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旅明-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大嘴资历不高,又不具备什么新世界稀缺技能,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原本是轮不到他来做这个副区长的。

    不过大嘴还是来了,没遇到什么阻碍就来了。

    这一切,还要从他和曹皇帝的特殊关系说起。

    在这之前,李大嘴是个写网络的,更早一点此君批发过拖鞋,再早就不可考证了。

    之所以说大嘴有点特殊,因为他是唯一“主动”参与到穿越大业的一个人大嘴兄当初提前意识并发现了曹皇帝的秘密。

    注意,当时他还在旧世界。

    那件事的具体详细过程没人知道,当事人讳莫如深,但光是流露出来的一点外围消息也很惊险了:李大嘴在机缘巧合下,发现了曹皇帝的秘密,然而他并没有公开此事,也没有找皇帝勒索个一百几十亿。。。。。。大概是当扑街写手时的文青病发,所以他直接找曹皇帝穿越了,将一切秘密都带到了新世界。

    当然,李大嘴这样做是冒了极大风险的,因为他并不知道时空门后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一个美丽新世界?三万英尺高空?沸腾的炼钢炉?500把张开的强弩,大王,杀不杀?

    最终,他赌对了,没有化身自投油锅的终结者,而是正式成为了穿贵一员,给自己和子孙后代挣下了与国同戚的基业。

    李大嘴在穿越后,其实很快就暴露了本色,这货就是一个干嘛嘛不成的嘴炮强者,平时除了在论坛里灌水乱喷之外,也没啥好事可以干,这也是他迅速被人起外号李大嘴的原因。

    然而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因为上述和曹皇帝之间的瓜葛,李大嘴自然是和其他丝不一样的。

    在他穿越后,曹皇帝不但当众拉着手给大家介绍“这是我老哥”,还特意专门给李大嘴批了“几箱”私人物资,颇有一字并肩王的感觉。

    于是李大嘴一夜间就变成了“不可描述”之人,人们纷纷对这货保持了“礼貌的微笑”,就连夏中堂也不敢造次:随便你了,想做什么都可以。

    最终,在大员无所事事了一年时间后,李大嘴终于觉得自己要为新世界做点什么了。于是他在那个局域网破论坛里发了最后一张自绝于人民的群嘲贴后,来到广州,准备好好做点事。

    不想这一下还来对了。当时正好碰上特区拆迁,原本丁立秋是不打算让他做这种苦活累活的,谁知道大嘴却自告奋勇迎难而上他在旧世界的老房子就是因为迟迟没开发商拆所以当不了拆二代于是满腹怨念,这下终于可以扮演救世主,去拆别人的了。

    特区这边的拆迁工作还是很繁重的。一开始规划出来的一期工程,总面积达到了20平方公里,不算官地的话,光就地拆迁的村落就有十几个。

    在十七世纪,府城外的地区,毫无疑问统统是农业用地。这么多农用地要拆迁自然会遇到阻碍,因为绝大部分明人是搞不懂那一套政策的,他们只知道一件事:有人要夺去他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

    这毫无疑问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然后李大嘴就开始了四下征战的过程。

    说到拆迁政策,之前在台湾的时候,穿越众没有十七世纪拆迁经验,对于当地土人那都是强占,然后再考虑补偿。

    现在用在广州的经验,是之前江南熊老爷拆迁时总结出来的,条件算是相当优厚,因为穿越众不缺钱。

    拆迁户愿意卖地的话,这边的收购价格不但超出了当地平均水平,而且拆迁户还会全家安排工作和临时住房,发补贴。

    不愿意卖地的人也不亏,只要配合拆迁,领一部分拆迁费的同时,将来还会按照同等面积,将农田换成闹市区值钱的商铺或者住宅。总之,合同肯定是优厚的,也没有任何陷阱,地主变成包租公,旱涝保收。

    奈何当地很多地主就是不配合。因为在明人眼中,卖出世代耕作的土地毫无疑问是短视的昏招明人脑海中根本没有现代都市的概念,他们实在不能接受一片上好的田地变成什么劳什子底商。

    这样一来,特区政府就只好先在其余地方收购土地,然后拿地契前来兑换了。

    这一招配合当地募工和相关利益方的解释渗透,算是搞定了一部分人,毕竟换到手的土地面积肯定比原先的要大,等于是增值了。

    至于剩下的死硬份子们,那就没办法了,关门,放李大嘴。

    要知道这里可是山高皇帝远的广东,穿越众在此地的力量投放充足,压根不是熊道当初的艰难局面,所以李大嘴一出场就是强拆流,气魄威猛,势大力沉。

    然后这帮死硬份子就倒霉了。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原本消息闭塞,压根不知道曹总兵是何许人等的乡下土财主们,纷纷知道了厉害。

    于是,特区的征地工作终于顺利开展了。一期工程需要的土地陆续到位,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大潮。而今天李大嘴带人来强拆的,则是一期工程中最后一处顽抗之地。

    他脚下的村落名叫陈石村,是由陈姓和石姓两大姓人家组成,总人口约有七八百人的样子。

    在这之前,村中人数较少的石姓宗族已经签了拆迁合同,全族从村中撤了出来。他们中少数地主去台湾买地置业,大部分人留在新区得到了新工作,给穿越众扛活。

    而剩下的陈姓宗族则宁死不退,做了抵抗曹贼的最后一道堡垒。

    下一刻,李大嘴吐出口中烟头,冷冷一挥手:“上。”

    伴随着他的话语,大批黑衣人士举着各式工具冲向了矮岗下方的陈石村。。。。。。周边。

    那里有稻田,有荔枝林,有桑基鱼塘。


………………………………

第492节 祠堂

    想要弄死一棵树,其实并不用抡起大斧猛砍,只需要将主干部位的树皮扒掉一圈就可以了截断了营养输送通道,树冠很快就会枯死。

    这种方式对于荔枝这类经济作物尤其管用,因为穿越众不需要砍树回去烧火。于是当天晚上,陈石村外荔园里的果木就被如法炮制了一遍,即将成熟的荔枝这下再也长不熟了。

    接下来是鱼塘。这个更简单,只需要突然间改变塘水的ph值就能弄死鱼儿。关于这一点,江南的熊老爷有丰富经验。当时在他的主持下,课题组测试了多种常用化学品和塘鱼之间的耐受关系,取得了丰厚的科研成果。

    于是一袋袋白色粉末就被撒进了周围这些鱼塘。另外,围绕着鱼塘的桑树也没有逃过劫难,统统被扒掉了树皮。

    最后是稻田。

    稻田这个就没办法了,只能选择最费工的方式,挽起裤腿,拿着长柄镰刀进去乱割。好在破坏总是比建设轻松,一排人拿着长刀左右乱割顺带踩踏,连腰都不用弯就把事办了,效率很快。

    破晓时分,当陈石村早起的民人扛着锄头出村后,发现塘里的鱼儿全部翻了白肚皮,田里正在抽穗的稻子貌似也被好心人帮着割倒了,周边的树木也做了美容去角质,露出了树皮后白嫩的一圈。

    “噗嗵”一下,民人坐在了地上,天塌了。

    。。。。。。。。。。。。。。。。。。。。。。。。。。。

    陈石村,陈家祠堂。

    年岁悠久的陈家祠堂是前年才整修过的,刷过几遍大漆的梁柱浑身沉稳地立在那里,配合门旁长长的木刻对联和抬头的牌匾,到处散发着威严味道。

    今天的祠堂,陈家几乎所有男丁都到了场。

    供奉着历代先祖牌位的正堂里,坐着各房头话事人,他们背后站着自家子侄,门外则是密密麻麻的普通族人,一直排到了院墙下。

    坐在上首第一位的,自然是陈家族长了。

    族长名叫陈世爱。这人尖脸细眉,留着一把花白胡须,五十多岁,头戴文生巾,穿一身秀才袍,打扮文气。

    陈世爱是万历年间的老秀才,长房嫡子,多年以来的陈氏宗族族长,在族人中相当有威望。

    此刻的陈世爱,满脸怒容,正大力敲打着座椅扶手:“混账行子,真正是无法无天。姓曹的这扑街是想造反吗?反啦反啦,这丘八定是要造反!”

    随着老族长的怒吼声,堂屋里顿时议论纷纷,大部分族人同样怒容满面,纷纷诅咒姓曹的不得好死,生儿子没**。

    “好啦,莫要关起门来做大王。稻都割了,还在说这些,咒来咒去,姓曹的能掉一根寒毛吗?”

    说这句话的,是一个穿着缎袍,手指上有翠玉戒指,身材胖大的中年人。此人名叫陈世才,是三房话事人,在世字辈中排行十五。

    陈世才满脸不屑是有原因的。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