看不上眼的!

    大宋时代已经有了山珍的基本定义,这个时候的海味还远远落后,没有归于上层食谱的统计中,所以就算是一般的山珍也可以有不少的收获,但是,那个小贩有些不甘心。

    莫非你们还有比我更好的棉麻布?!

    有爱显示的村民,拿出分给自己的一匹棉麻布示之,得意扬扬地说:“你看到了?这棉麻布的纹路清晰,细密结实,手感滑润,与你的比如何?!”

    旁观人哄然笑了,这个真不用认真比,打眼一看就可以看出……有人笑着说:“你这商贩,你口口声声说自己带了流求布,是最好的棉麻布,可比得了此布?莫非是骗我山民野夫来了?真当我等是愚蠢之辈?!”

    众人笑得更厉害了……那个小贩气得满脸通红,心里骂道,真是胡说,你那是流求棉麻布中的极品,号称军布!哪个骗你!?

    最后,他不得不降价换了些普通的山珍离开了,没有想像里的高利润,而且还受了他们的耻笑……他猛然想到,一群山村村民,哪里可以得到市面上买不到的“军布”?

    哈哈,待我去官府揭发举报尔等,弄不好还能得到打赏,此为一石两鸟之计,还可报了我受辱之仇。

    其实他这一趟并不亏本,只不过才挣了一倍的利润……(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告密是一个技术活儿

    那个小贩告密的时候,绝对没有只提那个山村有流求货物这样的事。

    眼下,不算别处,就是馆陶城里的市场里,都随便可以看见流求货物,当然只是普通类别的最好的算是火柴了,小小一盒竟然要两百文钱!

    所以,只说有流求货就是犯忌犯罪,就像是说别人去吃肯德基就是汉奸一样脑残,正常人只能败退了,在一些特殊时代,受一些特殊人物的保护,蠢货总会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但是这个时空暂时还没有这样的机会出现。

    如果说有流求货就是犯忌犯罪,那个小贩恐怕会挨打,告密这个饭碗也不是谁都能端上的因为馆陶城地方官家里的流求货可能最多最好,这不是上门打人的脸嘛?!

    那个小贩告密时强调孔家村可能交通勾结流求卫队,因为那里竟然有“军布”之类的军用品!

    同时,他还随口说出那个地方出产花生油料,不知道为何,品质特别好,近些年来不少出产

    这样的告密就有主有次,有汤有料了,可以任由对方选择打击力度和范围的大小,在执法上,非常有选择性。

    说山区里的山村怎么会和山东地区的海盗有联系,这个先不说,但是先要好好检察一遍,待搜出来证物后,让你们解释一下为何会有流求海盗们的军用品吧!

    馆陶城地方官点上一百名巡捕,一百名厢兵,着一个都头带着,在那个小贩的引领下,兴致勃勃地出了城,直奔孔家村而来!

    就像正在商讨办法的长者们一样,他们没有想到自己会抢先被人检举揭,黄祖队长他们也没有想到孔家村竟然后被人告密了,说是和自己交通勾结。

    孔家村真是太委屈了,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