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眼光,就意味着关系的确认,但疏远就代表了老板对下属某种程度的不认可。办公室政治或职场文化中关于疏远,有很多研究,被疏远的下属通常会产生焦虑,他总在担心老板为何疏远我是我哪里做错了或者公司裁员要裁到我头上了为了解除焦虑,被竞底者通常愿意付出更多的体力、精力和时间,以恢复自己和老板的关系,而这正是老板有意无意想达到的效果。
第262节:五、竞底组织内部的博弈
案例:段永平和小霸王的恩怨1989年,段永平来到中山,被怡华集团聘为小霸王厂厂长。此时的小霸王负债累累,近乎倒闭,算是没有实力、苟延残喘的竞底组织。怡华集团立协议承诺将小霸王赢利的20分给段永平本人及骨干员工。两年后,小霸王产值超过一亿,利润八百万,并逐步做到了十亿元产值。但怡华集团常常将赢利抽走,使小霸王的发展备受掣肘。虽然段永平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但还是怡华手下的被竞底者。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从1994年起,段永平就提出要进行股份制改造,为自己争取竞底者的部分地位,但这个要求被真正的竞底者怡华集团拒绝了。一年后,段永平出走,创办步步高和老东家竞争。而小霸王被带走数百名骨干员工,生意受到重创。
第263节:一、中国式的企业文化
第五章竞底文化一、中国式的企业文化如果对企业来说,技术、设备、资金等是显性指标,那么文化、机制就是隐性指标。根据竞底法则三,竞底者为了追求显性指标,倾向于牺牲隐性指标。因此,中国企业的文化,说得好听是任人打扮的孩子,说得难听不过是应景之作,什么好听可以说什么,充满了虚伪性。比如国外流行以人为本,则以人为本成了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宗旨;国外流行创新,则创新之风马上吹遍了大江南北;国外流行执行力,立刻,有关执行力的口号甚嚣尘上。案例:从任正非的文化观谈中国企业文化的虚假性谈到文化,任正非有一句话,在中国流传非常广泛: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他特别指明:这里的文化不仅包含了知识、技术、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按照他的这一说法,文化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这句话是正确的。但生产力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生产力要发挥作用,除了人以外,必须要有适当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而这种生产工具和对象不是别的,就是人以外的资源因此,没有资源,就没有生产力。而任正非说的文化,既然包含了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同样绝不可能离开资源资源与文化是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资源枯竭之后,文化一定将不复存在。恐龙曾称霸地球一亿三千万年人类的出现不过数百万年而已,可以想象,当年的恐龙一定也曾创造光辉灿烂的恐龙文化。但当地球环境变化,恐龙赖以为生的资源枯竭后,曾经是地球霸主的恐龙完全灭绝,由恐龙这个种群所创造的恐龙文化,难道还能**存在吗人类社会也有类似现象。古埃及文明曾延续了三千多年,但由于气候原因终于泯灭,只留下一些金字塔供后人琢磨:当时古人是如何修建的南美的玛雅文明,同样也是如此。即使是在中国,由于没有合理的音乐记谱方法,古代的乐曲也全部失传,人们只能凭诗词,想象那些余音绕梁的音乐是如何动听。任正非这段流传甚广的话,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为什么充满谬误的话,还能广泛流传呢就因为中国人不认真,那为什么中国人不认真呢中国人并非对所有事情都不认真,他们对钱、面子、顶头上司的话就很认真。为何人们对任正非的这段话认真传播,而不认真思考呢一是因为中国人缺少批判精神;更主要的是,中国的企业文化,本来就不值得中国人认真。所谓的企业文化,不过是竞底组织的一个幌子,实际上是竞底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必须冠冕堂皇,但实际却空无一物。因为只有冠冕堂皇,才能响亮地喊出来,让员工们无话可说,这样竞底才能顺畅进行;而只有空无一物,企业文化才可能由竞底者任意解释,实行最彻底的人治。中国典型的企业文化有:以人为本;多么响亮堂皇,又可以随意解释,如以老板的意志为本,不也是以人为本吗求实创新;很漂亮,但有内容吗
第264节:一、中国式的企业文化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也很响当当,但显然是老板对员工的单向要求。您的自觉贡献,才有公司的辉煌;多么动听,但我带来的辉煌,我能分享多少呢没人再提。多点沟通,少点抱怨;多点理解,少点争执;口号很好,但如果员工不抱怨,上面就会继续把员工往底线推。这类口号从来都是要求员工理解老板,而不会相反。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在一定时期内,方法是会找尽的,如果此时还不能解决,上面又要追究责任,该如何办中国流行山寨产品,但山寨产品有冠冕堂皇的企业文化吗山寨产品为何有竞争力把虚伪的企业文化略去,将时间金钱节省下来,也是山寨产品的竞争力来源之一。所谓的山寨化,可以说就是去虚伪化。华为的文化是什么它的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尽管任正非希望对外呈现出一种先进的文化,但在世人眼里,华为充满了拧毛巾文化、狼文化、加班文化、考绩文化、压强文化、森严的等级文化、军营加校园文化。这些文化虽然名目繁多,但归根结底就是竞底文化,是进了华为就等于进了地狱的文化。任正非是个好学的人,在部队就是学毛选标兵,毛选贯彻的是斗争哲学,与人斗争,其乐无穷,其竞底色彩极其浓烈。任正非的管理哲学中,充斥着大量的斗争文化,其本质就是竞底文化。案例:从北大、清华的学风,看中国的企业文化学风,主要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显然,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倡导何种学风,即表明了自己的办学导向,明确了师生的奋斗方向和方式。学风是大学的核心文化之一,中国大学的学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建设。尽管排名在世界著名大学的200名以外,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终归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可以算中国最顶尖的大学。因此,北大和清华的学风,可以说在中国数千所高校中,有着旗帜性的意义。选择并推动有自己风格,并有一定先进性的学风,对两所顶尖大学而言,显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265节:一、中国式的企业文化
非常自然地,北大和清华都相当重视学风建设,每年的大会小会,都会长抓不懈。那么,让我们看看北京大学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非常好,再来看看清华大学的学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这是两所大学的学风吗如果从学风看,何必分北大、清华,干脆把两所大学合并,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学风,没必要分设为两所大学,合并也许还能发挥一点规模效应。如果北大和清华是中国两所不入流的大学,这样随便炮制一点学风,应付差事,则情有可原。但北大、清华至少在它们自己的心目中,并非次级大学,那么它们为何如此随意地对待自己的学风呢本质的原因,是学风只不过一个空头口号,并非深入到师生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精神。北大、清华的内在精神是什么当然是竞底。学生想以最低努力获得文凭;教师想以最低成本,获得晋升、搞项目的资本,所谓的学风,不过是耳边风而已。如果北大、清华悄悄将学风中的严谨改为严肃、勤奋改为勤俭、求实改为务实、创新改为向新,广大师生会有强烈的反应吗社会各界会有强烈的反响吗当然不会,因为谁也不曾、不会把这种学风当回事。北大、清华如此,中国其他的大学呢恐怕它们的学风更是口号化。中国注重文化建设的大学,是如此草率地对待自己最关键的文化,那么中国的企业呢企业的本质是经营赢利,可以想见,企业的文化建设,更是停留在口号上的形象工程,因此上一个案例中任正非的谬误就不难理解了。案例:邓亚萍为什么要把孩子生在法国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通过顽强的竞底奋斗,曾经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崇高荣誉,也因此获得崇高地位和巨大收益,国家把她树立为青年榜样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标兵。邓亚萍的爱国言论说得相当动人:我们代表祖国到世界赛场上去拼杀,每当登上世界大赛冠军的领奖台,听到国歌奏响,看到国旗升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