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企业之殇:竞底-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要智慧的,而很多时候,能敏锐地感到机制受到挑战并坚守住机制底线则需要更大的智慧。有时,人们会像大海中航行的水手,受不了女妖缥缈、美妙的歌声,奋不顾身地从甲板上纵身跳入海里,这时,他们就将机制为他们构筑的保护网击穿了,成为女妖的牺牲品。如何设立机制,如何坚守机制,同时又保持灵活性进行权变,显然能极大地考验企业家的智慧。6观念底线观念是直接影响人们行为的一系列主观标准和意识。中国人喜欢说思路决定出路,这说明有时改变思路非常重要,但思路是人的观念与现实环境碰撞中产生的,不突破观念的底线,思路只能在陈旧的观念框架内低水平循环。但观念底线并不十分显眼,有不少人混混沌沌地过了一辈子,压根都不知道自己被哪些观念束缚着,生活在哪些观念的囚笼中。案例:美国富人与中国富人在工作观、财富观、子女观上,为何有差异2008年,蝉联十三届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在退休前一周,决定将自己总计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献给慈善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留给自己的子女。

    第106节:三、底线类型

    这一决定让中国人大跌眼镜: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也出现了百亿甚至千亿级的富豪,但能在英姿勃发的壮年时期,就进行有相当大规模的慈善捐献的中国人,不要说打着灯笼难找,就是用卫星也搜索不到。很多人将这种差异归结为对财产舍不舍得,看不看得开的情感问题,但实际上是这两类富人的观念底线不同:对比尔盖茨来说,编程和创办公司是他的人生最爱之一。在他创办和经营微软的30多年历程中,可以说他一直在干着自己最喜爱的事,他曾经直白地说:我没有什么钱,我只有微软大约35的股票和175万美元的年薪。虽然我很擅长乘法,但我从不看股价,所以不知道我的股票该乘以什么数字。我不认为有钱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很高的声望。商业是一种好游戏,竞争激烈,规则极少,不要以钱计算得分。我想我们的工作环境应该是一个像校园一般美好的环境。我们把员工分成不同的组,为每个人配置需要的工具、计算机、一切所需的东西和他们自己的办公室,这可以让职员们集中精力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我的工作就是要创造一种真正优越的环境,让公司员工在这种环境中真正能够舒心地工作我们拥有天才的雇员并且时刻不忘更上一层楼,要不是这样,我们早就沦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软件公司了。如果不是我对这份事业有如此的激情,我绝对坚持不了。2006年,比尔盖茨在他的住宅里招待了**,让中国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竟然只用了三道菜。比尔盖茨认为,他生活中最大的挥霍,可能是打扑克牌输钱最多不过五百美元。因此,当比尔盖茨退休时,他已经享受了工作这个幸福的竞优过程,而580亿美元的财富,可以说是社会给他的额外奖励,这笔巨额财富在比尔盖茨的眼里,绝不比工作的乐趣更重要。有中国人说,比尔盖茨的捐赠是为了逃避遗产税,这显然是以竞底小人之心,度竞优君子之腹。实际上,当小布什总统刚上台时,为了振兴美国经济,曾经考虑要用取消遗产税的方法来促进消费,而以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为首的上百名美国最富有的人联名给白宫写信,呼吁不要取消遗产税。显然,慈善事业也是比尔盖茨热爱且擅长的活动。

    第107节:三、底线类型

    美国股神巴菲特正是欣赏比尔盖茨比自己更强的花钱的能力,曾将自己赚得的370亿美元,捐献给后者的基金会。巴菲特对工作的看法也很有意思,他认为:投资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娱乐,我喜欢通过寻找好的猎物来捕获稀有的快速移动的大象。巴菲特喜欢研读目标对象的公司报表,他从中获得了猎人寻找猎物的快感,因此才能数十年如一日地享受他的投资生涯,他也一定认为,巨额金钱是人生对他的额外报酬。巴菲特说:我所想要的并非是金钱。金钱多少对于你我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我们不会改变什么,只不过是我们的妻子会生活得好一些。我所想要的并非是金钱,我觉得赚钱并看着它慢慢增长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哲学家告诉我们,做我们所喜欢的,然后成功就会随之而来生活的关键是要弄清谁为谁工作吸引我从事工作的原因之一是它可以让你过你自己想过的生活,你没有必要为成功而打扮每天早上去办公室,感觉我正要去教堂,去画壁画。我们不因大人物或大多数人的赞同而心安理得,也不为他们的反对而担心。巴菲特76岁时再婚,当记者问起度蜜月一事时,他的新婚妻子说:他在办公室的每一天,都是度蜜月。对于金钱改变自己的生活,巴菲特则认为私人飞机是钱改变他个人生活方式的唯一一点。巴菲特的三个孩子各自经营着自己的基金会,他也给这几个基金会捐赠,但金额加起来还不到给盖茨基金会的零头,因为他比我花钱更有效率。他认为,捐赠和做股票买卖一样,应该把钱交给最有效率的人来经营。在美国富人的眼里,生活就是体验,而对财富的享受,只是体验的一种形式,不能让孩子由于财富过多,而影响了他们对生活其他方面的体验。他们希望孩子通过创造自己的竞优生活,而享受到生命的快乐,巨额财富反而有可能破
………………………………

第13节

    坏了他们的生活。正如美国希尔顿酒店的女继承人帕里斯希尔顿以其奢华的生活和丑闻女皇的名声,闻名于世,这显然不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等明智的富人所希望看到的。

    第108节:三、底线类型

    而反观中国的富人们,他们大多采用竞底的方式聚敛财富,长期牺牲生活质量,财富是人生对他们的唯一回报。如2008年富豪榜首位的国美老板黄光裕,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扑到公司的经营上,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日常娱乐只是偶尔看看电视,他从来没说过自己很幸福,却总是抱怨太累,说如果重新择业,第一就不干零售业。2008年11月,黄光裕因涉嫌操纵市场,被警方带走调查,媒体报道其在港澳赌博,输掉80亿之多。确实,像这样辛苦竞底聚敛起来的财富,实在弥足珍贵,中国的富人们当然舍不得捐出来做慈善事业。而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由于中国还处在竞底阶段,中国的富人们很清楚被竞底者处于底线状态时的艰难生活条件,因此他们很担心自己的后代被人竞底,本能地想多留一些财产,使他们远离底线。因此,和美国相比,中国更缺少受公众欢迎和尊重的富人,这并非仅仅因为民众的仇富情结和红眼病,而更多取决于中国富人们的所作所为。而最终的根子,还应上溯到竞底这个最终的源头上。案例:不许竞底管理大师戴明的理念,和中国竞底者的异同人们曾经尊崇美国人戴明为质量管理之父、日本经济的救世主、美国复兴的导师、工业革命先驱,目前盛行的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o900x系统,和美日盛行的质量管理标准tqtqc、六西格玛,等等,都可以在戴明十四条中找到类似的思想。戴明是一位美国大学的统计学教授,兼管理咨询专家。二战以后,他一直通过媒体向美国人呼吁:高成本产品肯定要在全球化激烈竞争中,遭受灭顶之灾,唯有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才能使企业有持续改善能力和持续竞争力。但二战的胜利使美国人的自我感觉太良好了,他们对戴明的啰唆根本听不进去。而战败的日本,企业复兴十分困难,deinjapan日本制造成了低质低价的代表。有些日本公司想方设法在一个名为usa的日本小村庄设厂,这样他们的产品就能打上deinusa美国制造,借以蒙骗外国人。

    第109节:三、底线类型

    当时的日本人对低劣的质量,具有极强的忍受力,也就是说他们的底线非常低,日本制造就是垃圾的代名词,但日本人必须出口产品,因为他们自己生产的粮食根本不够糊口。为了重振日本经济,占领军司令官麦克阿瑟将军邀请了包括戴明在内的大批专家到日本访问。在这期间,日本科学家及工程师联合会慧眼独具,他们发现了戴明。1950年6月,戴明再次受邀来到日本,当时,他认为日本的产品都是净负值,但为日本人的坚忍精神所感动日本人是比中国人更肯对自己竞底的民族。在日本科工联合会的主持下,控制着日本80资本的最有实力的21位企业家,来恭恭敬敬地向戴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