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什么风灾的损失全都挣回来了。
签了各种合约后,他们回航了。
他们这次回航的规模就加大了,在太子的招唤下,组织三千劳工同行,那个随从被提拔成厢首了。
平安回到流求岛南部后,张国安乐得差一diǎn要抱起这个小子。
大使还要是推销商,也还要是经销商,必要时还要是人口贩子。
所以,外交无大事,就是为本方谋求最大的利益。
至于说是尊严和面子,那是自己让别人主动认同的,不是自吹自擂得到的。
正是备春耕的时候,这些人大有用处,正好可以用来开垦水旱田。
老话说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但是对张国安来说好象不是这样,大宋政府竟然也能主动送来三千厢兵
同行的还有平章贾似道的一封信。
张国安打开一看,不是平章贾似道的亲笔信,他认得老贾的笔迹。
看来在老贾的心里,他的级别还是太低了。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二章 要考虑老贾的利益
平章贾似道在信里大概说,精盐之物甚好,大受富贵人家抢购,要多多产出另外,听闻你说过缺少劳力,为何不早说
再给你调去三千厢兵,并配上相应的口粮缺人就明说,不必有为难之心,只要忠心为大宋服务,老夫定会大力扶持。
老夫知道那水晶球不可能是几朝几夕之间能修炼而成,要心诚,不要急于求成。
若还能找到祥瑞之物,尽可以送来,定会不吝赏赐
这封信是黄祖用口语又大概翻译了一下,这样张国安确定自己的理解没有错了。
他第一次看完后,有些发愣,自己对他说过缺少劳力吗有说过
真心不记得了
大宋的书面语和口语不太一样,而且他们在书信的语言之间喜欢暗示、隐晦,他怕自己没有看懂这个时空的一些潜规则或是你懂的之类的话。
黄祖大概解释完后,也没有表示有什么暗示,就是要多出精盐,找点祥瑞之物
黄祖高兴地说:“甚好,又凭空多了三千劳动力”
他带着队员到了那海盗在鱼港上的老巢后,三下五除二便将留守的人员一网打尽。
细细一审,也无所得黄祖把所有人带回来后,向张国安汇报,两人判定就是那个叫罗三郎的人眼红这里的海盐,便招募人手来抢,但是他已经被打死了。
对于抓到的这些抢劫未遂犯,他们都要想办法全力用上,可见这里劳动力短缺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接连来了六千纯劳动力,张国安高兴地直叫幸运。
黄祖却有些担心,说:“张船首,工钱是否要降一降了”
哪里有厢兵开这样多的工钱别人都是想办法克扣,虽然张船首为人良善,但是给个三五贯,也是能说得过去。
张国安笑着说:“咱们以那些中山国来的劳动力为例来算,他们从这里挣到了钱钞。他们会如何处理”
黄祖想了一会儿,说:“多半会买上些许有用之物回去”
张国安说:“你看,他们又把钱钞留下了”
黄祖想了一会儿,又说:“那也会带走一部分”
“那只能说明我们这里的商品不够丰富。所以我们要建设革命尚未成功”
“”
黄祖想了半天,好像明白一些,但是又好像没有听懂,但是,看到张国安信心满满的样子。他又只能放下自己的担心。
不过,他也想到,若是钱钞不够,完全也可以用实物充抵,所以,重要的还是这里要多出产一些商品,关于这一点他是想通了。
鲍威队长和黄祖一边主抓军事训练,一边看管那些劳役犯,由此八道河地区步入了正轨。
除了几个重点项目,所有人都要去为春耕生产做好准备工作
张国安则为266年的大局做了谋划。
蜡烛现在已经积攒了二十吨有余。肥皂也差不多如此多,鲸油也有几十吨了,皮子也有几十吨,鱼干、鲸鱼肉和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那么针对刺桐城的商贸可以开始了,要从那里的蕃商处挣钱了,或者说,慢慢把他们引到流求岛来为好。
他找来于联老板,问他下一步的打算。
于联老板乐呵呵地说:“张船首,在下只想着再招着皮匠来,这作坊还要扩建”
这家伙从不告诉别人他挣了多少钱钞。看样子皮具在临安城里好卖,但是目光不够长远
张国安说:“现在还用你这个老板亲自劳作吗何必省下这个工匠钱不如好好打算一下未来的销路”
于联老板马上点头认可,自己还真没有打算过销路。
他恭敬揖手道:“还请张船首教我”
这小子一听到和钱钞有关的事情,马上认真以来了。
“你要把你的皮具名头变成一个品牌。把商标弄漂亮一点明年吧,我给你配上剑麻的麻丝绳子,那东西更抗拉抗潮湿”
于联老板马上乐了,说:“在下还真注意过那个奇怪的剑麻想必有大用”
现在剑麻已经成林,但是离大规模使用还有一定距离,所以眼下还是黄麻和椰麻当家。
“所以。你的销路要广,有时候销路广要比在一个地方卖得多更重要你想要再有别人过来开皮具作坊,你的优势就没有了。”
于联老板当时就紧张了,说:“张船首如何能让别家进来”
张国安笑了,说:“如何不能别人来了,我肯定让的,至少我马上就开办一家只不过走军用品的路子”
他说的是实情,那些厢兵的皮匠,现在水平也在上升,而且这里的利润相当大,他当然也要分一杯羹了,全都去种地,那就是倒退了,他只是要大家帮着把头开好,剩下的路子还要走工业化,哪怕是手工业化。
要不然,他“发明”那些新农具和大量弄水牛干什么。
张国家对着不自然的于联老板说:“皮具的市场很大,眼睛别总盯着一个城市,一个地方比如刺桐城,那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蕃商,随便买你一些,那销路可就打开了”
于联老板想了想,不屑地说:“那些蕃商”
张国安悠悠地说:“我准备好好和他们打交道,你要知道,天竺产的棉布要比大宋好多了,天竺甚至有最好的黄麻布他们要是运来,又是一笔好价钱。”
于联老板一听张国安的打算,他马上也准备参与了。
张国安笑了,心想,自己的大路货,有人会帮着出手了。
“这样吧,你带着样品去给他们看看,我这里没有时间去”
于联老板知道,他现在正在组织开垦什么棉田、茶场、甘蔗田还都在山间地里,工作很多。
于是两个人答成协议互相搭配着卖张国安把自己的低级产品落实了后,剩下的高端产品,香水、清凉油、保湿甘油之类的,他只能把样品拿出来,等着让刘钱行首的弟弟过年前带回去,让他处理了。
张国安相信,他只要看一眼,就会明白如何处理此物。
这个时空,大家不都是喜欢香气冲天嘛,这就好办。
此时,还要考虑平章老贾的利益这老家伙现在很有用。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三章有一利便有一弊
平章老贾要祥瑞
张国安想了想那稻种的事情,他根本不知道这个在平章老贾的官斗中起了什么作用,但是他知道,大宋是真心开始推广它了。
大宋政府还是比较实用而开明的,他们敢于接受一切对他们有用的事物,
从他们早先对占城稻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这一diǎn来。
占城人培养出一种良种稻,北宋初年传入中国福建地区,到了1011年,宋真宗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达三万斛,分别在长江、淮河以及两浙地区推广,甚至于命令转运使张贴榜文,直言对喻:“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随后在宋政府的强力主导下向北扩散,其出众的优良品性使其成为长江流域占统治地位的粮食作物,而且伴随着地理环境不同,相继演化出繁多的新品种。
所以,当他们得到了更加高产的祥瑞稻种后,毫不迟疑地大力推广,当然,当时也有政治目的在里面。
但是不管怎么说,对待新事物的态度是端正的。
张国安准备把玉米和土豆、地瓜当成祥瑞送给平章老贾,并且再小心提一提再要些厢兵的要求尽管这个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