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旅明-第4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平承平百年,兵备荒废,器械朽烂。那两千守城兵,实则有大半都是城中富户临时募集的民壮。”

    “末将麾下那些兵丁,平日里连件像样的胖袄都没有,见了如狼似虎的鞑兵,当场一哄而散,只有末将和亲兵还顶了一阵。。。。。。大人,亲兵皆亡,全了恩义,末将已然尽力,末将无愧。便是见了皇上,末将也是这句话。”

    。。。。。。。。。。。。。。。。。。。。。。。。。。。。。。。。。。。。

    穿越众听到这里,一时间倒没人说话了。

    是啊,要让一支部队完成军事任务,最起码也要保证士卒吃饱穿暖,有基本训练和基本武器。

    所以还是那句话,一切政权的倒台,第一步永远是财政问题。

    明军之所以中后期打不过外族,根本原因就在于缙绅、皇亲国戚等食利阶层贪墨了大量的政府税收。

    所谓每年600万两关宁锦防线军费,其实还没出京城时,就已经有一半以上“沉淀”在京城的官僚系统里了。

    长此以往,军将手头的军费就不够,军费不够,就只能走克扣普通兵员,养精锐亲兵家丁的路子。

    然后到了战场上,遇到全体皆兵的鞑子,大部队就只好溃散——拿多少钱干多少事,逻辑正确,没毛病。

    事实上,包括三屯营和遵化在内的蓟镇驻防要地,在鞑子突入时是如何无血破城的?对不起,是士兵自己开城的。

    士兵为何要开城?因为这些人拿不到饷银。

    就在后金大军入关之前不久,崇祯刚刚把九边各镇的军费消减了一部分,顺便裁撤了一些士兵。

    然后京师的门户,天下第一镇蓟镇的核心防守要地三屯营和遵化,就被下岗士兵打开了城门。

    后世的政府在乎就业率是有原因的,因为无业游民的数量一旦上升,社会就会陷入动乱中。遵化三屯营开门事件和下岗邮递员李自成,这些都是鲜活的例子,包括李自成手下的核心马队,同样是甘陕下岗的边军组成。

    此刻跪在穿越众面前的李际春,其实和千万的明朝军将一样,都属于时刻在军费不足的怪圈里煎熬的那种人。只不过这厮运气背,鞑子进关后打了永平城。

    听完李际春的辩词后,坐在堂上的张中琪挥手让他下去,然后几个穿越者开始交换意见。

    真实的历史上,崇祯事后可没有饶了李际春。鞑子退兵后,包括几个小官在内的永平降人,全部被崇祯下令乱剑杀死。

    在具有后世思维的穿越众眼里,战争中力尽而降的军人,并不需要承担古代这种无限拔高的道德要求。

    后世的战争中,在负伤或者被包围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也都是允许部队投降的,事后还要想办法把人换回来,不存在什么心理障碍。

    穿越众现在讨论的,主要是李际春的安排问题。

    按照张中琪的意见,像李际春这种人,没必要在他身上浪费资源,全家老小隐姓埋名发配去菲律宾,整一支垦荒队去干土人就完事了。

    然而两位情报界人士则有不同想法。

    这一次勤王行动之后,穿越众就会在北方开始一系列布局。这种情况下,一位被捏住了把柄的北方将领,无疑会对整个布局产生积极影响。

    曹某人的势力眼下全在南方,对于北方来说完全是一片空白,现在正是建立点招兵买马的时候。

    两方面的意见摆出来之后,剩下钱铁山和杜德威没有表态。他们是纯粹的军人,打完仗拍拍屁股就走了,不会搀和这种事。

    虽然北上代表团里有个名义团长张冬东,但是具体到各自的专业领域,那还是个人说了算的。

    现在既然双方意见不统一,那么这件事也就只能暂时搁置,等待后方大佬来决定了。

    于是等在外间的李将军又一次被传了进来,然后张中琪告诉他“回去闭门思过”吧,有消息再通知你。

    等李际春走后,这边就将消息用电报发回了天津和大员,然后大家就散伙了,各自找地方去休息。今天一天连续打仗,所有人都累得不行了。

    当天晚上,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派出去监视滦州城的哨兵发来消息:城里剩余的400鞑骑,已经分散成十几个零散的小队,开始绕过永平,往北方燕山跑路了。

    接到消息后的穿越众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随他去吧,不过就是400人而已。大半夜的,再派出鏖战了一天的士兵去分散追敌,不说能不能逮到,压根没这个必要。

    。。。。。。。。。。。。。。。。。。。。。。。。。。。。。。

    第二天上午,好好休息了一夜的部队陆续起床,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开拔。

    行装里最重要的还是人头。

    经过永平城里的居民连夜腌制,昨天拿下的人头,今早已经都打包装好了。

    关于人头数量,穿越众在三屯营拿下了550,迁安拿下了400,滦州路上是300,永平这边最多,包括阿敏等人在内一共是1400,,刨除掉一些相不好,文官不认账的,现在穿越众手头已经有了整整2500个脑袋。

    这是一笔足以令满朝上下惊掉舌头、眼珠和大牙的斩获。

    然而这还不够。

    这一次驻守在明国几座城池里的后金留守部队,总数是5000人。除了昨夜跑掉的那400人之外,在和明军对抗的遵化城里,还有足足2000名八旗兵。

    这2000人同样是肥肉——假如能兜住的话。

    所以这边要收拾行礼出发了。昨天阿敏已经派出了去遵化的信使,穿越众现在无法判断遵化方向会发生什么变故,必须要早走为妙。

    旅明

    阅读悦;阅读悦精彩!

    ( = )
………………………………

第455节 传信

    第一支从永平出发的,是200人的农产运输队。这支队伍是为了避免辎重太多影响到作战,从而派回天津的“反向运输队”。

    经过昨日的连续战斗,眼下在明国境内除了遵化一地还有鞑子外,其余地区已经全部光复。所以这支队伍会沿着西南方向径直穿过河北平原,一路无阻回到天津老校场。

    运输队这两百人,会给天津带回去超过两千匹战马,当然,还有马背上的反季西瓜。

    讲真,一边打仗一边往后方送这么多缴获战马的,大概也就是人数稀少又火力强大的穿越众了。

    两百里平原路程,运输队预计会在明日上午到达天津老巢。到时候,天津人民就可以见识到产自白山黑水的西瓜新种。

    运输队走后,第二波出发的是一队官军。官军数量不多,刚好十个人。

    没错,就是官军。

    他们全体穿着崭新的大红色明军制式胖袄,头戴铜盆帽,一人双马,是再标准不过的明国军人。

    这队官军出了永平西门后,径直朝着正西方向去了。永平的正西方向,400华里路程后,是京城。

    两拨队伍出发后,一直拖到午后,干涉军的大部队才得以第三拨出城,目的地是三屯营。

    由于少了200人的飞虎营兵,所以大部队现在已经缩水到了450人。队伍还是一人双马,其中一部分后勤人员配备了三马四马。

    之所以拖到午后出城,是因为出现了突发事件:传说中的“阖城父老相送”。

    得知穿越众要走人后,还留在永平城里的大几千明人几乎全体出动,把各种挽留的感人套路都上演了一遍,这个真算得上是军民鱼水情了。

    也难怪城里土著这么热情。短短一天一夜时间,明人就发现了这支绿袄军的与众不同之处。

    这支部队纪律森严。士兵们破城后,不但没有顺势抢一把(官军经常这样做),而且还帮着土著扑灭火头,救死扶伤。

    对于鞑子的财产,穿越众分文未取,将这些带着血的细软又散发给了民众。最后再加上开仓放粮和请吃烧烤,在这个比烂的时代,这就是妥妥的仁义之师,道德之师啊!

    土著对绿袄军的感激程度瞬间爆棚,短短一天一夜时间,双方的关系就达到了鱼水情的档次。

    第二天发现子弟兵要走,土著自发组织起了送行队伍,人山人海各种挽留各种不舍,耆老脱靴妹子赠酒套路多多,搞得穿越众招架不住,最终居然有点狼狈得出了永平,还被耽搁了不少时间。

    出城后,骑在马上的张中琪回头望了正在缓缓拉起吊桥的城池一眼,然后心有余悸地说道:“这人民群众太热情了也不行啊!看把我的战靴都撸走了。”

    “行了吧,你就别得便宜卖乖了。”身边的姚建设坏笑道:“没听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