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绝对没有人敢质疑官家的决定或者事后对这笔费用的支出来个全程审计!
比如忽然就弄出一个御前火绳枪营来!听闻比其他禁军还花费巨大!!
作为事实上国家财力最雄厚的部门,由于脱离支出制度的监管,就算是最节俭的皇帝。号称内藏库全部花在国家项目上的英明的官家,恐怕也难逃滥用资金的嫌疑………………何况现在,这个官家现在全力倚靠了平章贾似道!
整个朝廷都成了他一个人表演的地方了,所以。许多大臣当然性地支持左丞相程元凤了。
一时间场面有些乱了。
官家赵禥有些慌了,他向着他的师臣贾似道投来求助的目光………………
平章贾似道在心里把左丞相程元凤骂个狗血喷头,你看他留着花白胡子,颤颤微微的样子吧!
这就是吃着丞相饭,砸丞相碗,不讲究官场规矩的人!!
但是他面上是满面春风的………………不就是几百石海盐嘛!
平章贾似道做了一件让他事后非常后悔的决定。因为他不知道流求大岛那个地方竟然能出那么多的盐…………………他于是决定先稳下大局,以后再慢慢收拾他们。
他退了一步,也向官家请求让出流求大岛的海盐专营,官家赵禥顺势点头应允。
这时,朝廷之上呈现出一片祥和了。
君臣上下都是言笑宴宴,平章贾似道的表面也是如此,但是他的心里装满了仇恨,全种下了诸多复仇的种子。
由于官家赵禥是顺着大家要求把流求岛的海盐经营交给了户部,这样官家赵禥就第一次得到了群臣的赞扬。
至于平章贾似道嘛,在群臣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心目里,是被正义之士痛击了一次的权臣,很多人都高兴。
官家赵禥接着又给大家下发了所谓的精盐,他说自己已经用过此物,绝无苦涩之味,真是盐中精华。
这样,整个朝廷里上上下下都充满了欢乐。
随后官家赵禥又摆驾到杭州城外的皇庄去了,这时全部的大臣,还有谢太后都随着去了。
谢太后平常轻易不会出来的。
她先前拒绝群臣请她垂帘听政的要求,对官家赵禥的朝政也不指手划脚,但是也不能不说她内心里还是关心他的,一直没有见到群臣们对官家有什么好评,而且宫外还有些不实的谣言传入,这实在是令人不美。
前两天忽闻有群臣们众口一声赞美起来,认为他是识大体之君。
她当然高兴了。
这一次听平章贾似道说此粮种可以使稻米产量翻一番,她自小在农村里住过,当然知道这稻米的产量若是真能这样,这对整个大宋会是意味着什么。
如此大事,她接到请求后,当时摆起鸾驾一同前往城外的皇庄了。
宋初,大宋官家为了表明勤俭爱民和对农事的重视,在皇宫中设观稼殿和亲蚕宫。
在后苑的观稼殿,大宋官家每年于殿前种稻,秋后收割。
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每年春天在亲蚕宫举行亲蚕仪式,并完成整个养蚕过程。
但是在临安的皇宫里可没有这两个宫殿,想想吧,为了节省地方和经费,都没有另外修筑太子的东宫,而是和帝、后的宫室连为一片。(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三十八章 黑死左丞相程元凤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绝不隔夜!
当时,回到了家里平章贾似道连忙找来监察御史陈宜中。樂文小說|(小说阅读最佳体验尽在【】)
两个人先互相交流了一下搜集到的黑材料,这些黑材料都是有关左丞相程元凤和奸臣丁大龙的。
但是,他们发现都是一些没有力度的事情,诸如两个人一起参加过诗会了,或者在踏春时相遇,互相聊了几句啊等等。
都是平常之事。
最后,陈宜中忽然拿出了一份小报,说:“平章,且看这上面这份文章!”
平章贾似道接过来在蜡烛下一看,乐了,这分明是那个姓张的海商搞的文章。
在文章中,有人把那个流求大岛好一顿赞美,声称岛上有硫磺矿,开采难度不大,欢迎全家去开采,不接受个人请求,工钱高,而且发放及时,路费全包,欲报名者从速!报名地址是………………
若有合作者,也可以商谈。
张国安无意中创造了这个时空第一份软文式广告。
南宋时期,商业经济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在江南的一些较大城市,街衢纵横,店铺林立,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行业之间有所竞争,于是,广告就成为他们唯一可以利用的招揽顾客的手段。
他们会用各种实物做广告,也用唱歌甚至图画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但是没有文字式的。
所以,平章贾似道看着很新鲜,但是他摇着头想,那个流求岛可不是这样好的地方,这只是借用小报想勾引别人去罢了,那个张海商真有办法。
监察御史陈宜中一拱手说:“何不借用小报?”
平章贾似道脑袋里像是划过了一道闪电!
他看着这个相貌英俊,带着一脸谦和笑容的年轻人,不由得也微笑起来。
聪明人的交流是惬意的,他们完全可以借用小报来黑左丞相程元凤!
这个时空里,在大宋的中产阶级家里。往往有两份报纸:一份是官府的“朝报”,相当于现在的党政刊物,一脸严肃;一份是私人办的“小报”,相当于如今的娱乐周刊。往往爆出“朝报”不愿报或者不敢报的宫廷秘史、名人八卦等,特别能博人眼球。
这种“小报”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由于是私人经营,没有政府补贴。也没有友情赞助,这个时空又不流行文字式广告,所以赚钱的唯一手段就是扩大发行。
为了提高销量,“小报”老板们开发了一大批专兼职狗仔队员,每天定时蹲点,采集各色新闻。
狗仔队员们各显神通:有专门找太监宫女打听大宋官家和他的诸多妃子之间的情感纠结的,即所谓的“内探”;也有到朝中各部打听官员任免情况、受贿与否、有没有养小老婆的,即所谓的“省探”;还有到各衙门特别是到监狱大牢打探凶杀案进展情况的,即所谓的“衙探”……
可不要小瞧狗仔队的胆子。
还是在宋徽宗时代,也就是1110年。他们就制造了一则惊天新闻。
当时民间对奸臣蔡京的意见很大,为了满足社会舆论需求,“小报”假冒徽宗的口气发布了一则抨击蔡京的诏书,说“蔡京目不明而强视,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还报道说。蔡京及其同伙已经被皇帝一网打尽。
蔡京很无奈,连开n场新闻发布会,才澄清了事实。
后来,南宋道德标兵朱熹也中枪了。
那时候。南宋官方要求全国上下都要学习其“存天理、灭人欲”的伟大思想,朱夫子刚在“朝报”上发表了几篇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学术论文,“小报”的头条就爆出他与儿媳**的消息,不久又说他争风吃醋差点把著名公关小姐严蕊给杀了。
事情都写得有模有样,以至于朱熹连续几年都荣登南宋娱乐人物风云榜。
在那面的世界里,可能还把这个当成真实的历史。不过朱熹因此受打击不小,据说还被辞了官。
“小报”靠着这种博人眼球的八卦新闻,吸引了大批忠实读者,上到政府高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是性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以“朝报”为常。
有时候,皇帝组织官员们开会,准备发布官员调整名单,还没开口,就有人在底下窃窃私语:“今日某人被召,某人罢去,某人迁除。”
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很让皇帝颜面扫地。
因为“小报”的影响力太大,严重冲击了“朝报”的效果,加之狗仔队的道德操守也不高,时不时会报道一些假新闻,所以大宋统治者决定全面禁止“小报”发行,规定凡是私下看“小报”者流放500里,告发别人看“小报”者赏钱200贯。
但是,由于“小报”确实很受市民喜爱,甚至许多政府公务员也以看“小报”为乐,所以虽然明令禁止,“小报”仍畅销不衰。
惩罚的事情,变成了也就是说说。
张国安哪里管大宋现在的朝斗,他也不可能知道。
那时他走在大街上时,碰上了一个鬼鬼祟祟的中年人,问他:“客官,要新闻否?十文钱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