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祖厢首带的那些人中,原本没有这么多弓箭手。

    吴大鹏现从三千多人中挑出来一些曾经当过弓箭手的杂役厢兵,一测试,又挑了挑,算是凑够了四十人。

    一开始时,吴大鹏马上命令工匠加工英格兰长弓。

    这家伙对电影《勇敢的心》中,那个长箭如雨一样扎入对方的队伍中的场面印象深刻。

    再加上看《侠盗罗宾汉》的印象,他想改一改大宋所谓的反曲复合弓的制造方法。

    中国自汉代以后一直使用的都是反曲复合弓,威力和同期欧洲皮弹弓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为什么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到了欧洲后,就能进入屠幼模式了。

    但是大宋的所谓反曲复合弓加工起来太费事了!

    大宋时期不仅对制弓在材料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对具体的工艺步骤也有细致的规定。

    冬天剖析,弓干木理自然平滑细密;春天治角,自然润泽和柔;夏天治筋,自然不会纠结;秋天合拢诸材,白然紧密;寒冬定弓体,张弓就不会变形;严冬极寒时胶、漆完全干固,故可修治外表。

    春天时装上弓弦,再藏置一年,方可使用。

    上述繁复的工艺程序,需跨越两至三年时间。

    在大宋的制弓作坊中,由于各项工作可交错进行,流水作业,故每年都会有成批的成品,但就一张弓而言,其工时是无法缩短的。

    所以到了八道河地区后,想要开展制弓工作,吴大鹏一听到要两年后才能制成弓,他不由得不恼火了。

    吴大鹏对大宋的工匠说:“什么这个季节那个季节的,不就是一个温度问题嘛!”

    那几个大宋工匠想了想后,摇头说:“非也,一把好弓要应时而生……”

    吴大鹏一时无语,他没有办法和他们讲科学道理。

    吴大鹏试着依古法自己制作一张长弓。

    他直接选择了紫杉木,这个在八道河上游地区找到了,要不用榆木也行。

    他挑选了树干中部笔直的部分,纹理均匀,没有木节的地方,开始指挥大宋工匠加工了。

    让他们将原木的大部分边材削去,得到一条横截面四厘米见方,长度约一米二的弓背材料。

    他们事先通过观察横截面的木纹,把相对柔软木心,放在弓背的中部,因为木心相对耐压缩,而那个坚硬抗拉的边材则作两头的位置。

    通过切削,把弓背材料修整成中间厚、两头略薄,然后再由两个侧面将两端稍稍修窄,略如扁担。

    两端再进一步用刨子将横截面修整成八边形。在修整中,要做到表面平整、两端对称、厚薄一致,这样才能发力均匀。

    削出形状后,要通过弯曲试验来检查弓的各段弹性是否均匀,由于天然生长的木质很难完全均匀一致,可能有的地方硬一些,有的地方软一些,仅仅外形均匀未必力道就一致。

    所以,吴大鹏要求他们通过观察加以修正,把硬度大的地方稍稍削薄一些。

    这样,弓背大致调整好了后,就可以在两端五厘米处分别锉出弦槽,弓背外侧深一些,内侧略浅。

    这种长弓就没有大宋角弓反弯的复杂形状。

    吴大鹏坚决不让大宋工匠用火烤的方式驯弓,那样绝对会降低弓的张力;也不能一下子弯到位,那样的话,弓背就是不折断也要造成内伤而失去弹性,前面那些忙活就白折腾了。

    吴大鹏命令大宋工匠把那个弓背逐步适应弯曲。

    他让他们事先做了一个专门的托架。

    专门挖个凹槽用来托住弓背,然后把弓背的一端拉上弦垂直固定在地上,另一端坠上重物,这样一天天的加大重物的重量,不能操之过急,同时要注意弓背的曲线是否流畅均匀,标出过于强直的地方,把弓背放松后进行修整微调,直到满意为止。

    每次加大开度之前,最好让弓背“休息”20分钟,使内部应力得到释放,以免木质损坏,每次上紧也不可太多,最好一次收紧一点点。

    当达到适合的满弓开度时,弓就驯好了。

    满弓开度指弓手所能拉开的最大开度,相当于手臂平伸出去时由掌心到胸前的距离。

    这时,卸去托架,给弓背刷上几层麻油或是鲸鱼油也行,用来作为防潮保护层。

    油干了,便可以挂弦。

    弓弦是用鹿筋或鹿皮鞣制而成的,弹性和韧性都很好。

    绑扎弓弦时,要打成专门的“射手结”,以免滑脱。

    那种8字形的结扣简单但管用,会越拉越紧。

    弓做成了,大宋工匠们用挂重物的办法测了一下弹性系数,发现大约是45公斤的力。

    大宋工匠说:“不到一石呢……”

    吴大鹏不爱听了,说:“十石的更好,你能拉开吗?!”

    大宋工匠没有搭理他,开始试弓了,结果最远距离一百二十米,五十米内可以平射。

    大宋工匠说:“过于近了……”

    吴大鹏说:“制作工艺如此简单,只要有充足的材料,这长弓便可以作为制式武器批量生产,就是弓手自己也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制作,而不用依赖专门的设备和工匠。

    你说说看,你们的弓箭加工需要多少个工种的熟练配合?又要多少这个料材那个料材的?”

    大宋工匠说:“过于长大了……”

    “嗯,这话对了,可以用一米的好吧?会了吧?全给我改成这样的,不要大宋样式的!”

    大宋工匠觉得自己的技艺受了低估……要知道一张神弓制成,那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哪里可以这样随意……但是,他是吴市舶,他说得算了。

    就这样吧,四十个弓箭手准备齐了。

    事实上也幸亏这些弓箭手都有过训练的经历,经常练习后还是很快熟悉了这种长弓。

    郭子仁当时拿着一米长的长弓说:“吴主家,不好看呢……像根棍子。”

    吴大鹏拍了他的脑袋一下,说:“屁!好看有什么用?关键时能保命就行……”

    但是半大小们练了练,拉开倒是行,但是水平太差,以后再慢慢练了,不着急的。

    但是这一次行动,就不必让他们带长弓了。

    在吴大鹏的设想中,这些半大小子们是应该手持火绳枪,肩背小长弓的样子,那多威武。

    但是那帮子半大小子不太乐意,这个也只能慢慢来了。

    当组织好队伍后,吴大鹏和万士达在沙滩上检阅了他们。

    他们两个也是全副武装,挎着微冲,大腿上套着手枪套,腰间挂着手雷。

    他们两个觉得自己很威武,但是其它人没有这样觉得,因为没有见过厉害。

    这其中,二十个半大小子们的队伍最整齐,一百个杂役厢兵也勉强,七十多个土著就是山贼的样子了,但是他们远比其它人要凶恶,杀气最足了。

    吴大鹏又说了一番煽动民族团结的话后,众人的心气更足了。

    他们排着队伍上了三条海船……其实两艘就够了,但是吴大鹏估计能带回一些俘虏,所以就算是多加了一条。

    他们借着东南季风,恶狠狠地向着北方扑去了。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拯救南宋大兵黄祖(下)

    现在,黄祖厢首被扒光了衣服,像他的几个手下一样,都是被**裸地关进了地笼子里。

    没有办法了,那些野人们喜欢他们身上所有的物件!

    黄祖厢首和自己的手下人同样都是披头散发,他们连头巾都抢了!

    他们仰望天空,这个时候那蓝天已经被粗大的竹子切割成一块儿一块儿的,看上去让人绝望!

    不一会儿,太阳便直射进这两人多深的地笼子了,几个人这时无处可逃,只能被那阳光暴晒了!

    他们感到地笼子里越来越热,身上不仅是冒汗了,好像是精神气都冒没有了。

    现在这地笼子里充满了男人的汗臭味……

    但是他们只是觉得口渴,舌头像是木头刻成的,在嘴里动一下,都能和牙齿碰出响声来……那太阳也好像是被定在了头顶上!

    “水!某要水!”

    他们只能高喊着,可是看不到外面的情景,这个时候他们听到了有野人在怪笑!

    可是却没有人给他们水!

    “水!某要水……”

    他们口渴得厉害,喊不动了。

    这时那个野人的声音却不笑了,好像发怒了,大喊了几句话后,砸进来几块石头!

    有一块儿还打在地笼的盖子上,在粗大的竹子上弹了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