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5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他还能靠什么来扬名……无人知道的死亡毫无意!

    甚至他想着留下点诗词的想法都无法实现……一行人拉着装着他的囚车,快速向着南方飞驰而去。

    那时双方提到的条件是,只要把黄安送到山东地区,流求方才能释放郝经……当然,和郝经相比一名小小的兵头啥也不是,在那时大头目忽必烈的眼里,救回一名大儒,是一件拉拢汉臣民心的好办法,惠而不费。

    流求卫队以庄严的形式迎接了“黄安”的回归。

    那个时候,流求卫队已经建起了基本的军事礼仪。

    他们穿着整齐划一的军服,在庄重的军乐声中持枪挺立。

    和流求卫队的士兵相比,押送“黄安”的鞑靼士兵就好像是土匪一样了。

    那些土匪吃惊地看着所谓的流求骑兵,他们骑着的战马比自己的还要高一头!

    而且他们的战刀银光闪闪,样式也和自己不一样,似乎更加长而细……那是王德发主家根据现代马刀的样式打制的,而且镀了铬。

    流求骑兵身上的锁子甲和皮衬甲更加让他们眼馋……他们自己身上的皮甲都是散发着没有鞣制好的臭味,而且他们还听说流求人是天下最喜欢洗澡的人,比宋人还喜欢洗。

    从他们士兵的外观看,那些人恐怕是他们没有见过的最干净的士兵!

    流求卫队的士兵们都是带着敬重的神态迎接假名是黄安,其实真名是赵安的大宋志愿者,没有人因为他被俘而瞧不起他……流求卫队里有明确的命令,如果抵抗无效的话,可以投降,因为可以被救回来!

    这一点也许有人想不通,但是,大多数人嘴上不说,可是心里喜欢,白白送命的事情,谁都不愿意去做。

    赵安被俘的经过,这里人人都知道,虽然流求时报因为要保护他,没有刊登他最后的抵抗过程,但是,军中早就传遍了。

    你可以投降,但是,你更应该尊重那些敢于誓死抵抗的人……更何况他竟然能在鞑靼人的朝廷上戏耍了他们,这更显出一种机智。

    当时,赵安满含热泪地看着迎接他回来的队友们,他们个个是在用敬重的神情看着自己。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孔家村的故事

    赵安后来对黄祖队长说:“我的黄队长,是不是我害死了我的兄弟们?若是当初我让他们投降……他们也许不会丢失了性命,同样可以活到被救回来……想起此事,我心如刀扎!”

    黄祖队长淡然地看赵安的一双泪眼,淡淡地说:“说实话,我若是处在你的地步,最后的结果定会如你一样……可以投降,那是别人的事情;死都不投降,那是男人的事情!”

    黄祖队长说完又哈哈大笑起来,转身而去,微风中飘来了他的歌唱声:

    “生有何所欢,死有何所惧!男儿世上走,何不任风流……”

    说实话,对赵安回归的迎接,不同的人给予了不同的评价,但是无论如何,所以人都感到了一种对英雄的敬意……这种敬意让每一个队员都感觉到了从军的尊严,连那些马穆鲁克骑兵都感觉了!

    尊严来自于敬意,绝不是来自于特权!

    在京湖战区,吕氏集团事实上也跟着流求购买了几百名马穆鲁克骑兵,在那个地方,他们是吕家的家丁,极受吕家宠爱……他们就有特权,可以在市场上跑马,只要需要,他们还可以任意践踏老百姓的田苗而让人不敢说话,没有人敢招惹他们,这些原本奴隶出身的骑兵顿时骄傲起来,他们以为自己得到了尊严……但是,人们私下里没有不骂他们是回回狗腿子兵!

    相反,在山东地区,所有的流求卫队成员都遵守一个军规,没有哪个兵种有任何特别,张岛主的家养小子们都要遵守……

    有功者奖,尊重军规者得到正常的俸禄,有错者罚……只要有罪者必受惩罚,那么就根本不用去想着与老百姓打什么交道,还是那句话,只要真正守军规了,老百姓根本不需要你做什么好人好事就会真正尊重你了。

    山东地区的马穆鲁克骑兵在流求卫队里,他们拥有同样的权利和责任;在流求卫队外,他们拥有同样自由的权利和遵守各项规定的责任。

    所以,他们也就真的把自己当成流求卫队的一员,他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民族和宗教的权利,他们也知道自己不是华夏民族的一员,但他们是流求卫队的战士,他们在为整个流求卫队做战。

    他们当然也同其它队员们一样得到了山东地区民众的尊重……因为,这支军队是山东地区最大的消费群体,如果他们能和流求卫队的后勤部门打上了交道,哪怕只是一个贩卖青菜的,也会过上非常不错的小日子。

    真正的不扰民,那就是让当地的百姓因为自己的到来不仅没有受损失,反而有可能得到利益……这样的军队到哪里都受欢迎。

    现在,山东地区的流求卫队和鞑靼军队之间的缓冲部很开阔,这当然给民众跑路增加了方便,同时也减少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

    眼下,双方细作回报的情况都显示出,双方都是以守待战……但是,这不代表不会发生摩擦。

    谁也没有想到过,这场战斗的起点竟然是先从一个较为偏远,而且是远离主要交通要道的地方开始的。

    那个地方就是大名路治下馆陶城周边的一个小山村。

    早在十一世纪初,大约是公元1042年,即宋仁宗庆历二年,契丹强盗们在原先世界的蓟县、通县和唐山一带,集结重兵,伺机南侵。

    消息传到大宋的都城汴梁,朝廷文武官员紧急商量对策。

    很多人主张把京城西迁洛阳,还有人主张讲和。

    丞相吕夷简曾在大名府为官,十分熟悉黄河以北的情――针对这些西迁派和讲和派的言论,他讲出了一段与众不同的话:

    “使契丹得渡过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我闻契丹畏强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大名府……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吕夷简的意思是说,如果大宋官家迁都洛阳,使契丹强盗不加抵抗渡过黄河,那时,城墙再高,城池再深,也难阻挡敌人的进攻。

    契丹强盗是碰见了强硬就害怕,遇见胆小的就欺负,匆匆忙忙迁都洛阳,是向敌人示弱,难以显示朝廷的威力。

    应该建都大名,表现出大宋官家要亲征的决心,这样才能粉碎契丹强盗南侵的图谋。

    大名府是当时黄河北面一座重要的军事重镇,有“控扼河朔,北门锁钥“之势。

    就是说,那里掌控着黄河以北的大片疆土,把守着大宋都城的北大门。

    坚守住大名,就堵塞了敌人南渡黄河的通道。

    当时的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正确主张,于当年五月就把大名府建为都城,定名“北京“。

    契丹听说宋朝在大名建立了陪都,果然心里胆怯,就打消了这次南侵的念头。

    当时新建的陪都北京,史称北京大名府,既有“外城“,又有“宫城“。

    外城周长虽然没有唐朝时的80里,但也有48里之多。

    宫城,周有3里,建设得相当雄伟壮丽。

    《水浒传》中称她“城高地险,堑阔濠深“;“鼓楼雄壮“,“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应当说一点也不夸张。

    后来女真强盗抢走后沿袭原名,鞑靼强盗又来抢走后,改名为大名行省。

    现在,这里屯积了近二十万的人马,主要是原先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战俘组成……他们可以屠尽其它民族的壮年男女,但是对本民族的还是要网开一面,特别是还需要他们能东进来帮助自己。

    大宋的财富本来就名扬天下,到了现在,早都传说是黄金遍地了。

    如果真的能去大宋抢劫是多么美好的愿望!

    大头目忽必烈心里非常清楚,只要鼓动起他们的劫掳之心,剩下的什么问题都不用多说……至于军纪,就不能再多要求什么了。

    馆陶城外的孔家村距离馆陶城一百多里地,那里的村民凭借着从宋境内偷偷买来的花生种子,种植花生,然后榨油,几年来挣了些许钱钞,过上了远比过去还好的小日子。

    北方地区远本长期缺油,无论是何种油料,都甚是好卖。

    这里本来就是丘陵地区,过去种些旱田,只能糊口,还要老天爷照顾……这几年在粮食上,仗着有了玉米、土豆和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